easyfundingllc.com
home

故鄉之上,馬攸木拉山下

發布時間: 2023-07-20 17:06:00 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無論天涯海角,月亮隻有天空一個(ge) 家。”

  馬攸木拉山,海拔5211米,藏語意為(wei) “母親(qin) 的恩惠”,在這位“母親(qin) ”的庇護下,生活著一群可愛的人,他們(men) 工作在全國海拔最高的西藏邊檢總站阿裏邊境管理支隊馬攸橋邊境檢查站,他們(men) 遠離故鄉(xiang) ,卻又努力地尋找故鄉(xiang) 的“影子”。

  家在這頭,故鄉(xiang) 在那頭

  “在這兒(er) 待久了,檢查站更像一個(ge) 家了,家鄉(xiang) 的一草一木,一房一瓦反而陌生了。”如今已經離家14年的民警趙玉龍,談起故鄉(xiang) ,似乎離他越來越遠。

  
圖為(wei) 民警趙玉龍

  2009年12月,趙玉龍離開家鄉(xiang) ,來到西藏,那時的家鄉(xiang) 猶如剛離開的昨日,依晰可見。

  2015年6月從(cong) 軍(jun) 校畢業(ye) 後,趙玉龍被分配到普蘭(lan) 邊境管理大隊,2021年6月他來到了馬攸橋邊境檢查站,雖然在檢查站呆的時間不長,但檢查站早已成為(wei) 了他的家,而故鄉(xiang) 的家變成了另一種存在——精神寄托。    

  檢查站工作繁忙,作為(wei) 副站長的趙玉龍每天都會(hui) 接到20多個(ge) 工作電話,讓他沒有時間想家,但有時下夜崗,一個(ge) 人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四周幽靜,抬頭望星空,念家的思緒瞬間湧上心頭,在同一片星空下的她們(men) 是否安好,隔日,趙玉龍再忙也會(hui) 抽出時間給家裏開一個(ge) 視頻,聊聊家長裏短,村裏有沒有變化。

  “在單位我們(men) 一般吃川菜,但是時間久了,我就想念雲(yun) 南小炒,想念水煮青菜。”妻子做的水煮青菜配上雲(yun) 南蘸料是趙玉龍在馬攸橋最想念的味道。“嚐上一口,就有回到家的感覺。”

  冬天是趙玉龍最想家的時候。一到冬天,去往阿裏地區的遊客大幅減少,快節奏的勤務工作開始放緩,與(yu) 家的聯係也變得頻繁,在家的那頭還是秋天,但馬攸橋已進入冬天,他想念家鄉(xiang) 的秋天,走在秋野田邊,感受適宜的氣溫,看山間層林盡染,微風吹拂著小麥,摩擦著麥穗發出窸窣聲,蕭條而又生機盎然,但這裏冬天隻有白色,還有如冰窖般的氣溫。

  對於(yu) 趙玉龍而言,家在這頭,故鄉(xiang) 在那頭。

  生活中處處是她們(men) 的影子

  “每次執勤查車,看見渝字的車牌,或者身份證是重慶璧山的家鄉(xiang) 人,就會(hui) 特別親(qin) 切,也特別想家。”當民警王鵬說起“家”這個(ge) 話題,他的眼神裏充滿著溫馨與(yu) 思念。

  1999年出生的王鵬,老家在重慶璧山,長著一張還未褪去稚氣的臉,但他已經在西藏工作6年,就像一個(ge) 梳妝成大人模樣的小孩,在最偏最遠的地方,用另一種形式守護他的家。

  
圖為(wei) 民警王鵬給需要幫助的遊客送蔬菜

  檢查站有一隻黑色的小狗,那是王鵬的另一個(ge) “黑仔”。6月28日,檢查站民警在巡邏時,帶回來這隻小黑狗,見到它的第一眼,王鵬便想起奶奶家的“黑仔”,不知是不是感受到王鵬的思念,“黑仔”跟王鵬走得格外親(qin) 近,平時很高冷的“黑仔”,看見王鵬便會(hui) 向他跑去,用頭蹭著王鵬的手,這時他也就沒那麽(me) 想家了。

  有一次,王鵬執勤時,看見一隻鴿子飛向單位廚房卷簾門上,下勤後,他偷偷地走近看,發現卷簾門上有一窩鴿子蛋,後麵,他隔一段時間來看一次鴿子,並用手機拍下來記錄,看著鴿子蛋慢慢孵化出小鴿子,再慢慢長大,“看著鴿子慢慢孵化然後長大,我就想到妹妹,每一次休假回家,她都有變化,她也在慢慢長大了。”王鵬翻看著手機裏妹妹的照片,話語裏多了一份作為(wei) 哥哥的寵溺。

  
圖為(wei) 民警王鵬

  6月初,檢查站民警在夜間執勤時,發現有兩(liang) 隻熊在附近翻垃圾桶找食物,立即發到檢查站群裏,王鵬看見後,穿上衣服拿著手電筒跑出去看熊,拍下視頻發給妹妹:你看!熊出沒!後麵,這兩(liang) 隻熊經常出沒,王鵬看見它們(men) 便想起妹妹小時候非要搶遙控器看《熊出沒》,於(yu) 是給熊取名“熊大”和“翠花”。

  “執勤時,看見去阿裏地區自駕、騎行的退休老年人,我就會(hui) 想起我的奶奶,下勤了,我就會(hui) 給奶奶打視頻。”從(cong) 小在奶奶身邊長大的王鵬,對奶奶的感情格外深厚,“去年,奶奶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住院了,很害怕奶奶離開我,但能做的隻有打錢回去,讓家裏好好照顧奶奶。”回憶起奶奶生病,王鵬把目光移向遠處,努力控製著淚腺。

  在王鵬的生活裏,她們(men) 的影子無處不在,但更重要的是他扛起了屬於(yu) 自己的責任。

  “最不想家的人”

  “這麽(me) 多年早已經明白一個(ge) 道理,想家也沒用。”說起家,民警李忠隻會(hui) 在笑聲中掩蓋自己的思念。

  
為(wei) 民警李忠

  “我從(cong) 來不給家裏人拍周圍環境的照片,他們(men) 隻會(hui) 擔心我,有時候吃好吃的,我才會(hui) 拍給他們(men) 。”今年31歲的李忠,老家在甘肅寧縣,18歲時便離家來到西藏,對於(yu) 家,從(cong) 離開的那一刻,他便下定決(jue) 心報喜不報憂。

  雖然嘴上說著不想家,但家鄉(xiang) 的西瓜、硬朗的爺爺和遠在廣東(dong) 的妻兒(er) 也會(hui) 勾起李忠的回憶。

  “夏天在單位吃到西瓜,我就會(hui) 想起家鄉(xiang) 的‘花皮’西瓜,一個(ge) 地裏還能長出一兩(liang) 個(ge) 1米長的‘瓜王’,這邊的西瓜都是還沒長熟就摘下來,在路上運熟的,吃到嘴裏跟果凍一樣,家鄉(xiang) 的西瓜是地裏成熟後才摘下來的,吃到嘴裏粉甜粉甜的。”說起家鄉(xiang) 的西瓜,李忠話裏滿是驕傲和家鄉(xiang) 的西瓜味。

  
圖為(wei) 民警李忠在執勤

  在馬攸橋,李忠最敬佩的人便是跟爺爺一樣身體(ti) 硬朗的老人,也是這樣的老人,會(hui) 讓他想起自己的爺爺。“爺爺今年91歲了,身體(ti) 還是板直,走路更是帶風,一般年輕人都追不上他的步伐,爬山更是沒有幾個(ge) 對手。”

  李忠的妻兒(er) 遠在廣東(dong) 湛江,與(yu) 馬攸橋相隔4000多公裏,他不懂得表達自己的感情,有時在網上看見有趣的物件或者解壓的玩具,便下單買(mai) 給妻兒(er) ,臨(lin) 近休假了,會(hui) 想著買(mai) 最近的機票飛回廣東(dong) ,他不會(hui) 說一句:想家了。因為(wei) 心中的家,從(cong) 未模糊。

  對於(yu) 長期堅守在馬攸橋邊境檢查站的他們(men) ,故鄉(xiang) 是刻在骨子裏的那抹柔情,給予他們(men) 無限力量,縱然邊關(guan) 寒冷,但心中炙熱依舊,青春在馬攸木拉山下綻放,他們(men) 在茫茫雪域錘煉人生力量。(新利平台 通訊員/龍小鳳 圖片由西藏邊檢總站阿裏邊境管理支隊馬攸橋邊境檢查站提供)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