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西藏,格桑花開,生機勃勃。藍天白雲(yun) 、綠水青山,將雪域高原裝點得格外靚麗(li) 。
兩(liang) 年前,正是在這樣美好的時節,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到西藏考察調研,深入城鄉(xiang) 農(nong) 家,考察生態環境保護、鄉(xiang) 村振興(xing) 、民生改善等工作,對新時代西藏發展提出殷殷囑托。
嘎拉村坐落於(yu) 尼洋河畔,318國道邊,蒼翠的群山之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視察過的嘎拉村,如今已成為(wei) 大家耳熟能詳的“網紅村”,被網友們(men) 稱為(wei) 真正的“世外桃源”,天南海北的遊客紛至遝來。
曾經的嘎拉村,村民多以砍伐木材為(wei) 生,生態環境破壞較為(wei) 嚴(yan) 重。而今,通過黨(dang) 和國家的好政策,村裏有了寬闊的街道,各式各樣的農(nong) 業(ye) 綜合體(ti) 、嘎拉桃花源項目……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居住環境大大改善,生活紅紅火火。此外,嘎拉村與(yu) 銀行合作,把村民的授信額度跟“綠色銀行”積分相結合,積分越多,村民獲得的授信額度越高,有利於(yu) 村民發展更多產(chan) 業(ye) 。2022年,嘎拉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5萬(wan) 元。
距離嘎拉村不遠的巴吉村是遠近聞名的“富裕村”“明星村”,這裏曾有兩(liang) 個(ge) “穿越時空”的場景,見證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一心為(wei) 民的初心。1998年和2011年,習(xi) 近平同誌曾兩(liang) 次來過巴吉村,並叮囑“千方百計幫助群眾(zhong) 增加收入,讓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甜”。
20世紀80年代初,巴吉村周邊村民主要靠農(nong) 牧業(ye) 和打零工為(wei) 生,缺乏穩定的收入。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巴吉村以產(chan) 業(ye) 發展為(wei) 重點,持續探索“資源資產(chan) 型”“產(chan) 業(ye) 帶動型”“經營創收型”發展路徑,著力推動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通過向企業(ye) 技術人員學習(xi) ;到經濟發達地區學習(xi) 考察旅遊經濟;到特色種植村實地參觀考察……打破以前生產(chan) 格局的觀念,使生產(chan) 方式日趨多元化。
建材市場、物流園區、商砼公司、園林景區……如今的巴吉村依靠村集體(ti) 產(chan) 業(ye) ,2022年全年收入達4000餘(yu) 萬(wan) 元,村民人均純收入達5萬(wan) 餘(yu) 元。巴吉村的村民高興(xing) 地稱讚到,這是踐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囑托的生動體(ti) 現,這是巴吉村產(chan) 業(ye) 的又一次成功轉型,這是問綠水青山要回來的金山銀山。
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百姓富裕,群眾(zhong) 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嘎拉村、巴吉村的變化隻是西藏社會(hui) 發展變化的縮影,“沒有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就沒有社會(hui) 主義(yi) 新西藏”,這句話就寫(xie) 在家家戶戶比蜜還甜美的日子裏。也正因如此,群眾(zhong) 們(men) 堅定地表示,要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周圍,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文/周晶 陳愛東(dong)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