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西藏人人健康”義診側記:夢想讓村村都有一個好郎中

發布時間: 2023-08-11 11:12:00 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那個(ge) 拿著相機的藏族男生翻譯得很好,可以找他過來幫忙翻譯下嗎?”8月10日,援助西藏發展基金會(hui) “西藏人人健康”義(yi) 診係列之2023年院士、醫療專(zhuan) 家進藏義(yi) 診活動在拉薩市城關(guan) 區、堆龍德慶區、達孜區、林周縣等地正式開診。由於(yu) 聞訊前來的患者人數較多,新利平台記者在拉薩市城關(guan) 區人民醫院、西藏阜康醫院兩(liang) 處義(yi) 診點采訪報道的同時,也成為(wei) 協助區外醫療專(zhuan) 家與(yu) 患者溝通的翻譯誌願者。


此義(yi) 診點為(wei) 本次義(yi) 診活動路程最遠,條件最艱苦的地方 攝影:盧武

  從(cong) “被動看病”變為(wei) “主動檢查”

  西藏群眾(zhong) 醫療觀念悄然改變

  上午十時,拉薩市城關(guan) 區人民醫院外已排起了長隊,聞訊趕來的附近社區的居民在分診台前詳細詢問著這次義(yi) 診專(zhuan) 家的情況,想要能夠及早讓專(zhuan) 家為(wei) 自己診斷病情。

  65歲的德慶卓嘎是日喀則市南木林縣人,現居住在拉薩市魯固社區。“居委會(hui) 發通知說今天有專(zhuan) 家義(yi) 診,我一大早就過來了,之前在拉薩的醫院看過,醫生說我心跳比較緩慢,早上起來時嘴唇和舌頭都很難受,一直沒有緩解,很是擔心。”由於(yu) 高原缺氧、高寒,加之重油重鹽的飲食習(xi) 慣,像德慶卓嘎一樣的慢性病患者有很多,義(yi) 診專(zhuan) 家的到來深受當地居民的認可和歡迎。


圖為(wei) 義(yi) 診專(zhuan) 家在拉薩市城關(guan) 區人民醫院為(wei) 患者聽診 攝影:旦曲

  “義(yi) 診專(zhuan) 家是北京來的院士,掛號是免費的,您不必擔心費用很貴。”在西藏阜康醫院的分診台前,分診護士正耐心向患者介紹著此次義(yi) 診的情況。來這裏掛義(yi) 診號的患者很多是前來看病時才知道有義(yi) 診活動,以前在拉薩不太可能接觸到的院士級別的醫生,今天帶著最先進的臨(lin) 床經驗來到了這裏。

  來自拉薩的蘭(lan) 卡夫婦,帶著6歲的兒(er) 子前來進行心髒篩查。“孩子他沒有什麽(me) 不舒服的,今天看到有專(zhuan) 家來義(yi) 診,就想帶著他來看看心髒,會(hui) 不會(hui) 有一些缺陷或者其他毛病。”先天性心髒病是新生兒(er) 最常見的心髒病,西藏受高原缺氧等地理氣候條件影響,加之長期以來由於(yu) 西藏醫療資源不足和孕檢意識不強等原因,先天性心髒病發病率明顯高於(yu) 全國平均水平。在當地政府部門和一批批援藏醫生、愛心基金會(hui) 、義(yi) 診團隊的長期努力下,西藏群眾(zhong) 的醫療觀念正不斷改變,逐漸從(cong) “被動看病”變為(wei) “主動檢查”。


圖為(wei) 西藏阜康醫院義(yi) 診接待處現場 攝影:趙振宇

  院士領銜專(zhuan) 家義(yi) 診

  探索“中(藏)西醫結合”新模式

  “聽說仝院士來了,我們(men) 都想看一看。”在上午的義(yi) 診活動接近尾聲時,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中西醫結合醫學中心主任仝小林的診室前還排著長長的患者隊伍。在兩(liang) 個(ge) 小時的義(yi) 診時間裏,仝院士共接待了31名患者,其中年齡最大的72歲,最小的3歲。麵對每一位患者,仝院士都認真細致地把脈,耐心細致地問診,還時不時地向在旁邊協助的當地醫生傳(chuan) 授經驗。

  “由於(yu) 西藏地處高原,高寒、缺氧,很容易造成高粘血症、高凝血症、高血壓等情況,加之飲食習(xi) 慣,代謝性的疾病容易發生。”仝院士向記者介紹著今天患者的情況。“高原一到冬天風、寒都比較重,要避免受到風、寒、濕的侵擾,要注意呼吸道、消化道、皮膚等處的保暖。另外可以服用一些溫陽藥物、藥酒,這樣能夠及時驅散風寒,避免形成風寒沉積。”

  近年來,中國傳(chuan) 統醫學的熱度不斷升溫,包括藏醫在內(nei) 的中華醫藥也受到更多患者的青睞,中醫來到青藏高原對藏醫有哪些幫助呢?仝小林院士認為(wei) ,從(cong) 治病的角度來說中醫和藏醫有很多相同之處,比如在活血化瘀促進代謝等方麵,藏醫的方法是很獨特且有效的,這些在中醫中也是存在且不矛盾的。在當代中醫和藏醫的診療過程中,有些檢查設備可能還需要借助西醫,所以中西醫結合、藏西醫結合都是很好的一個(ge) 模式,特別適合於(yu) 高原科研,有利於(yu) 藏醫學的發展進步。


圖為(wei) 仝小林院士為(wei) 3歲小患者把脈 攝影:趙振宇

  在仝小林院士診室旁邊,是來自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心內(nei) 科主任徐亞(ya) 偉(wei) 教授的診室。作為(wei) 上海市的醫療專(zhuan) 家,徐亞(ya) 偉(wei) 教授長期關(guan) 注西藏醫療事業(ye) 發展,十多年來多次來到西藏開展各類醫療公益活動。

  “這是我第一次來拉薩參加義(yi) 診,之前關(guan) 注的重點主要是日喀則地區,這些年來我已經送了7個(ge) ‘葫蘆娃’上去了。”徐亞(ya) 偉(wei) 教授口中的“葫蘆娃”,其實是他自己最親(qin) 切的愛徒們(men) 。從(cong) 2017年7月開始,在上海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精神指導下,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與(yu) 西藏日喀則市人民醫院簽訂了合作建設“西藏(西部)心血管疾病診療中心”的協議,采取“以院包科”形式,連續派出心內(nei) 科醫療骨幹,支援建設。“去日喀則的7個(ge) 醫生中,職稱最高的是正高博導,其餘(yu) 全部是副高以上博士,他們(men) 到那裏不是為(wei) 了功名,而是實實在在想為(wei) 當地做一些事情。”

  一邊是患者問診,一邊是幫助護士完成患者的儀(yi) 器檢查,兩(liang) 個(ge) 小時的時間裏,是徐亞(ya) 偉(wei) 教授不斷在兩(liang) 個(ge) 診室間的來回穿梭。


圖為(wei) 徐亞(ya) 偉(wei) 教授為(wei) 藏族小朋友聽診篩查 攝影:趙振宇

  薪火相傳(chuan) 代代接力

  為(wei)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凝心聚力

  援助西藏發展基金會(hui) 由十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讚和阿沛·阿旺晉美倡議創建,現由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傑布任理事長。“西藏人人健康”公益項目,由援助西藏發展基金會(hui) 發起並實施,在義(yi) 診現場,記者從(cong) 專(zhuan) 家身上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為(wei)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凝心聚力的力量。

  “在我們(men) 中醫裏,是非常講究‘師傳(chuan) ’的,這次仝小林院士來義(yi) 診,給我們(men) 做了很好的指導。”西藏阜康醫院中醫科副主任楊秀雲(yun) 拍下了仝院士為(wei) 不同患者開出的每一張處方,作為(wei) 自己學習(xi) 鑽研的材料。在區外讀書(shu) ,暑期回到拉薩實習(xi) 的巴桑德吉緊緊跟在徐亞(ya) 偉(wei) 教授身旁,盡可能多地向專(zhuan) 家學習(xi) 。

  來自北京水利醫院急診內(nei) 科的陳欣醫生是第一次來到西藏,雖然對西藏的情況不熟悉,但也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行動為(wei) 西藏的患者減輕病痛。“如果問援藏精神是什麽(me) ,我所理解是三句話:‘缺氧不缺精神’‘不怕艱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十多年幫助西藏醫療發展的徐亞(ya) 偉(wei) 教授這這樣說道救死扶傷(shang) 彰顯醫者仁心,薪火相傳(chuan) 彰顯援藏力量,正是通過這樣一代一代的信仰接力,才讓更多人關(guan) 注西藏、幫助西藏、建設西藏。


圖為(wei) 徐亞(ya) 偉(wei) 教授向誌願者和當地護士講解心肌缺血儀(yi) 器使用情況 攝影:趙振宇

  提起這次義(yi) 診,仝小林院士講道:“來西藏義(yi) 診除了服務老百姓外,更重要的是醫生的交流,尤其是基層醫生。如果他們(men) 的水平能夠不斷提高,一天看百餘(yu) 位患者是不成問題的。希望我們(men) 國家能夠在邊遠地區多培養(yang) 一些能紮根基層,紮根涉藏地區、邊區、牧區的醫生,把他們(men) 真正培養(yang) 成業(ye) 務精專(zhuan) 、水平高超的大夫,真正做到讓村村都有一個(ge) 好郎中,這也是我們(men) 一直的夢想。”(新利平台記者/趙振宇 旦曲)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