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紅色熱土 高海拔之戀|西藏阿裏:阿旺老人的守窟故事

發布時間: 2023-08-16 16:15:00 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坐落在西藏自治區阿裏地區劄達縣托林鎮東(dong) 嘎村境內(nei) 的皮央和東(dong) 嘎石窟遺址,是古格王朝曆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千百年來,祖祖輩輩生活在東(dong) 嘎村的群眾(zhong) 在遺址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已把遺址視作自己家園的重要部分。

  今年80歲的阿旺,是從(cong) 小聽村子長輩們(men) 講石窟故事長大的東(dong) 嘎村人,守護石窟及石窟裏麵這些精美壁畫,他有著說不出的情感和放不下的執著。


圖為(wei) 記者在采訪阿旺老人 李海霞供圖

  從(cong) 1987年開始,阿旺以自己的方式主動保護石窟。他幾乎每天都會(hui) 手腳並用爬到東(dong) 嘎村北麵幾百米高的山崖上,查看石窟情況。

  “那時候,沒有上山的路,隻能手腳並用爬上去。當時為(wei) 了給壁畫保存較好的石窟安裝窟門,防止雨水滲入洞窟破壞壁畫,我曾背著門徒手爬過眼前的這座山。”一直以來,阿旺聽著村裏老人口口相傳(chuan) 的曆史故事,觀察、保護著那裏的點點滴滴。

  圖為(wei) 阿旺老人在下山,一步一步,400多級台階,用時近20分鍾,他說上山用時近40分鍾 攝影:次旦拉姆

  “雖然有路了,但通往石窟的路仍然狹窄、存在安全隱患。”阿旺回憶說。

  阿旺說:“後來,經過向領導上報、爭(zheng) 取,政府和愛心人士出錢,村民出力,修了現在這條通往山上的旅遊步道,上山更方便,更安全。此外,還通過薄頂洞窟加固、安裝窟門等保護措施,解決(jue) 了雨水滲入洞窟的問題。”守護皮央和東(dong) 嘎遺址一生,皮央和東(dong) 嘎遺址從(cong) 無人知曉,到學者、遊客紛紛慕名前來研究、參觀,阿旺是見證者,更是參與(yu) 者。

  劄達縣文化(文物)局局長羅丹介紹,連年來,國家投入8278萬(wan) 元用於(yu) 皮央和東(dong) 嘎遺址的保護。保護資金主要用於(yu) 壁畫修複、山體(ti) 加固、數字化保護等項目,目的是保護好文物安全,努力讓文物活起來,加強文物的可利用性。


圖為(wei) 石窟內(nei) 精美的壁畫 攝影:尼瑪多吉


圖為(wei) 石窟內(nei) 精美的壁畫 攝影:尼瑪多吉

  2002年,為(wei) 了加強文物古跡的保護工作,劄達縣文保部門還在當地群眾(zhong) 中聘用文保員。從(cong) 那時起,除了阿旺等村民們(men) 每天輪流上山進行日常維護工作之外,還有專(zhuan) 門的文保員上山打掃衛生,檢查古建築及洞窟是否有滲水、坍塌等危險,有的村民還自學了漢語和相關(guan) 的曆史文化知識,為(wei) 遠道而來的客人們(men) 提供免費的講解服務。

  看著文保員的隊伍不斷發展壯大,文物保護力度越來越大,保護成效越來越顯著,阿旺甚是欣慰,同樣也充滿期待。他期待的是,依托古遺址特色文化資源,為(wei) 家鄉(xiang) 發展帶來更多可能和機遇。但關(guan) 於(yu) 皮央和東(dong) 嘎石窟遺址他仍有遺憾和未完成的心願。

  “以前村裏的長輩,給了我一本記載石窟曆史的書(shu) ,但書(shu) 被幾經轉手後弄丟(diu) 了,至今仍未找到,這是我的遺憾。”阿旺說,他現在最大的心願是,不管有沒有價(jia) 值,趁著回憶還清楚,講述能力還正常,想把自己知道的整理成書(shu) 或錄音留給子孫後代。

  “為(wei) 什麽(me) 大半輩子堅定地守護著這些石窟?”

  麵對這個(ge) 問題,阿旺幾度哽咽地說:“這些是老祖宗留給我們(men) 的精神財富和文化遺產(chan) ,這麽(me) 好的時代,如果不去把它保護下來,我就覺得這是一種失職,愧對於(yu) 祖輩,也對不起子孫後代”。

  據當地官方介紹,1992年,西藏文物考察隊在劄達縣境內(nei) 發現皮央和東(dong) 嘎石窟遺址被發現後,西藏自治區文物局與(yu) 考古專(zhuan) 業(ye) 人員先後多次對遺址進行維修保護和調查發掘。2013年經國務院核定,皮央和東(dong) 嘎石窟遺址被列為(wei)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wei) 舉(ju) 世矚目的國之瑰寶。(新利平台 記者/次旦拉姆)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