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訊 8月16日,隨著哲蚌寺巨幅強巴佛唐卡的展出,2023年拉薩雪頓節拉開帷幕。雪頓節是西藏僅(jin) 次於(yu) 藏曆新年的重大節日,作為(wei) 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雪頓節既保持傳(chuan) 統,又與(yu) 時俱進豐(feng) 富了文化內(nei) 涵,成為(wei) 全民參與(yu) 的盛大傳(chuan) 統節日。
在藏語中,“雪”是酸奶的意思,“頓”是“吃”和“宴”的意思。按照藏語的解釋,雪頓節就是吃酸奶的節日。雪頓節期間,哲蚌寺的曬佛儀(yi) 式曆來都是一場重頭戲,節慶活動由此拉開序幕。曬佛儀(yi) 式結束後,才是羅布林卡的藏戲、歌舞表演,然後每家每戶過林卡、吃酸奶,所以雪頓節也稱“曬佛節”。
圖為(wei) 拉薩哲蚌寺展出的巨幅強巴佛唐卡 攝影:趙振宇
展佛、藏戲拉開傳(chuan) 統雪頓節帷幕
天還未亮,在哲蚌寺措欽大殿內(nei) ,僧人們(men) 已早早準備,做好展佛前的各項工作。伴隨著措欽大殿內(nei) 低沉的誦經聲、大殿外長鳴的法號和齊響的法螺,許多青壯年僧人將巨幅唐卡卷軸呈蛇形緩緩抬出大殿,朝著哲蚌寺後山前進,不少群眾(zhong) 主動加入,共同參與(yu) 這一時刻。
圖為(wei) 拉薩哲蚌寺舉(ju) 行展佛活動 攝影:趙振宇
當清晨第一縷陽光越過根培烏(wu) 孜山崖,照在置放唐卡的山坡上時,巨幅強巴佛唐卡上的黃綢布緩緩揭開,露出尊容。僧俗信眾(zhong) 有序圍繞在巨幅佛像唐卡下,虔誠頂禮叩拜,並往唐卡上拋哈達,表達祈求吉祥如意的心願。
圖為(wei) 前來哲蚌寺禮佛的眾(zhong) 多信眾(zhong) 攝影:趙振宇
在巨幅唐卡下,精彩的藏戲正在上演,這是雪頓節必不可少的傳(chuan) 統項目之一。在17世紀以前,雪頓節是純粹的宗教節日。在青藏高原,每年夏季天氣漸暖,百蟲驚蟄而出土活動。為(wei) 了避免傷(shang) 害生靈而違背了佛祖釋迦牟尼不殺生的戒律,藏傳(chuan) 佛教格魯派規定每年藏曆四至六月,不準僧人出寺活動,要在寺院安居靜修三個(ge) 月,直到六月底解夏後才能出寺。而每當到這個(ge) 時候,當地的平民百姓都要取出酸奶向寺院裏的僧人供奉。同時在拉薩哲蚌寺舉(ju) 行歡慶節,演出藏戲。每年雪頓節期間,羅布林卡的藏戲最為(wei) 有名,當地群眾(zhong) 在那裏看藏戲、過林卡已成為(wei) 傳(chuan) 統。在今年雪頓節期間,宗角祿康公園也正在表演藏戲,來自眾(zhong) 多地市的藏戲團輪番上演,極大豐(feng) 富了市民和遊客的文化生活,成為(wei) 保護和了解藏族文化的一個(ge) 窗口。
圖為(wei) 哲蚌寺藏戲表演 攝影:趙振宇
旅遊、文化彰顯現代雪頓節魅力
“在出發前我們(men) 就聽說哲蚌寺的展佛活動非常隆重,來到現場看到強巴佛唐卡後,更讓我感到震撼。我們(men) 從(cong) 淩晨四點集合出門,用了四個(ge) 多小時排隊、上山、看佛,人雖然非常多,但秩序卻非常好,藏族文化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來自香港的區女士是第一次來西藏旅遊,其所參加的旅行社每個(ge) 月都要在香港組織2-3個(ge) 西藏遊團。據該團導遊介紹,傳(chuan) 統的藏族文化、秀麗(li) 的自然風光,成為(wei) 吸引港澳遊客前來西藏旅遊的重要原因。
圖為(wei) 雪頓節吸引了絡繹不斷、延綿數公裏的人流 攝影:趙振宇
在哲蚌寺措欽大殿外,幾位穿著時尚藏裝的年輕人在合影拍照。他們(men) 來自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相約一同來拉薩觀看雪頓節展佛。“我們(men) 幾個(ge) 都是藏族,來自黑水縣。看過哲蚌寺的展佛活動我隻能用‘震撼’兩(liang) 個(ge) 字來形容。”
圖為(wei) 來自四川阿壩黑水的藏族遊客 攝影:趙振宇
自1994年拉薩雪頓節由拉薩市政府主辦以來,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讓雪頓節發展成為(wei) 集文藝匯演、體(ti) 育競技、商務洽談、旅遊休閑於(yu) 一體(ti) 的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相融合的節日盛會(hui) 。如今的雪頓節既保留了傳(chuan) 統特點,又融入了當代多元文化和商業(ye) 娛樂(le) 因素,順應了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在滿足當代人精神需求的同時,也成為(wei) 促進西藏經濟、社會(hui) 、文化跨越式發展,加強民族團結的重要節日。(新利平台 記者/趙振宇 旦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