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訊 在青藏高原,藏香是老百姓家中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尼木縣吞巴鎮吞達村是藏香發明者吞彌・桑布紮的故鄉(xiang) ,被稱為(wei) 藏香發源地,也是生產(chan) 藏香曆史最悠久的地方之一。在吞巴河沿岸的樹林中,數百座水車晝夜不停勞作,以千年前最原始的工藝將製作藏香的原材料柏樹磨成木漿,也將這裏老百姓的生活帶向富裕和小康。
圖為(wei) 吞彌・桑布紮故居 攝影:趙振宇
老產(chan) 品新時代傳(chuan) 千年
吐蕃時期,藏王鬆讚幹布曾派出多名青年到天竺(古印度)學習(xi) 佛法,吞彌·桑布紮學成歸來創立了藏文,製成了藏香,讓居住在吞巴河沿岸的居民幾乎人人掌握藏香製作技藝、成為(wei) “能工巧匠”。
圖為(wei) 正在準備藏香原材料的村民 攝影:趙振宇
圖為(wei) 手工非遺藏香製作 攝影:趙振宇
在尼木縣吞巴鎮,幾乎家家戶戶都會(hui) 製作藏香,但由於(yu) 長期以來這裏的藏香製作以家庭式小作坊為(wei) 主,曾經麵臨(lin) 著產(chan) 品質量參差不齊、大量產(chan) 品沒有銷路的情況。加之藏香產(chan) 品附加值較低,吞巴鎮的村民們(men) 生活並不富裕。
成規模高品質新思路
在318國道吞巴鎮沿線,一排排晾曬整齊的藏香,一位位正在製香的手工藝人,一家家規模不小的藏香公司,成為(wei) 往來車輛駐足最久的地方。
圖為(wei) 318國道旁正在“擠香”的藏香合作社成員 攝影:趙振宇
“您現在所在的這家藏香公司,是我們(men) 吞巴鎮的村集體(ti) 經濟企業(ye) ,它為(wei) 我們(men) 吞巴鎮脫貧攻堅做了巨大的貢獻。”尼木縣曾經是國家級貧困縣,自然條件差。2016年,作為(wei) 藏香發源地的吞巴鎮吞達村,在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普布次仁的帶動下,通過村黨(dang) 總支入股51.9萬(wan) 元、3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入股1萬(wan) 元的方式,建立起了村集體(ti) 經濟合作社——吞巴藏香淨土產(chan) 業(ye) 有限公司。2022年,公司產(chan) 值達到150萬(wan) 元,總收入45萬(wan) 元,淨收入27萬(wan) 元,發放員工工資19.8萬(wan) 元,讓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致富不返貧。也正是因為(wei) 村集體(ti) 經濟,讓吞巴鎮的藏香逐步走上了標準化、市場化、規模化的道路。
圖為(wei) 琳琅滿目的藏香產(chan) 品 攝影:趙振宇
酒香也怕巷子深。有了標準化的產(chan) 品和良好的產(chan) 業(ye) 環境,如何才能讓尼木藏香遠銷各地呢?銷路問題成為(wei) 當時擺在吞巴鎮所有藏香人眼前的最大困難。“我們(men) 的扶貧專(zhuan) 幹每天都在外麵替我們(men) 的村民跑市場,這些年來積累了大量區內(nei) 外穩定客源,幫助群眾(zhong) 解決(jue) 了最重要的問題。”吞巴鎮鎮長羅桑介紹著鎮上藏香產(chan) 業(ye) 情況。“大學生專(zhuan) 幹眼界寬、見識廣、思路多,為(wei) 我們(men) 產(chan) 品銷售做了大量的工作。截至目前我們(men) 共有4家標準化藏香合作社,產(chan) 品穩定銷往除西藏外的北上廣等地區,加上網紅的電商直播帶貨,2022年全鎮藏香收入達到1402.6萬(wan) 元,帶動282戶684人增收,人均增收2.05萬(wan) 元。”吞巴鎮藏香產(chan) 業(ye) 優(you) 秀“成績”背後,是尼木縣長期以來有針對性地規劃和布局。
圖為(wei) 藏香致富帶頭人紮西頓珠和他的電商定製款藏香 攝影:趙振宇
8月25日至27日,第二屆藏香文化旅遊節將在尼木縣舉(ju) 行。如今的尼木縣已探索出了傳(chuan) 統技藝適應時代發展的新路徑,打造出以手工藏香生產(chan) 中心、藏香研發中心、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展示中心和藏香現代產(chan) 業(ye) 園為(wei) 主要內(nei) 容的“四位一體(ti) ”藏香產(chan) 業(ye) 發展布局,讓非遺逐漸煥發出新的文化火花。“今年,我們(men) 又投資了一千萬(wan) 元,建立了藏香原材料種植基地,未來吞巴鎮藏香產(chan) 業(ye) 的品質將更加穩定。”羅桑鎮長對未來藏香產(chan) 業(ye) 滿懷信心。(新利平台 記者/趙振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