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專訪援藏幹部李靖:智慧醫療助力健康西藏建設

發布時間: 2023-08-30 16:17:00 來源: 新利平台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you) 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進政策”。新時代以來,黨(dang) 中央始終關(guan) 心關(guan) 懷西藏各族群眾(zhong) 健康,高度重視西藏醫療衛生事業(ye) 發展。

  在西藏廣闊的大地上,醫療援藏工作近些年發生了哪些變化?信息時代背景下,智慧醫療有什麽(me) 新進展?新利平台專(zhuan) 訪了於(yu) 2014年至2016年參與(yu) 援藏工作的北京醫院心血管內(nei) 科主任醫師,中組部第15、16批援藏博士團成員李靖。


圖為(wei) 李靖接受采訪 攝影:陳浩力

  援藏成果顯著化

  新利平台:一次援藏行,一生西藏情”。從(cong) 2014年您作為(wei) 中組部第15批援藏博士團成員前往西藏開始援助工作,到現在9年過去了,您覺得這期間在醫療援藏方麵比較大的變化是什麽(me) ?

  李靖:這九年西藏醫療援助發生了巨大變化,我覺得變化主要有三點:一是組團式援藏成效顯著,二是保障體(ti) 係逐漸健全,三是遠程醫療的推廣應用。

  2015年黨(dang) 中央啟動實施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模式,這種模式改變了過去短期零散分散的支援形式,從(cong) 醫療隊伍選派、雙方對接機製、人才培養(yang) 模式等多個(ge) 方麵,提升了西藏地區的醫療服務能力,為(wei) 西藏醫療衛生事業(ye) 的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組團式”醫療幫扶模式使得很多原本隻是三級合格的醫院變成了三甲醫院,培育了實力強勁的醫療機構;“傳(chuan) 幫帶”方式鑄就了一支支醫術水平高、素質過硬的專(zhuan) 業(ye) 醫療隊伍,讓群眾(zhong) 在當地就能享受良好的醫療服務和安心的健康救助。

  當時我是掛職西藏自治區第二人民醫院,任副院長,工作中發現西藏是沒有新生兒(er) 出生缺陷篩查的,但這項工作在北京已經存在了20多年,而且全中國隻有西藏一個(ge) 省份沒有。於(yu) 是我們(men) 隊伍從(cong) 零開始,通過組織架構調整、設備引進、人員培訓等流程,在西藏七個(ge) 地市開展了這項工作,並且留下了一套成熟的篩查機製。之後我們(men) 又開展了兒(er) 童髖關(guan) 節脫位早篩項目,通過對孩子進行早期的超聲篩查幹預,讓孩子免受手術的痛苦。

  另外一個(ge) 大的變化就是互聯網醫療的手段在西藏地區的運用越來越廣泛。互聯網消除了時空間障礙,幫助我們(men) 在當時完成了全國第一例跨省遠程超聲診斷,即北京的大夫通過遠程超聲給拉薩的孩子做遠程診斷。如今,遠程醫療係統已廣泛應用在西藏的各個(ge) 醫療機構,通過“讓數據多跑路”,高原群眾(zhong) 就能在家門口看好病,實現了“讓百姓少跑腿”的目標,緩解了基層群眾(zhong) 看病難的問題。


圖為(wei) 李靖和西藏當地醫生交流患者病情 受訪者供圖

  智慧服務全程化

  新利平台:國家衛健委強調要做好援派人員的保障工作,您發起成立的“援友健康之家”和中國紅十字會(hui) 基金會(hui) 雪域健康基金開展了一係列的健康活動,這些舉(ju) 措對援建幹部的救助主要是體(ti) 現在哪些方麵?

  李靖:由於(yu) 大部分援藏幹部不是醫生,尤其在出發前,對於(yu) 高原醫療的知識儲(chu) 備可能不夠;以及在高原工作幾年回到原來的城市之後,身體(ti) 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相關(guan) 的症狀。所以我回到北京後,和多位“援友”一起,共同成立了“援友健康之家”。目前已經建立了拉薩和青島分部,陸續要在上海、江蘇宜興(xing) 、吉林長白山等地設立分部。我們(men) 還成立了雪域健康基金,通過為(wei) 援建幹部免費發放可傳(chuan) 輸血壓計、血氧飽和度儀(yi) 、便攜式製氧機為(wei) 一體(ti) 的高原健康包等方式,給他們(men) 帶去從(cong) 出發到返回的全過程康養(yang) 支持,成為(wei) 保障援建幹部健康的堅實後盾。

  圍繞援助西藏、新疆、青海等高海拔、偏遠地區的幹部們(men) 關(guan) 心的話題,我們(men) 組織了醫學專(zhuan) 家開展講座、培訓活動,以線下和線上同步的方式,幫助他們(men) 更好地了解、適應受援地的環境和生活。我們(men) 還出版了《高原健康100問》圖書(shu) 、錄製了書(shu) 籍音頻,幫助援建幹部們(men) 全麵、細致地學習(xi) 高原上的健康知識。

  為(wei) 了避免出現高原反應,我們(men) 會(hui) 對援藏幹部進行低氧訓練。譬如在他們(men) 上高原之前,把低氧訓練艙設置成高原環境,那麽(me) 發生不適反應症狀的幾率就會(hui) 低很多。同時為(wei) 了避免援藏幹部從(cong) 高原突然回到平原時出現“醉氧”狀況,我們(men) 也會(hui) 利用低氧訓練艙,通過氧濃度的階梯式增加,激發人的機體(ti) 良性應激。


圖為(wei) “援友健康之家”活動 受訪者供圖

  智慧醫療特色化

  新利平台:科學技術是人類同疾病鬥爭(zheng) 的銳利武器,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的應用,遠程醫療、智慧醫療蓬勃發展,對我們(men) 開展醫療衛生科技重大技術攻關(guan) 提供了基石。您曾經提出要科技醫療援藏,在這方麵有取得什麽(me) 樣的新進展和新成果?

  李靖:西藏麵積大、人口少,醫護人員的分布極為(wei) 分散,我認為(wei) 不能僅(jin) 依靠集中培訓醫生等傳(chuan) 統的方法來提升醫療服務能力。於(yu) 是我們(men) 針對高原疾病,研發了一些有高原特色的醫療設備。

  在2018年,我們(men) “援友健康之家”捐給西藏雙湖縣一台大型微壓氧艙。人體(ti) 正常的血壓飽和度在90多,而當地援藏幹部和居民們(men) 的血氧飽和度常年在70多,缺氧非常明顯。他們(men) 使用這台微壓氧艙後,血氧飽和度提升很多,有效改善了機體(ti) 缺氧狀況,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但是這台微壓氧艙一噸多重,不便於(yu) 移動放置。

  這幾年我們(men) 不斷調整方案,研發出一款便攜式微壓帳篷,可以折疊後放入汽車後備廂,移動性能大大提升。這款便攜式微壓帳篷不僅(jin) 可以保障援藏幹部的健康,幫助遊客緩解高原反應,還能改善高原官兵康複療養(yang) 條件,提升高原地區的衛勤保障服務質量。

  對於(yu) 高原的醫療應急處置,我們(men) 正在研發一款適用於(yu) 高原環境的急救車,把急救車的箱體(ti) 進行改裝,使其帶有增壓增氧裝置。這樣在運輸發生骨折、車禍的傷(shang) 病員或是由高原反應引起的急性肺水腫、急性腦水腫病人時,可以改善就醫條件,減輕高原反應,為(wei) 病人提供較好的醫療保障。

  隨著信息化建設的發展,5G、AI、VR技術的完善,我們(men) 研發了人工智能超聲設備。借助這款設備,基層醫務人員不需要接受繁重的培訓,就可以上手操作。它就像汽車內(nei) 的導航,會(hui) 提示每一個(ge) 操作步驟,最後自動生成圖像,並且會(hui) 主動判讀病症,從(cong) 而提供精準的病情分析。

  這些創新設備,可以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促進基層衛生健康事業(ye) 創新發展。我們(men) 希望通過科技醫療援藏的方式,不斷推動智慧醫療成果能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ti) 人民,讓西藏人民一同享受科技發展帶來的高質量醫療服務。


圖為(wei) 李靖開展遠程醫療 受訪者供圖

  智慧理念人性化

  新利平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向“2023·www.easyfundingllc.com發展論壇”所致賀信中指出,人民幸福是最大的人權,發展是實現人民幸福的關(guan) 鍵。從(cong) 更長遠角度來看,新時代新階段的援藏工作,尤其是在醫療方麵,在您看來需要優(you) 先著重推進哪些領域?對於(yu) 之後要開展的工作,您有哪些規劃和展望?

  李靖:對西藏地區來說,好的醫療援助一定要結合高原特色,圍繞著高原群眾(zhong) 的需求來做創新。西藏地區最簡單、最首要的需求是減輕人們(men) 的高原反應,所以我們(men) 在這方麵發力,研發出上麵提到的微壓氧艙、高原急救車、人工智能超聲等設備。再比如說西藏水質的電解質含量較高,當地居民容易得腎結石,如果我們(men) 能夠這針對這個(ge) 需求,研發出智慧醫療的應對方案,進行早期幹預,那就可以避免後續手術給病人帶來的一係列困難。

  我認為(wei) 越是相對落後的地區,越是應該運用智能化手段,來彌補醫療水平的不足。所以相對於(yu) 醫療機構多、醫生水平高的大城市,西藏廣闊的土地上可能更需要這些智慧醫療手段。希望智慧醫療能夠推動優(you) 質醫療資源在西藏不斷下沉,助力西藏醫療衛生事業(ye) 加快發展,提升高原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滿足感。(新利平台 記者/張萌萌 陳浩力)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