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本土文化傳(chuan) 統苯教的最大的文獻集成《中華大藏經·苯教甘珠爾》(1—108卷)於(yu) 2016年國家新聞出版署入選其改革發展項目庫入庫項目,於(yu) 2018年入選國家出版基金重點資助項目。《中華大藏經·苯教甘珠爾》入選改革發展項目庫以後,四川民族出版社立即成立了編纂委員會(hui) ,邀請了該領域頂尖級文獻專(zhuan) 家105人加上專(zhuan) 業(ye) 編輯人員一共120多人,對《苯教甘珠爾》的瓦瓊版手抄本、兩(liang) 個(ge) 木刻版即曲欽版和綽斯甲版的一部分進行了曆時5年多的對勘、校訂和編纂工作,終於(yu) 完成了一部迄今為(wei) 止國內(nei) 外第一部《苯教甘珠爾》對勘本,已經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並向國內(nei) 外公開發行。四川民族出版社借助國家出版基金重點資助項目的大力支持,不僅(jin) 力求高質量地出版,而且將《苯教甘珠爾》手抄本與(yu) 上述兩(liang) 個(ge) 木刻版中的部分文獻一起進行了係統的搜集整理和嚴(yan) 謹的錄入校勘、精細的編輯出版,將這部承載幾千年西藏文明的大型古籍用現代印刷術、數字化技術編輯出版,認真細致地對勘,將各種文本的不同之處呈現在注釋中,使讀者對不同版本的異同一目了然,這種規範的科學態度和崇高的敬業(ye) 精神不僅(jin) 圓滿完成了項目任務,而且提升了《中華大藏經·苯教甘珠爾》的文獻質量。
根據可靠的曆史文獻記載,《苯教甘珠爾》中的大部分文獻出現在公元10世紀開始的五個(ge) 主要的伏藏文獻群中,其中北藏、南藏和衛藏出現較早,康藏和新藏出現年代較晚,還有一部分少量未進入伏藏的重要文獻。這些文獻的產(chan) 生地主要在岡(gang) 底斯山、桑耶寺、堆龍、葉爾宗、智倉(cang) 塔噶、瓊波、穆爾多、卡瓦尕波等,因為(wei) 苯教是青藏高原的本土宗教文化傳(chuan) 統,這些文獻產(chan) 生的地區覆蓋麵極其廣泛,幾乎包括了整個(ge) 青藏高原。從(cong) 14世紀開始,這些珍貴的苯教文獻得到係統的編輯和分類,噶敦·次成堅讚(1336-?)的《伏藏目錄》是現存最早的苯教文獻目錄。貢珠紮巴於(yu) 1751年編纂了第一部《苯教大藏經》目錄《雍仲苯教遺訓目錄十萬(wan) 日光》,他將搜集的大量的苯教文獻進行了分類整理,第一次構建了《苯教甘珠爾》的目錄分類和框架結構。在此基礎上,嘉絨大金川土司繞丹邀請貢珠紮巴主持《苯教甘珠爾》的木刻出版。貢珠紮巴在原先編纂的文獻中精選了需要木刻的文獻後重新編纂了另一個(ge) 目錄:《苯教源流如意寶藏》作為(wei) 木刻的目錄,史稱曲欽版,這是藏族曆史上第一部《苯教甘珠爾》的木刻版,可惜的是,該刻板完成不久在第一次金川戰役中被毀。之後,另一位嘉絨土司綽斯甲在殘存的曲欽版木刻版的基礎上重新補充雕刻,完成了曆史上第二部《苯教甘珠爾》木刻版,史稱綽斯甲版,這個(ge) 刻板在第二次金川戰役中也未能幸免。雖然這兩(liang) 個(ge) 木刻版《苯教甘珠爾》均在雕刻完成後不久被毀,但仍然有少量的用這兩(liang) 個(ge) 刻版印刷的《苯教甘珠爾》文獻在民間流傳(chuan) 至今。
除了上述兩(liang) 個(ge) 木刻版以外,《苯教甘珠爾》還存在過一些手抄本,在僅(jin) 存的兩(liang) 個(ge) 木刻版被毀的條件下,手抄本《苯教甘珠爾》尤其珍貴,瓦瓊版手抄本《苯教甘珠爾》就是典型的例子。十年浩劫之後,對幸存的民間文物進行登記時,意外發現四川省新龍縣的瓦瓊寺成功保存了一套完整的《苯教甘珠爾》手抄本,而且發現這部僅(jin) 存的《苯教甘珠爾》手抄本竟然是孤本。在四川省有關(guan) 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這個(ge) 抄本很快被膠印出版,使這部珍貴的手抄本《苯教甘珠爾》得以流傳(chuan) 下來。這個(ge) 《甘珠爾》文獻集成中的有些文獻在民間還能找到少數不同版本的抄本和上述兩(liang) 個(ge) 木刻版的刻本,但絕大多數是非常珍貴的善本甚至孤本,非常珍貴。
“大藏經”通常指的是佛教經典的總集,按文種可以分為(wei) 漢文、藏文和巴利文三大體(ti) 係,可以包括在《中華大藏經》這個(ge) 範疇的有《中華大藏經》漢文版、藏文版、蒙文版、滿文版和西夏文版。這些不同文種的大藏經與(yu) 《苯教大藏經》的不同之處在於(yu) ,其他文種大藏經都是佛教大藏經,是直接或間接從(cong) 印度梵文翻譯過來的佛教經、律、論經典總集,其內(nei) 容是古印度人的智慧和文化成就。而《苯教大藏經》則是www.easyfundingllc.com本土產(chan) 生的文獻集成,內(nei) 容反映的是青藏高原土生土長的本土文化傳(chuan) 統的智慧結晶,從(cong) 起源至傳(chuan) 承均為(wei) 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苯教大藏經》又分“甘珠爾”和“噶丹”兩(liang) 大部分,前者被認為(wei) 是苯教鼻祖辛繞彌沃的遺訓集成,後者則是後世對辛繞彌沃遺訓的詮釋文本,均為(wei) 產(chan) 生於(yu) 青藏高原本土的文獻集成。因為(wei) 苯教產(chan) 生於(yu) 古象雄,象雄是今www.easyfundingllc.com西部的阿裏,加上那曲、日喀則和山南的一部分的古代地名,因此,苯教文化也被稱作象雄文化或象雄文明。《苯教甘珠爾》的內(nei) 容包括青藏高原先民的曆史、語言、宗教、文化、藝術、文學等方麵,是青藏高原本土文化的百科全書(shu) 式的文獻集成,也是中國藏文化幾千年的文化積澱和智慧結晶。因為(wei) 這種文化原典式的文獻集成往往保存了一個(ge) 民族思想開化的曆史,思維發展的軌跡,文化生成的本土記憶,對其後世文化具有強烈的輻射和深遠的影響,成為(wei) 藏族傳(chuan) 統文化的根脈和底色。而這樣的文化傳(chuan) 統又往往是多元文化交往和交融的結果。除了作為(wei) 主要內(nei) 容的青藏高原本土文化以外,《苯教甘珠爾》還記載了中原文明中九宮、八卦、十二生肖等易經文化和其他漢文明因素對青藏高原的影響,而且這些影響至今在青藏高原經久不衰,表現了強勁的生命力,如此強烈和久遠的文化輻射和文化影響在長期的曆史發展中的不間斷運行,使中華民族多元一體(ti) 格局成為(wei) 曆史的必然,這種深層的文化交融和持久的文化影響促進中華大一統格局的形成。《苯教甘珠爾》同樣忠實地記載了古代波斯和古代印度文明的影響,波斯的文化元素在苯教文化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印度佛教哲學的影響同樣促進了青藏高原本土文化傳(chuan) 統中思辨哲學的發展,促進了本土文明中哲學和邏輯體(ti) 係的深化和傳(chuan) 統文化結構方麵的重構和完善。同時,《苯教甘珠爾》內(nei) 容對傳(chuan) 入西藏的佛教產(chan) 生了廣泛的影響,這種深層次的文化交往和交融促進了佛教在青藏高原的中國化進程,使藏傳(chuan) 佛教成為(wei) 藏族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了中國多民族文化的進一步融合和相互之間的進一步稀釋。《苯教甘珠爾》不僅(jin) 保存了青藏高原本土文化傳(chuan) 統的整體(ti) 記憶,而且其中的早期苯教的一部分內(nei) 容還東(dong) 傳(chuan) 進入了我國納西族的東(dong) 巴文化、普米族的韓規文化和羌族的釋畢文化當中,苯教在這些民族中的族際交流還衍生出大量的文獻傳(chuan) 世,這種多民族文化傳(chuan) 統之間的長期和深層次的橫向交流,在中華多民族之間培育了更多共同的文化特質,為(wei) 我國的民族團結,邊疆穩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強化,提高中華文化自信等國家核心利益的建設發揮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中國不僅(jin) 是一個(ge) 具有幾千年悠久曆史文化傳(chuan) 統的文明古國,而且還是一個(ge) 多民族文化共存共榮幾千年的國度,擁有卷帙浩繁的多民族文字古籍文獻,這是一個(ge) 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文化建設的基本素材,也是構建中國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要“深入挖掘古籍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jia) 值理念、道德規範,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些古籍文獻就是我們(men) 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根本依據,因為(wei) 她是中華幾千年文明深層的文化積澱,是賡續中華文化傳(chuan) 統的基本條件。藏文古籍是中國各民族古籍文獻中是僅(jin) 次於(yu) 漢文古籍的重要的古籍文獻,其中,《苯教甘珠爾》在曆史、文化、語言、哲學、文學、藝術等方麵具有極高的造詣和成就,它承載的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根脈之一。國家重點支持這些民族文化經典古籍的搜集、整理和出版,不僅(jin) 表現了對多民族文化傳(chuan) 統的高度重視,反映了國家層麵對本國文明體(ti) 係的整體(ti) 關(guan) 懷,更是中國多民族文化傳(chuan) 統得以延續的基本保證。這些古籍文獻中反映的敬畏自然、愛護自然、順應自然、關(guan) 愛生命、尊重他人、善待他人、眾(zhong) 生平等、舍生取義(yi) 等人文精神和價(jia) 值取向,必將在未來的兩(liang) 個(ge) 文明建設中發揮更加積極向上的作用。(新利平台 文/才讓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