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訊 10月27日,由西藏文化旅遊創意園區管理委員會(hui) 和西藏丹巴繞旦唐卡藝術中心聯合主辦的2020——2023西藏丹巴繞旦唐卡藝術學校優(you) 秀畢業(ye) 生作品展在拉薩開展。此次展覽以“一張唐卡的1095天”為(wei) 主題,寓意在畢業(ye) 作品創作的1095個(ge) 日夜中,西藏丹巴繞旦唐卡藝術學校畢業(ye) 生們(men) 帶著自己的信念和親(qin) 朋好友的期待,埋頭精進、全力以赴展示長達八年至十多年豐(feng) 碩的學習(xi) 成果。現場展示的39幅精品唐卡是繼承丹巴繞旦教授遺誌最生動的實踐成果,展示了傳(chuan) 統唐卡由家族傳(chuan) 承到社會(hui) 化教育轉變的豐(feng) 碩成果。
已故的藏族繪畫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藏族唐卡勉唐畫派代表性傳(chuan) 承人丹巴繞旦是西藏大學藝術學院首位教授和碩士研究生導師。他於(yu) 1980年開設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益性傳(chuan) 統繪畫學校——西藏丹巴繞旦唐卡藝術學校,並麵向社會(hui) 免費招收學徒,此舉(ju) 開創了唐卡從(cong) 家族傳(chuan) 承走向社會(hui) 傳(chuan) 承的先河。
圖為(wei) 開幕式現場
圖為(wei) 開幕式現場頒發畢業(ye) 證書(shu)
圖為(wei) 西藏丹巴繞旦唐卡藝術學校學生跟現場觀眾(zhong) 一起參觀作品展 由活動主辦方供圖
圖為(wei) 現場觀眾(zhong) 拍攝唐卡作品
“遇見丹巴繞旦老師,能夠係統化完整地學習(xi) 和掌握唐卡繪畫的精髓,是我一輩子的幸運。”30歲的白瑪桑旦說。他跟隨丹巴繞旦教授學習(xi) 唐卡繪畫長達9年。畢業(ye) 後,他選擇留校工作,為(wei) 學校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是他對學校的感恩方式。
圖為(wei) 白瑪桑旦在自己的作品前留影
“今天展出的作品中有我用一年多的時間完成的畢業(ye) 作品。學習(xi) 唐卡並不容易,有太多的困難需要克服。學校為(wei) 我們(men) 提供了免費學習(xi) 的機會(hui) ,同學之間團結友愛,我從(cong) 中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溫暖。畢業(ye) 後,我會(hui) 繼續學習(xi) 不斷提高自己的唐卡繪畫技藝。”畢業(ye) 生旦增多吉說。
圖為(wei) 學生們(men) 向丹巴繞旦之子、西藏丹巴繞旦唐卡藝術學校校長旦增平措敬獻哈達,表達對丹巴繞旦教授的敬意
丹巴繞旦之子、西藏丹巴繞旦唐卡藝術學校校長旦增平措介紹:“辦學40多年來,學校培養(yang) 了500多名來自農(nong) 牧民家庭的唐卡畫師。其中,部分學徒已經成為(wei) 國家級工藝美術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人,擔任西藏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多數學徒畢業(ye) 後在拉薩或家鄉(xiang) 自辦唐卡畫室、畫廊,不僅(jin) 帶動農(nong) 牧民子女創業(ye) 創收,改變了個(ge) 人命運,也實現了家庭脫貧致富的夢想。”
他表示,在唐卡傳(chuan) 承的曆史道路上,他從(cong) 丹巴繞旦教授手中接棒,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學校依然堅守、傳(chuan) 承丹巴繞旦教授的教學精神,從(cong) 白描開始進行係統化的學習(xi) ,同時也注重培養(yang) 學生對繪畫理論、藏族曆史、傳(chuan) 統文化和人生觀的建立。下一步,學校將以更加開闊的辦學思維,緊跟時代步伐,努力為(wei) 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西藏貢獻力量。(新利平台 記者/次旦拉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