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訊 每一個(ge) 想來西藏的人,都有一個(ge) 來墨脫的願望;但每一個(ge) 來到西藏的人,並不一定能夠來到墨脫。
在藏語裏,墨脫是花朵的意思,被譯為(wei) “蓮花秘境”。相傳(chuan) 在公元八世紀,蓮花生大師受讚普赤鬆德讚之請,遍訪西藏尋找仙山聖地來到這裏,即被眼前的神奇景色所吸引,於(yu) 是在這裏修行弘法,並給墨脫取名“白馬崗”,意思是隱藏在秘境中的隱秘樂(le) 土。廖東(dong) 凡先生在其著作《墨脫秘境》中寫(xie) 道:“境內(nei) 高山壁立,雪嶺摩天,激流奔湧,瀑布飛鳴,熱帶森林遮天蔽日,珍禽異獸(shou) 出沒其間,遍地鮮花爭(zheng) 豔,四季瓜果飄香”。無論古今,墨脫都因其神奇而吸引著無數慕名前來的“探險者”。
然而,在十年之前,這裏還是“高原孤島”,被人們(men) 稱為(wei) “地球上最難接近的土地”,是中國最後一個(ge) 沒有貫通公路的縣城。2013年10月31日,紮墨公路貫通運營,終結了墨脫不通公路的曆史;2022年10月,派墨公路主體(ti) 工程完工,進出墨脫即將擁有第二條交通要道。我們(men) 因路而來,尋路而至,試圖尋找墨脫公路“路背後的路”。
圖為(wei) 墨脫縣城一隅,多雨的亞(ya) 熱帶濕潤氣候讓這裏四季鬱鬱蔥蔥 攝影:趙振宇
(一)
人背馬馱成曆史,致富之路促振興(xing)
“我們(men) 再也不用‘背’啦!”在墨脫人記憶裏,“背”是幾輩人難以忘卻的記憶。
“我曾經聽過這樣一個(ge) 事情,我們(men) 墨脫縣背崩鄉(xiang) 的一名老百姓,獨自一人背著一台兩(liang) 百多斤的發電機從(cong) 鄉(xiang) 裏走到縣裏。在不通公路的那些年,背崩鄉(xiang) 是從(cong) 米林進入墨脫的最後一個(ge) 中轉站。將近30公裏的路程,這麽(me) 沉的發電機就算兩(liang) 個(ge) 人抬都很費力氣,他竟然一個(ge) 人可以背過來。”這是我們(men) 在墨脫聽到的第一個(ge) 關(guan) 於(yu) “背”的故事,縣裏的幹部告訴我們(men) 不用去刻意采訪,隻要隨便問一個(ge) 墨脫本地群眾(zhong) ,他們(men) 都有關(guan) 於(yu) “背”的經曆。
“我15歲的時候就開始背自己家的物資,一開始隻能背30斤,到了25歲的時候,能夠背150斤。那個(ge) 時候從(cong) 背崩到縣城需要一天的時間,路上沒有午飯吃,隻能靠喝冷水,一個(ge) 月能賺40塊錢,但要養(yang) 活家裏4個(ge) 孩子。”在紮墨公路開通前,背崩鄉(xiang) 村民白瑪仁青是一名“職業(ye) ”背夫,從(cong) 鹽巴到糧食、從(cong) 藥品到課本,全縣所需要的物資,隻能靠人背馬馱。背夫是他們(men) 謀生的職業(ye) ,也是他們(men) 無奈的選擇。
圖為(wei) 行走在墨脫縣德興(xing) 鄉(xiang) 鄉(xiang) 間公路上的村民,她們(men) 依然保留著背東(dong) 西的習(xi) 慣 攝影:趙振宇
“夏天我們(men) 把物資儲(chu) 存在80K,冬天再從(cong) 80K背回來。”80K,一個(ge) 讓初入墨脫者完全聽不懂的名詞,卻是紮墨公路通車前墨脫重要的物資中轉站。
“不是墨脫沒有公路,而是沒有一條四季暢通的路。紮墨公路通車前,從(cong) 波密進入墨脫必須要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嘎隆拉雪山。冬季大雪封山,外界的物資和車輛無法翻越嘎隆拉雪山進入墨脫;夏季雨水充沛,隨時而來的泥石流和山體(ti) 滑坡都能將嘎隆拉雪山之後的道路衝(chong) 毀,一年有8個(ge) 月的時間這條路是不通的。”墨脫縣交通運輸局保通隊隊長西繞尼瑪從(cong) 2007年起已從(cong) 事了16年的道路保通工作。“80K,是距離紮墨公路起點紮木鎮80公裏的地方,我們(men) 夏天把物資運在這裏儲(chu) 存,當冬天外麵大雪封山,墨脫也過了雨季的時候,我們(men) 再用人背馬馱的方式把它們(men) 運回縣城。”2010年12月15日,嘎隆拉隧道正式貫通,隧道使季節性通車變為(wei) 基本上全年通車,而且把原來路程縮短了26公裏。
圖為(wei) 墨脫縣交通運輸局保通隊正在搶通因山體(ti) 滑坡而阻斷的道路 資料圖片由西繞尼瑪提供
圖為(wei) 墨脫縣交通運輸局保通隊正在搶通因雪崩而阻斷的道路 資料圖片由西繞尼瑪提供
“路通了,日子就好了。這世上再沒有比墨脫更難走的路了。”在墨脫,背夫的身影已逐漸消失,致富的汽車奔馳而過。
在墨脫門珞古街上,“墨脫趕集”活動正在火熱進行,來自墨脫7鄉(xiang) 1鎮的農(nong) 民正在向往來的遊客推銷自家的農(nong) 特產(chan) 品。“我們(men) 家種植了柚子、檸檬、甘蔗、茶葉等農(nong) 產(chan) 品,今天一天已經銷售了幾百塊。現在路通了,每天都會(hui) 有遊客路過我們(men) 村口,銷路不怎麽(me) 發愁。”來自墨脫鎮米日村的次仁玉珍下班後正在幫助母親(qin) 銷售農(nong) 產(chan) 品。在背崩鄉(xiang) 格林村的飄渺茶園,次仁一家正在收割秋季大茶,一旁的皮卡車裝滿了裝袋好的茶葉。“在福建援藏隊的幫助下,我們(men) 格林村2012年起開始試種茶葉,現在全村有百餘(yu) 座茶園,收茶的人也越來越多。我們(men) 從(cong) 之前種植一季茶變為(wei) 種植兩(liang) 季茶,今年的收入與(yu) 去年相比要多兩(liang) 萬(wan) 多塊。”
便利的交通讓背夫成為(wei) 曆史,讓當地特色農(nong) 業(ye) 、旅遊、商業(ye) 等長足發展,全麵帶動老百姓增收致富,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具有重要作用。但墨脫通車的意義(yi) 不僅(jin) 僅(jin) 是“要想富,先修路”那麽(me) 簡單。
圖為(wei) 格林村村民次仁正在自家的茶園裏收割大茶 攝影:趙振宇
(二)
深山孩子見世界,教育之路強發展
“以前我們(men) 去巴宜上學,路上最少要走5、6天,還要翻雪山,一年隻有暑假回來一次。”墨脫路雖難,但從(cong) 沒有阻擋住這裏孩子對外界知識的渴望。
“教育不僅(jin) 改變了我的人生,也改變了許多墨脫孩子的人生。”來自門巴族的全國人大代表,墨脫縣完全小學副校長格桑德吉被稱為(wei) 墨脫的“護夢人”。作為(wei) 墨脫縣幫辛鄉(xiang) 第一個(ge) “走出來的小學生”,1984年讀完一年級的格桑德吉走出墨脫到林芝讀書(shu) 。2001年大學畢業(ye) 後,她放棄在拉薩工作的機會(hui) ,選擇回到家鄉(xiang) 成為(wei) 一名普通的教師,幫助更多的墨脫學生接受教育,二十二年始終如一。
圖為(wei) 全國人大代表、西藏林芝市墨脫縣完全小學副校長格桑德吉 攝影:趙振宇
據資料顯示,2001年,全國普及九年義(yi) 務教育人口覆蓋率超過85%,小學適齡兒(er) 童入學率達到99.05%,而墨脫的失學率仍高達30%。“有的因為(wei) 路遠、路難走,求學很不容易;有的因為(wei) 貧窮以及觀念的落後,比起讀書(shu) 家長更願意讓小孩在家裏幫忙做農(nong) 活。那個(ge) 時候,我們(men) 就挨家挨戶勸學生來上學。由於(yu) 回家的路太危險了,幫辛鄉(xiang) 小學100多個(ge) 學生裏,3/4都是住校生,每當學生放假回家,我們(men) 老師就會(hui) 守在懸崖邊,防止學生一不小心掉下去。”十多年前的情景,格桑德吉依然曆曆在目,路通十年後的今天,墨脫縣受教育情況已發生質的改變。截至2023年,墨脫縣小學適齡兒(er) 童淨入學率100%,初中階段適齡少年毛入學率103.29%,義(yi) 務教育階段鞏固率100%,墨脫的大學生也越來越多。
“雖然現在墨脫的路通了,但我們(men) 墨脫縣完全小學也還有87個(ge) 住宿的學生,很多鄉(xiang) 裏的孩子來這裏讀書(shu) 也是不容易的,有的父母在打工,將孩子送到學校住宿更安全、省心。”格桑德吉雖已從(cong) 幫辛鄉(xiang) 小學來到新的工作崗位,但她堅依然守初心,為(wei) 墨脫的孩子繼續“築夢”。
圖為(wei) 墨脫縣完全小學學生正在標準化的操場裏上體(ti) 育課 攝影:趙振宇
“她不僅(jin) 是我們(men) 縣裏返鄉(xiang) 創業(ye) 的大學生,更是鄉(xiang) 裏的致富帶頭人。”即使外界多麽(me) 繁華,大部分墨脫的孩子都有一顆回到家鄉(xiang) 、建設家鄉(xiang) 的心。
在墨脫縣德興(xing) 鄉(xiang) 德興(xing) 村村民西繞措姆的店裏,我們(men) 看到了整齊擺放的火龍果、香蕉等熱帶水果。在整個(ge) 墨脫縣,他們(men) 夫妻兩(liang) 人是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規範種植火龍果的農(nong) 戶。“那個(ge) 時候我老公剛大學畢業(ye) ,在短視頻上看到有人在種火龍果,他就從(cong) 網上買(mai) 了火龍果苗,自己看著視頻學習(xi) 種植。”2020年夫妻兩(liang) 人迎來了第一個(ge) 火龍果收獲季,2022年他們(men) 獲得政府民生實事扶持大學生資金30萬(wan) 元,種植規模也擴大到了23畝(mu) 。
圖為(wei) 正在自己水果店中忙碌的西繞措姆 攝影:德吉卓瑪
“香蕉一斤4、5塊,有時候爛在地裏都沒人要;火龍果一斤20多元,根本不愁沒有銷路。大學畢業(ye) 回鄉(xiang) 後,我們(men) 就想著是不是能夠引進更多高附加值的水果。”路通了,墨脫的孩子回來,他們(men) 帶著新的想法、新的觀念,幫助這裏增收致富。“我們(men) 的火龍果向外銷售到拉薩、林芝、波密等地,但現在進墨脫的路非常方便,大部分在墨脫就被進來的遊客買(mai) 走了。我們(men) 注冊(ce) 了商標、設計了禮盒,未來的銷路應該不成問題。”西繞措姆向記者介紹著水果店未來的規劃。
“以前的墨脫由於(yu) 路太難走了,在裏麵的不願意出去,出去了的也不願意回來。”路通了,墨脫大山裏的孩子有了走出去的機會(hui) ;路通了,來自墨脫大山裏的孩子又回到了墨脫。在墨脫,高校畢業(ye) 生返鄉(xiang) 就業(ye) 不在少數,這不是“故土難離”的眷戀,這是“回報鄉(xiang) 梓”的情懷。墨脫公路的通車,帶來了外麵更大的世界,也將更大的墨脫帶向世界。
圖為(wei) 西繞措姆正在“墨脫趕集”攤位上向遊客推銷自家種植的水果 攝影:德吉卓瑪
(三)
多樣生物在墨脫,生態之路築屏障
“看,曾經的亞(ya) 洲第一高樹不丹鬆就在那裏。”工作人員指著遠處的原始森林激動地說道。站在墨脫縣背崩鄉(xiang) 格林村飄渺茶園的觀景台上,可以眺望到南迦巴瓦峰,可以俯瞰到雅魯藏布江,清新的空氣中飄散著淡淡茶香。
世界隻有一個(ge) 墨脫,但墨脫擁有整個(ge) 世界。由於(yu) 墨脫地處喜馬拉雅山南麓,雅魯藏布江中下遊,受地形地勢影響,這裏具備從(cong) 赤道到極地的所有氣候和植被類型。據不完全統計,墨脫擁有不少於(yu) 110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3000多種高等植物,不少於(yu) 128種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這裏也被稱為(wei) “野生動植物的天堂”。
2019年,瀕臨(lin) 滅絕的孟加拉虎身影在墨脫被紅外攝像頭捕捉;2022年4月,由北京大學牽頭的科研團隊在墨脫觀測到高達76.8米的不丹鬆;2023年,全新的植物物種“墨脫報春”在墨脫首次發現……隨著紮墨公路的貫通運營,越來越多的科學家更方便走進墨脫,探索其中的神奇之處。
圖為(wei) 在飄渺茶園內(nei) ,格林村的茶園和遠處的雪山形成明顯的氣候差異 攝影:德吉卓瑪
為(wei) 了保護墨脫的生態和生物多樣性,背崩鄉(xiang) 村民次真當起了一名護林員。作為(wei) 墨脫縣背崩鄉(xiang) 專(zhuan) 業(ye) 管護站站長,次真所在的站裏共有5名管護員,他們(men) 的職責是在背崩鄉(xiang) 的原始森林裏開展防火患、防病蟲、防盜伐、防盜獵、防盜挖、防偷運、防占地、防破壞等“八防”工作。
“以前沒電,生活很不方便,大家蓋房、做簡單生活器具、燒飯都需要木頭。”墨脫聚居著門巴族、珞巴族等少數民族,紮墨公路開通前,當地居民還保存著“刀耕火種”的生活方式,樹木砍伐和肆意打獵是他們(men) 的生活常態,大量的砍柴導致生物多樣性受到破壞的同時,也會(hui) 更容易引起泥石流和塌方等次生災害。
“以前什麽(me) 都沒有,現在什麽(me) 都有了。”不善於(yu) 表達的次真用一句簡單而底氣十足的話對比了他過去的生活和現在。路通了,電通了,大家接受的新東(dong) 西源源不斷。“現在,鄉(xiang) 親(qin) 們(men) 在自家的土地上種上雜交水稻、熱帶水果、茶葉……有活幹,有錢掙,捕獵砍柴已經都是過去,現在背崩鄉(xiang) 的家家戶戶都是護林員。
路通了,進出墨脫的遊客也多了,除了本職工作外,主動引導和幫助遊客也成了護林員們(men) 的工作之一。“保護森林,也是在保護我的家園。”次真身著寫(xie) 有“森林管護”的工作服、換上雨靴、腰間別上防身刀具,一切準備就緒後,他走進茂密的森林和隊友們(men) 開始了一天的巡邏工作。
圖為(wei) 墨脫縣背崩鄉(xiang) 專(zhuan) 業(ye) 管護站站長次真 攝影:德吉卓瑪
墨脫與(yu) 外界的接軌為(wei) 當地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會(hui) ,也為(wei) 外界帶來了一個(ge) 更加便捷的旅遊勝地。每年,越來越多的遊客湧入墨脫,他們(men) 被這裏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文化所吸引,也為(wei) 墨脫帶來了新的活力。
走在夜晚的墨脫街道上,一群身著藏袍的奶奶和頭戴禮帽的爺爺邊交談邊散步,享受著墨脫的夜景。記者與(yu) 他們(men) 交流時發現,這是一支由40多名來自山南的退休老人組成的旅遊團,七天的行程中他們(men) 非常享受墨脫純淨的自然氣息。“這兩(liang) 天我們(men) 去了仁青崩、果果塘大拐彎、墨脫茶園等景點。墨脫雖然就在西藏,但這是我們(men) 第一次來墨脫,這裏海拔低、氧氣足、環境優(you) 美,我認為(wei) 是老年人區內(nei) 旅遊的最佳去處。”談起為(wei) 何選擇到墨脫旅遊時,頓珠老人介紹著他在墨脫的所見所聞,讚美不絕。
圖為(wei) 夜幕下的墨脫縣蓮花聖地公園 攝影:趙振宇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墨脫在打通通往外界道路的同時,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理念,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生態環境得到良好發展,對於(yu) 構建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
人民生活逐改善,幸福之路提品質
從(cong) 墨脫縣海市蜃樓觀景台向遠處眺望,這座被雲(yun) 海掩蓋的邊境小城伴隨著陽光的照射慢慢露出真容,一幢幢錯落有致的樓房和鬱鬱蔥蔥的農(nong) 田映入眼簾,伴隨著北側(ce) 雅魯藏布江奔湧而來的聲音,整座城市與(yu) 自然融為(wei) 一體(ti) 。
圖為(wei) 清晨雲(yun) 海散去的墨脫縣縣城全景,北側(ce) 是雅魯藏布江峽穀 攝影:德吉卓瑪
從(cong) 福建援藏到廣東(dong) 援藏,墨脫縣城的迅速發展離不開援藏兄弟省份不遠千裏深入喜馬拉雅腹地,走進這朵聖地蓮花。蓮花聖地公園是每一個(ge) 來墨脫縣旅遊的人必打卡的地方,這裏曾經是一片沼澤地,在廣東(dong) 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隊的規劃和建設下於(yu) 2016年4月竣工,如今有湖泊、曲廊、涼亭、籃球場等齊全的基礎設施和園林景觀,成為(wei) 了遊客和當地人休閑的好去處。夜幕降臨(lin) ,蓮花聖地公園內(nei) 的景觀燈倒映在湖泊當中,一位來自四川的遊客一邊拍照一邊和同行夥(huo) 伴說“這裏巴適得很。”
圖為(wei) 雲(yun) 霧中的墨脫縣蓮花聖地公園 攝影:趙振宇
在寂靜的墨脫縣蓮花聖地公園一處,大人小孩聚集在一間燈火通明的書(shu) 屋正埋頭讀書(shu) 。這座被稱為(wei) “蓮花書(shu) 屋”的書(shu) 店是廣東(dong) 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隊墨脫縣工作組(佛山)援建的,目前館內(nei) 藏書(shu) 一萬(wan) 餘(yu) 冊(ce) ,涵蓋少兒(er) 、科技、文學等各門類暢銷書(shu) 和與(yu) 墨脫有關(guan) 的書(shu) 籍。
“前天過來散步時,看到我期待已久的書(shu) 屋終於(yu) 可以進去看書(shu) 了。家裏的書(shu) 都被我看完了,所以我這兩(liang) 天一寫(xie) 完作業(ye) 就要來這裏看新的書(shu) 。”五年級的德央措姆在少兒(er) 閱讀區專(zhuan) 心看書(shu) ,她為(wei) 在縣就能夠擁有這樣的讀書(shu) 環境感到很高興(xing) 。
圖為(wei) 墨脫縣蓮花書(shu) 屋中正在看書(shu) 的當地居民 攝影:德吉卓瑪
在墨脫縣城的北邊,每日往來的郵車十分忙碌。德興(xing) 鄉(xiang) 、幫辛鄉(xiang) 、格當鄉(xiang) ……走進墨脫縣郵政局,墨脫縣下轄7鄉(xiang) 1鎮的名字以醒目的紅底白字貼在每一間房間門口,工作人員正從(cong) 郵車裏卸下包裹,按照包裹信息分揀到各鄉(xiang) 鎮分練點的貨框裏。這些包裹裏有從(cong) 網上訂購的各類生活用品、服飾、外地特產(chan) ,也有石鍋、菌類、茶葉等墨脫縣特色產(chan) 品寄到別處。
“以前郵車隻能一周進出一次,如果遇到惡劣的天氣,可能一個(ge) 月才能進出一次。”由於(yu) 墨脫的特殊氣候,雪崩、塌方和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是這裏的“常客”,郵車師傅每次出車前,都會(hui) 提前準備好食物和換洗的衣服,以免遇到突發自然災害而困在路上。在紮墨公路開通前,由於(yu) 運力的短缺和道路的不暢,即使是通過郵政寄送到墨脫的物資,也隻能靠“人托人”的方式,帶回各鄉(xiang) 鎮村莊。
雖然人們(men) 不能阻止自然災害的發生,但是物流到家的願望在墨脫早已實現。“以前郵車通過紮墨公路時由於(yu) 實行雙進單出,每次進出都要運送兩(liang) 天的量,現在郵車通過派墨公路天天進出,貨物量隻增不減。加上我們(men) 施行的郵快合作,所有快遞公司要送到鄉(xiang) 村的快遞都由我們(men) 郵政負責代投。以前一年加起來也就幾千件郵件,現在都快接近40萬(wan) 件了,翻了好幾番。”墨脫縣郵政局局長白馬次旺介紹說。
圖為(wei) 墨脫縣背崩鄉(xiang) 全貌 攝影:趙振宇
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墨脫縣城並不是很大,一條馬路貫穿首尾,臨(lin) 街的商鋪主要以兩(liang) 層樓房為(wei) 主,道路兩(liang) 旁的路燈都是以蓮花為(wei) 造型。網紅奶茶店、現代化酒店、品牌服裝店……越來越多的新商業(ye) 店鋪進駐這裏,墨脫人民享受著便捷的城市服務。這座昔日“高原孤島”經曆了近50年漫長的修路時光,用十年的時間趕上了現代化新西藏的建設腳步。
通車十年來,墨脫年均GDP增速超過11%,全縣公路總裏程從(cong) 10年前的268.64公裏延長到現在的579.54公裏。縣城城區麵積從(cong) 十年前的0.93平方公裏擴展到現在的2.18平方公裏,人口從(cong) 11720人增加到14872人。目前墨脫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43所,在校學生2765人,與(yu) 2013年相比,學校增加31所,在校生增加790餘(yu) 人。
一條墨脫路,不僅(jin) 僅(jin) 是連接墨脫與(yu) 外界的道路,更是墨脫人民的致富路、教育路、生態路和幸福路。在黨(dang) 中央的關(guan) 懷下,在各援藏省份的幫助下,在墨脫人民勤勞雙手的奮鬥下,墨脫的路將會(hui) 越走越寬,越走越長。(新利平台 記者/趙振宇 德吉卓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