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走出大山看拉薩|追尋紅色足跡 把“旅程”變課本

發布時間: 2024-01-23 16:39:00 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隆冬時節,雪花飄飄,一場大雪過後的拉薩烈士陵園更加莊嚴(yan) 肅穆。日喀則市昂仁縣多白鄉(xiang) 小學的“遊學”團首站便來到這。

  孔繁森、沈鳳樓、洛桑單增……對於(yu) 這些來自大山裏的學生們(men) 來說,他們(men) 的名字既熟悉又陌生。這些在西藏和平解放以來各個(ge) 革命時期英勇犧牲的烈士們(men) ,為(wei) 西藏的發展和建設奉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丹增尼珍,多白鄉(xiang)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她用手仔細擦拭著烈士墓碑,抹去烈士碑前的皚皚積雪,用心一字一句地讀著碑文。她說這是她第一次來到拉薩,更是第一次走進烈士陵園,雖然埋葬在這裏的烈士大部分她都未曾聽過,但烈士陵園的莊嚴(yan) 與(yu) 肅穆讓她更加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圖為(wei) 多白鄉(xiang) 小學生在拉薩烈士陵園合影 攝影:趙振宇

  整齊的隊列中,產(chan) 生了一些“喧嘩”。多白鄉(xiang) 的孩子們(men) 來到了西藏博物館,看到了自己家鄉(xiang) 昂仁縣日吾其鄉(xiang) 境內(nei) 的雅江鐵索橋,這是600多年前70多歲的唐東(dong) 傑布在這裏主持修建的他人生中最後一座鐵索橋。次旦卓瑪用好奇的眼神看著周圍的一切,代表著卡若文化最高製陶水平的“雙體(ti) 陶罐”、關(guan) 於(yu) 駐藏大臣的圖文介紹,一件件老師曾在課堂中提及過的西藏曆史文化知識第一次以實物的形式出現在她眼前。“這是我第一次走進博物館,第一次感受到曆史的震撼,沒有想到家鄉(xiang) 的鐵索橋會(hui) 出現在這裏,我們(men) 既熟悉又激動。”次旦卓瑪認真地聽著講解,在講解員所講述的文物展櫃前仔細觀察。


圖為(wei) 多白鄉(xiang) 小學生在西藏博物館參觀 攝影:趙振宇

  “我的家鄉(xiang) 在遠古時期竟然是海洋”“西藏竟然有這麽(me) 多野生動物,而我卻僅(jin) 見過幾種”“這是我第一次看球幕電影”旦增次桑興(xing) 奮地介紹著今天他在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所看到的一切。在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內(nei) ,講解員用藏語富有激情地向孩子們(men) 講述著生命起源、地球運動、物種演變等內(nei) 容。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四樓是百萬(wan) 農(nong) 奴解放紀念館,旦增次桑說,過去的農(nong) 奴生活是自己無法想象的。


圖為(wei) 多白鄉(xiang) 小學生在西藏自然博物館參觀 攝影:趙振宇


圖為(wei) 多白鄉(xiang) 小學生在西藏自然博物館參觀 攝影:趙振宇

  “我們(men) 帶孩子們(men) 出來,第一站就選擇了烈士陵園,希望他們(men) 能夠在遊覽紅色足跡的同時,燃起對祖國對民族的熱愛。課本上的知識是冷冰冰的,博物館是最生動的‘教科書(shu) ’,通過此次遊學的契機,能夠把‘旅程’變成‘課本’,就是我們(men) 最大的希冀。”西藏自治區煙草專(zhuan) 賣局(公司)第十二批駐村工作隊幹部向記者介紹。(新利平台 記者/趙振宇)

  

(責編: 於超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