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一個都不落——十名西藏大骨節病患者將迎來人生轉折點

發布時間: 2024-01-28 18:38:00 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1月19日,來自西藏自治區昌都市洛隆縣的十名大骨節病患者被安頓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住院部12層的骨關(guan) 節科病房裏。他們(men) 是在中共中央統戰部、國家衛健委的指導下,在昌都市委、市政府、市衛健委關(guan) 心支持下,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聯合中國留學人才發展基金會(hui) 、北京同心共鑄公益基金會(hui) 、北京厚愛關(guan) 節健康公益基金會(hui) 等進行篩查,從(cong) 西藏昌都接到北京進行手術治療的病情複雜、手術難度大的患者。


圖為(wei) 林劍浩主任正為(wei) 病人檢查攝影:趙婧茹

  1月25日下午四點左右,兩(liang) 名接受骨節置換手術的病人陸續回到病房,主刀醫生神色輕鬆,向陪護家屬和同病房的病人輕輕點頭,眼睛裏閃著光。“手術成功,病人目前狀況穩定,沒有出現術前擔憂的情況,太幸運了。”林劍浩主任的這句話使原本沉寂的病房頓時充滿了生氣,病友們(men) 齊刷刷地豎起了大拇指。自2015年以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骨關(guan) 節科主任林劍浩及其團隊一直無償(chang) 為(wei) 西藏昌都的大骨節病患者開展關(guan) 節置換、關(guan) 節矯形等救治工作。


圖為(wei) 患者布加瑪為(wei) 醫生豎起大拇指。攝影:趙婧茹

  愛滿人間:他們(men) 的心裏暖洋洋

  “卓瑪,你快給媽媽翻譯一下,用扶手架轉身的時候90度慢慢轉,不要一次性轉180度,容易摔倒。”骨關(guan) 節科護士薛小英從(cong) 剛剛的驚慌中回過神來,對著29床病人布姆的女兒(er) 大聲叮囑道。就在剛才,這個(ge) 來自洛隆縣59歲的右膝大骨節病患者布姆在骨關(guan) 節手術24小時後,借助扶手架,在護士的指導下已經能夠下床走路了。隻是初次使用扶手架還不太熟悉,剛才180度的大轉彎讓一旁陪護的護士不禁捏了一把汗。女兒(er) 卓瑪聽到護士的話後趕忙告訴媽媽走路轉身要慢點,小心別摔倒。


圖為(wei) 護士在指導布姆下床走路。攝影:趙婧茹

  23歲的卓瑪,父親(qin) 和母親(qin) 都是大骨節病患者。她是不幸的但又是幸運的。兩(liang) 年前她的父親(qin) 也是來京接受大骨節病救治的受益者之一。說到這裏,護士薛小英補充道:“你爸爸真是個(ge) 奇跡!”為(wei) 什麽(me) 這麽(me) 說。本來卓瑪的爸爸來京接受關(guan) 節置換的手術很成功,恢複的也不錯,但後期身體(ti) 突然出現了其他方麵的嚴(yan) 重疾病,在重症監護室住了一段時間後病情並沒有好轉。在家人的堅持下,林主任尊重落葉歸根的想法,克服一切困難把病人從(cong) 北京送回了昌都。或許是一方水土養(yang) 一方人,或許是發生了奇跡,父親(qin) 在返回家中幾日後重新站了起來,走路也靈活自如了。如今母親(qin) 也得到了醫治,卓瑪感激的心情無以言表。


圖為(wei) 卓瑪和媽媽的合影攝影:趙婧茹

  “所有這些費用,治療費、夥(huo) 食費和交通費,家屬陪同的交通費和夥(huo) 食費,都是林主任醫生團隊負責解決(jue) 的,我們(men) 隻是一瘸一拐地帶著病來,然後像正常人一樣健康地回去就行了。”隔壁床的阿布瑪說到,“雖然語言不通,可我們(men) 能感受到他們(men) 滿滿的愛。我們(men) 感恩醫生,感激黨(dang) 和政府的幫助,感謝國家,紮西德勒”。說著,阿布瑪的雙手合十,聲音哽咽,口中開始默默念經。


圖為(wei) 阿布瑪在護士指導下走路。攝影:趙婧茹

  無私大愛:進藏40餘(yu) 次

  2015年,一次在昌都地區的義(yi) 診活動,讓林劍浩受到了深深的震動——一些大骨節病患者情況嚴(yan) 重,但當地卻不具備診治條件。從(cong) 此,西藏的大骨節病患者成了他心中的一份牽掛,一份執念。

  林劍浩告訴記者,“來京手術是一個(ge) 解決(jue) 方法,但並不是最好的辦法。病人來一趟北京很不容易,要先坐汽車到縣裏,再換乘另一班汽車到更大的地方才能坐飛機,到北京沒有直達航班,還得轉機。”他認為(wei) ,隻有在當地建立一支完備的醫療隊伍,才能讓更多患者受益。


圖為(wei) 林劍浩和患者鄧巴然吉的合影攝影:趙婧茹

  2017年以來,林劍浩團隊與(yu) 洛隆縣簽訂了為(wei) 期五年對口支援合作協議,通過幫扶項目,手把手帶教,培養(yang) 當地醫生,改建手術室,改善當地手術條件。近年來,昌都市洛隆縣人民醫院、卡若區人民醫院派出多名醫護人員到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進修、學習(xi) 。如今,他們(men) 已經可以獨立開展骨關(guan) 節置換手術。2019年底,在昌都市政府支持下,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提供人才支持,在當地建立了骨關(guan) 節專(zhuan) 科醫院和治療中心。

  9年來,林劍浩已經帶領團隊進藏40餘(yu) 次,走遍了昌都偏僻的鄉(xiang) 鎮,帶去了先進的醫療技術,進行公益免費治療200多次,幫助當地500餘(yu) 位大骨節病患者緩解了病痛。看到患者告別輪椅,像普通人一樣嫁娶、勞作,林劍浩覺得無比幸福,也更加堅定了醫者也該投身基層,讓老百姓享受到成熟醫療技術所帶來福音的決(jue) 心。

  “我們(men) 做手術的患者大多是不會(hui) 說普通話的藏族老百姓,每次他們(men) 要跟我們(men) 表達感謝的時候,就會(hui) 給我們(men) 行額頭禮。”林劍浩說。記者在病房看到林劍浩查房時,每位患者都麵帶微笑,真誠地豎起了大拇指,嘴裏不停地說著“謝謝”。

  躬行不輟:堅守“北京大本營”

  從(cong) 2017年開始,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骨關(guan) 節科主任醫師李虎跟隨林劍浩教授先後來往於(yu) 西藏和北京20餘(yu) 次。由於(yu) 身體(ti) 原因,李虎不能進藏義(yi) 診,而是堅定地在“北京大本營”繼續為(wei) 西藏患者手術。

  李虎介紹,“多年來,當地政府采取換糧、改水、藥物幹預、異地搬遷、集中辦學等措施,有效控製了大骨節病在年輕人群中的蔓延。對於(yu) 不適合做手術、或者沒必要做手術的患者,國家和當地政府也給出了多種幫扶策略。比如為(wei) 症狀較輕的患者免費發放藥物;對一些症狀較為(wei) 嚴(yan) 重的患者,把他們(men) 搬遷到統一的地方進行照顧和治療。”


圖為(wei) 李虎和患者澤培的合影攝影:趙婧茹

  1月22日,李虎為(wei) 布姆做了膝關(guan) 節的置換手術。李虎告訴記者,“她回到西藏後,還需要4-6周的恢複時間,之後就可以正常行走了,並且基本上就不會(hui) 疼了。慢慢地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樣摘青稞,擠牛奶。”其實,對於(yu) 大骨節病患者,減輕他們(men) 的疼痛才是最重要的,因為(wei) 當地好多患有大骨節病的村民,都是忍著疼痛幹活的。

  生命至上:到離患者最近的地方去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骨關(guan) 節科副主任醫師柯岩,給記者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不善言辭,但是他卻主動請纓到西藏昌都市卡若區人民醫院掛職半年,並在當地做了一百四十餘(yu) 台大骨節病手術。

  柯岩介紹,“西藏是大骨節病的高發區,地處橫斷山區的昌都市最為(wei) 嚴(yan) 重,大骨節病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確,普遍認為(wei) 與(yu) 飲水和食物有關(guan) ,目前雖然我國已連續兩(liang) 年無新發兒(er) 童大骨節病病例,但是在洛隆縣還有幾百人需要治療。”所以他在2022年自願前往昌都,幫助當地醫院,進行手術。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54歲的患者加多,由於(yu) 身體(ti) 各項指標不符合手術指征,手術會(hui) 有很大風險,但是這位患者多次向我們(men) 表達自己想做手術的強烈願望,即便是有生命危險也願意去試一試,不想再這麽(me) 痛苦的生活下去了”柯岩說。

  2018年至2023年,連續5年西藏沒有大骨節病新發重症病例。林劍浩表示,我們(men) 在盡最大努力清除存量病例,我們(men) 的願望是將現有病例分情況進行治療,做到一個(ge) 都不落。對已經完成治療的患者定時進行回訪,了解他們(men) 的恢複情況。“念念不忘,時時放心不下”這句話或許也可以用在這個(ge) 醫生團隊對患者的身上。在這兩(liang) 者之間,再多的語言也隻是蒼白,再多的形容都不足以表達,相互信任的眼神足以說明一切。(新利平台記者/張亞(ya) 男 趙婧茹)

(責編: 龍真多吉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