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曆新年是藏族人的傳(chuan) 統節日,是一項有著悠久曆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唐代以前,藏族以麥熟時間來確定何時過新年,後來文成公主進藏,唐和吐蕃之間開始了較為(wei) 密切的交往,隨著中原文化與(yu) 高原文化的交流,許多中原文化逐漸傳(chuan) 入青藏高原,其中包括曆算。
據記載,公元前100多年西藏就有了曆算法,那時的新年初一相當於(yu) 現在藏曆的十一月一日。而現在藏曆新年的正式使用則是在宋仁宗天聖五年(公元1027年),時值農(nong) 曆丁卯年,於(yu) 是便以丁卯年為(wei) 始。由於(yu) 藏曆新年與(yu) 農(nong) 曆新年的算法不同,因此,一般會(hui) 出現藏曆新年與(yu) 農(nong) 曆新年完全重合、相差一天、相差一月或相差一月零一天這四種情況。
圖為(wei) 藏曆新年之前顧客在購買(mai) 五彩青稞穗 攝影:巴桑
藏曆新年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為(wei) 重視、最為(wei) 喜慶和最為(wei) 隆重的一個(ge) 傳(chuan) 統節日。為(wei) 了迎接新年,藏族農(nong) 民在收割時,會(hui) 將第一刀割下的青稞留下來,作為(wei) 歡度新年時獻給神靈的供品,牧民則要留下母牛每次生下小牛的頭道奶,用以打出酥油在新年時敬獻給菩薩。藏族人要把壓在箱子底一年都舍不得穿戴的最好衣服拿出來穿上,並把房屋外牆粉刷得潔白美觀,把屋子從(cong) 裏到外都打掃得幹幹淨淨。在準備年貨的過程中,家家戶戶還要製作一個(ge) 名叫“切瑪”的五穀鬥,這種五穀鬥是在繪有彩色花紋的木盒左右分別盛放炒麥粒和酥油拌成的糌粑,上麵插上青稞穗和酥油塑製的彩花。同時,藏族家庭的主婦們(men) 會(hui) 用水浸泡一碗青稞種子,使其在新年時節長出一、二寸長的青苗,等到過年時將“切瑪”和麥苗一並供奉在神案正中,祈禱來年五穀豐(feng) 登。如此等等可以看出,藏族人民對過新年所懷有的一種特殊感情和重視程度。
作為(wei) 一年一度的盛大節日,在藏曆年期間,親(qin) 朋好友們(men) 會(hui) 相互登門拜年祝賀,互贈哈達,互道“紮西德勒”(吉祥如意)和“洛薩爾桑”(新年好)。放鞭炮,喝青稞酒、酥油茶,這都是節日期間必不可少的慶祝項目,而擅長歌舞的藏族人民更是會(hui) 在過年期間盡情地展現自己民族的獨特文化魅力。廣場中、草地上,演藏戲、跳鍋莊,無論城市還是鄉(xiang) 間,無論農(nong) 區還是牧區,到處都是一片歡樂(le) 的海洋。除此,角力、投擲、拔河、賽馬、射箭等一係列傳(chuan) 統民俗活動也會(hui) 在此間進行。可以說藏曆新年不僅(jin) 僅(jin) 是一個(ge) 吃得好、穿得好的娛樂(le) 節日,更是一個(ge) 搭載著藏族人對中華民族共同體(ti) 龍騰虎躍,和平崛起美好願望的衷心祝福。(新利平台 文/格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