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訊 這次參與(yu) 到日喀則市邊境縣中學生赴北京參觀研學活動的22個(ge) 同學分別來自亞(ya) 東(dong) 、定日、仲巴三個(ge) 縣,他們(men) 的祖輩或是世代守邊固邊,或是舉(ju) 家搬離故鄉(xiang) 愛邊強邊。
2月21日,到了研學活動的第二天。經過近24小時的車程,22個(ge) 同學要到北京研學的故事已經在整個(ge) 列車內(nei) “如雷貫耳”。過來一睹“芳容”的乘客絡繹不絕。我和幾位帶隊的老師已經變成了孩子們(men) 的“代言人”,不停地向乘客講述他們(men) 的故事以及此行的目的。
圖為(wei) 同學們(men) 不停用手機記錄著車窗外的新奇事物 攝影:王佳豪
圖為(wei) 晚餐時間,同學們(men) 和同車旅客、工作人員一起聯歡 攝影:王佳豪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哈爾濱的李先生和山東(dong) 劉先生。在西寧站停靠休息時,李先生和同學們(men) 合了影並在網絡上收獲了很多點讚,劉先生“吃醋”,便約定一起采購飲料送給同學們(men) ,並借此和孩子們(men) 進行了一次深入交流。中午時分,夾雜著西藏、東(dong) 北、山東(dong) 口音的歡聲笑語回蕩在車廂內(nei) 。孩子們(men) 給兩(liang) 個(ge) 叔叔介紹他們(men) 當地的美食、美景,兩(liang) 個(ge) 叔叔則繪聲繪色地向孩子們(men) 講解了冰城和孔孟之鄉(xiang) 的魅力,並熱情地邀請孩子們(men) 下次研學一定要到東(dong) 北和山東(dong) 。
圖為(wei) 同車乘客李先生、劉先生和同學們(men) 親(qin) 切交談 攝影:王佳豪
圖為(wei) 同車乘客李先生、劉先生和同學們(men) 親(qin) 切交談 攝影:王佳豪
李先生說:“幫我們(men) 轉達對你們(men) 父母的敬意,感謝他們(men) 無私地守邊固邊,用實際行動維護祖國的領土完整。請他們(men) 放心,你們(men) 無論走到祖國的哪裏,都會(hui) 有人竭盡所能地照顧好你們(men) ,去回饋他們(men) 的無私奉獻。”
劉先生說:“我第一次進藏就能夠和你們(men) 相識,還能聽到你們(men) 的故事,太激動了。我是一名共產(chan) 黨(dang) 員,我要把這次難忘的經曆還有你們(men) 的故事,仔細整理,時刻激勵自己增強黨(dang) 性,像你們(men) 一樣牢記黨(dang) 恩。還要分享給身邊的每一個(ge) 人。”
來自北京的張阿姨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拉薩火車站候車室偶遇之後,這群孩子便成了張阿姨的“心頭肉”。上了車,張阿姨急匆匆從(cong) 列車的最尾端車廂開始尋找孩子們(men) ,直到在列車最靠前的車廂找到孩子們(men) ,向孩子們(men) 分享北京的故事,並反複給孩子提醒到北京之後的注意事項,直到深夜,孩子們(men) 逐漸睡去,才依依不舍地摸黑穿越整個(ge) 列車回到自己的車廂。甚至中途還萌生了用自己舒適的軟臥床位換硬臥床位,和孩子們(men) 多待上一會(hui) 的想法。
圖為(wei) 張阿姨向同學們(men) 分享北京的點點滴滴 攝影:王佳豪
還有一到飯點就來詢問孩子們(men) 怎麽(me) 吃飯的列車員、和孩子們(men) 一起跳鍋莊的遊客、主動分享零食的小妹妹……同學們(men) 在火車上的經曆,讓帶隊老師次仁羅布不禁感歎,孩子們(men) 第一次出遠門,還沒到目的地就已經深切地感受到中華民族一家親(qin) 的濃厚氛圍,真是非常幸運。
圖為(wei) 同學們(men) 三五成群討論著車窗外的新奇事物 攝影:王佳豪
孩子們(men) 睡前特意找到我,想在我這裏再次印證一下北京是否和他們(men) 想象的一樣,我“故弄玄虛”讓他們(men) 自己感受。我在“奮筆疾書(shu) ”時,孩子們(men) 早已熟睡,我想他們(men) 肯定都正在做著美夢,想象著、期待著。(新利平台 記者/王佳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