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8月,作為(wei) 西藏民主改革後第一批到達的外國記者之一,73歲的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經北京-西安-西寧-拉薩的航程輾轉到達拉薩。
“高原上空氣稀薄,整個(ge) 自然界好像都浸透了陽光。雪峰、岩石、峭壁、長坡形的牧場都有著十分鮮豔的顏色,比我見到過的任何風景都光彩奪目。”這位年逾古稀但依然富有激情的女記者在到達拉薩後,這樣描述高原給她的第一印象。
圖為(wei) 《百萬(wan) 農(nong) 奴站起來》一書(shu) 封麵
“也許與(yu) 其相信別人,不如親(qin) 自去看看。”在接下來近一個(ge) 月的時間裏,她走訪羅布林卡、大昭寺、布達拉宮、哲蚌寺,走進田間地頭,走進翻身農(nong) 奴家裏,采訪僧人、從(cong) 前的農(nong) 奴,和農(nong) 牧民一起過望果節,感受豐(feng) 收的喜悅。她做了大量的功課,剖析民主改革的背景,同時也細心觀察,記錄了拉薩、山南、日喀則、林芝等地開展民主改革的情況,並完成了《百萬(wan) 農(nong) 奴站起來》(When serfs stood up in Tibet)一書(shu) 。
在采訪的過程中,斯特朗不斷提出疑問,有些疑問隨後得到了回複,而還有一些,時間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我不知道這座遠望如同寶石一般的布達拉宮會(hui) 不會(hui) 成為(wei) 博物館而再次對外開放。布達拉宮已經處於(yu) 世界之巔,必將成為(wei) 世界最富魅力的博物館之一。”從(cong) 布達拉宮步行下來之後,她這樣寫(xie) 道。
1961年,布達拉宮被國務院公布為(wei)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為(wei) 世界遺產(chan) 名錄,2013年被評為(wei) 國家5A級旅遊景區。每年都有數以千萬(wan) 計的遊客來到西藏,一睹布達拉宮的風采。
“林芝甚至有這樣的地方,海拔沉入山穀,隻有兩(liang) 三千英尺,出產(chan) 香蕉。西藏產(chan) 香蕉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和西藏其他地區相比,這裏真可謂西藏江南,但因為(wei) 沒有交通工具,沒有通訊,又有誰知道那些香蕉呢!”從(cong) 新華社記者趙家烈那裏了解到林芝的情況後,她在書(shu) 中表示了遺憾。
而現在,林芝是西藏最負盛名的旅遊勝地之一。不僅(jin) 有了機場,全長435公裏的拉薩到林芝的鐵路也於(yu) 2021年6月25日開通運營,而且還是西藏首條電氣化鐵路。林芝市2023年接待國內(nei) 外遊客1317.7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16.67億(yi) 元。不僅(jin) 是香蕉,墨脫喜馬拉雅聖茶入選“一帶一路”十周年國禮品牌,察隅獼猴桃入圍全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價(jia) 值榜。從(cong) 前養(yang) 在深閨鮮有人知的林芝特產(chan) ,搭著火車飛機,去到了更遠的地方。
她問農(nong) 場場長張楚天:“在這個(ge) 半饑餓的西藏,在這個(ge) 世界的屋脊上,能建成什麽(me) 樣的天堂呢?就憑獲得自由後煥發出來的新幹勁,西藏高原能長出足夠的糧食嗎?能有好日子過嗎?”
他回答:“能,而且比較快,在這個(ge) 農(nong) 場上,我們(men) 已經得到了證明。”
現在,距離斯特朗的西藏之行已經過去了65年,西藏自治區已經成為(wei) 中國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多年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位居全國前列。2023年,城鄉(xiang)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萬(wan) 元和2萬(wan) 元,分別增長6.5%和10%左右,糧食、蔬菜、肉蛋奶產(chan) 量分別達108萬(wan) 噸、95萬(wan) 噸、93萬(wan) 噸。
“任何大的發展都將取決(jue) 於(yu) 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究竟哪些方麵有大發展的機會(hui) 呢?”“西寧至拉薩的鐵路已在設計中,沒有人猜得出這條鐵路修通的時間……”在了解到西藏當時的經濟產(chan) 業(ye) 結構後,斯特朗提出了這樣的疑問。
2006年7月1日,舉(ju) 世矚目的青藏鐵路格爾木到拉薩段開通,結束了西藏不通鐵路的曆史。2022年,鐵路營業(ye) 裏程已達到1359公裏。
如果有時光機把斯特朗從(cong) 65年前帶到現在,那麽(me) 她已經不需要再像最初那樣,通過北京-西安-西寧-拉薩的曲折航程達到拉薩。因為(wei) 通達西藏的航線已經有154條,通航城市70個(ge) ;北京飛拉薩,直航隻需要4個(ge) 多小時。西藏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正如她在書(shu) 中所預見的那樣:“很清楚,西藏人口將大大增長,長期衰落的狀況結束了。他們(men) 已經成為(wei) 世界屋脊上的主人,這種主人翁的意識將不斷加強。”(新利平台 文/楊月雲(yun)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