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959年3月28日,是值得西藏人民永遠紀念的日子。“翻身了,翻身了!”曾經命價(jia) 僅(jin) 為(wei) 草繩一根、自由與(yu) 尊嚴(yan) 飽受侵害的百萬(wan) 農(nong) 奴和奴隸獲得解放,開創了西藏人民當家作主的新時代,譜寫(xie) 了人類文明史上的光輝篇章。舊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農(nong) 奴製到底是什麽(me) 樣的一種製度?讓我們(men) 走進曆史深處,共同翻開並銘記20世紀人類廢奴史上最輝煌、最壯麗(li) 的詩篇,真切感受那段極不平凡的曆史。
西藏在吐蕃時期為(wei) 奴隸製。13 世紀中葉,在元朝扶持下,莊園製的土地經營方式普遍確立。受封的地方政權和政教首領,擁有向下級部屬分封、調配和沒收土地的支配權,而直接占有和經營莊園土地的是官府、寺院、貴族三大領主。
拉薩周圍以及日喀則、江孜、山南、林芝等產(chan) 糧區的農(nong) 田,全部以數以千百計的莊園(藏語稱“谿卡”)形式獨立存在。這些莊園或屬政府,或屬某寺廟,或屬某貴族。農(nong) 奴們(men) 則沒有一寸土地的所有權。需注意的是,舊西藏的“莊園”確切地講應稱“領地”。領地的主人便是領主。
資料圖:西藏藏巴汗時期白色瓦在《法律十五條》的基礎上編輯的一部封建農(nong) 奴製法典,因其有十六條律文,故稱《十六法典》 攝影:許娜
當我們(men) 明白了舊西藏“莊園”的性質是“領地”,也就搞清楚了舊西藏的“領主”與(yu) 解放前內(nei) 地的“地主”兩(liang) 者間的區別。領主的土地是賜封的、世襲的、不能出賣轉讓的,領主對領地內(nei) 的農(nong) 奴有統治權。而地主的土地是以各種方式“買(mai) ”來的,也可以出賣,地主對佃農(nong) 並無直接統治權。可想,領主對農(nong) 奴的政經壓迫要比地主對佃農(nong) 的壓迫更厲害。
50 年代,西藏工委有一個(ge) 統計,西藏共有可耕地330 萬(wan) 克(一克相當於(yu) 一畝(mu) ),其中,地方政府占有近39%,寺院37%,貴族24%。看著這組數字,我曾有疑惑:“領主”一般是指具體(ti) 的個(ge) 人,而舊西藏的貴族僅(jin) 占有全部耕地的四分之一,其他四分之三屬地方政府和寺院,官府、寺院是“共體(ti) ”而非“個(ge) 體(ti) ”,如此,應如何理解“三大領主”的構成?
“老西藏”李佐民如此解釋:
18軍(jun) 進藏後做過調查,前、後藏的貴族大約有400 餘(yu) 家,其中,大貴族25家,中等貴族26家,其餘(yu) 是小貴族。這50 餘(yu) 家大中貴族或是曆輩達賴喇嘛世係,或是曆史上聲名顯赫的王公將相後裔,按照舊西藏的陳規傳(chuan) 統,隻有出身貴族才能為(wei) 官,而且是大貴族做大官,小貴族做小官。平頭百姓,完全沒有機會(hui) 涉入官場。西藏地方政府是政教合一政權,300多名官員,僧官、俗官是兩(liang) 個(ge) 平行係統,人員各占一半。達賴下麵,清朝規定,設四個(ge) 噶倫(lun) ,一僧三俗,相當於(yu) 總理大臣,噶倫(lun) 辦公地點稱“噶廈”。噶廈之下的核心機構,一個(ge) 是“孜康”,由4名“孜本”俗官掌控,主管財政審計和俗官的升遷任命、發布政令;另一個(ge) 是“譯倉(cang) ”,由四名“仲譯欽莫”僧官組成,主管達賴公文、政令、信件的起草,管理全藏寺院、佛事,負責僧官的培訓和任免。四大噶倫(lun) 和八名孜仲,地位崇高,權力很大。
很多人不太了解,以為(wei) 俗官係統當然都是貴族,但僧官是和尚做官,是寺廟派到政府裏麵的僧人,不一定都是貴族了。其實不然,當僧官也須貴族出身。貴族世家為(wei) 了謀求僧官職位,都是先把子弟送到某大寺當幾天喇嘛,取得“寺籍”。然後再送到譯倉(cang) 管轄的僧官學校學習(xi) ,主要不是學經文,而是學政務管理。畢業(ye) 後便進入政府任職,僧官是穿著袈裟的貴族。所以說,西藏地方政府實際上是由貴族組成、派生,並為(wei) 貴族服務的政權機構。它直接掌管著大量莊園,從(cong) 整體(ti) 上成為(wei) 一個(ge) “大領主”,是貴族領主的另外一副扮相。
寺院的莊園來源,或由達賴和地方政府封賜,或貴族經政府批準轉贈。這些莊園,有的屬於(yu) 某活佛、堪布個(ge) 人,有的雖屬“公產(chan) ”,但支配權在寺院上層手裏。西藏的寺院,同樣等級森嚴(yan) ,能夠爬至高位、上層的,不是貴族出身或無貴族背景,很難很難。我認為(wei) ,更準確的詞義(yi) 表述,應該是:少數寺廟上層為(wei) 三大領主之一。
我在西藏那麽(me) 多年,看得很清楚,“三大領主”可以說是三位一體(ti) ,以貴族體(ti) 係為(wei) 中心,區別是有當官和不當官的貴族,穿僧衣的和不穿僧衣的貴族。很多貴族家庭,既有人在家管莊園,又有人到朝裏當僧官、俗官,有人進廟宇當活佛、堪布,實例很多。(新利平台 特約撰稿人/沈衛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