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川藏行】春日的洛隆縣第一小學

發布時間: 2024-03-26 16:23:00 來源: 新利平台

  春光正盛,西藏自治區昌都市洛隆縣第一小學已經開學第四周了。課間休息時間,學生們(men) 三五成群,有的在嬉戲打鬧,有的在散步,還有的依然在課桌前看書(shu) 、寫(xie) 字。或許是因為(wei) 高原地區本就空氣稀薄,明媚的陽光照在身上讓人暖得發熱,記者恍惚間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學生時代。


圖為(wei) 洛隆縣第一小學正門 攝影:張宇

  鈴聲響起,學生們(men) 匆匆回到教室上課,我掀起一扇沒有學生進的門簾,發現這是廣播室,演播台旁還放著一張辦公桌,桌上擺滿了學生的作業(ye) 本、筆記本等等,正當疑惑之時,一位老師走了進來。


圖為(wei) 洛隆縣第一小學紅領巾廣播站 攝影:張宇

  寒暄中得知,這位老師名叫措姆,那擺滿英語本的桌子正是她的辦公桌。她已經在這裏任教6年多了,目前負責五年級一班和五年級四班兩(liang) 個(ge) 班級的綜合課。措姆老師介紹道:“綜合課包括道德與(yu) 法治、科學和英語三個(ge) 方麵的內(nei) 容,本身我也是英語專(zhuan) 業(ye) 的。”


圖為(wei) 措姆老師的辦公桌 攝影:張宇

  廣播站是由措姆老師負責的,因此她的辦公桌也在廣播站。她介紹說:“學校剛建的時候,我建議成立一個(ge) 廣播站,培養(yang) 學生的主持能力,德育處、少先隊的老師都在協助我。”每天中午,有兩(liang) 至三名學生利用15分鍾左右的時間來廣播,學生主要來自三至五年級。廣播有藏語、漢語、英語三種語言,每天欄目不同。星期一是知識之窗,星期二是故事欄目,星期三是美文欣賞,星期四是音樂(le) 欄目,星期五休息。措姆老師講道:“有時候我就放學生喜歡的流行音樂(le) ,最近這兩(liang) 天學生一直在走廊唱廣播站放的歌。有時候也放一些安全教育的內(nei) 容,比如防校園欺淩的方法之類的。” 


圖為(wei) 正在寫(xie) 作業(ye) 的學生 攝影:張宇

  我在與(yu) 措姆老師攀談時發現,這位有些靦腆的年輕教師在講到自己的學生時就變得健談起來。措姆老師告訴我:“我非常熱愛這份教師工作,我喜歡和學生們(men) 打成一片。我現在任教的兩(liang) 個(ge) 班裏有一百多名學生,我覺得他們(men) 都非常可愛。對我來說,每一次進入這兩(liang) 個(ge) 班級都不會(hui) 感到壓力,反而是覺得我又要和孩子們(men) 進入知識的海洋了。” 


圖為(wei) 措姆老師在介紹自己的工作 攝影:張宇

  措姆老師是芒康縣人,畢業(ye) 於(yu) 拉薩師範學院,畢業(ye) 後就到洛隆縣第一小學任教了,她講道:“剛開始講課的時候也有點不熟悉,但是學校的老教師跟我分享了很多經驗,很有幫助。比如我基本上不會(hui) 一整節課40分鍾都講課,而是把一半時間都留給學生。以學生為(wei) 主體(ti) ,站在學生的角度想,用學生的方法來學知識點。不能滿堂灌,學生消化不了。我覺得這個(ge) 方法真的特別好,我目前兩(liang) 個(ge) 班,一個(ge) 班是第一,一個(ge) 班是第二。”談到這裏,措姆老師不經意間流露出驕傲的神情,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要帶我去看看她的學生們(men) 。


圖為(wei) 教師辦公室極具民族特色的門簾 攝影:張宇

  “我上課沒有那麽(me) 嚴(yan) 肅,課下也經常跟學生聊天,問他們(men) 覺得課上的情況怎麽(me) 樣,再根據他們(men) 的反饋調整上課的安排,他們(men) 有時候也會(hui) 跟我開玩笑,”措姆老師介紹道,“不過該嚴(yan) 肅的時候我會(hui) 嚴(yan) 肅,比如說沒寫(xie) 作業(ye) 的學生,我一定會(hui) 嚴(yan) 肅地說。我布置作業(ye) 會(hui) 控製在適當的範圍之內(nei) ,符合學生的能力。有些同學寫(xie) 得非常認真,我不想讓他們(men) 失望,所以每節課都會(hui) 檢查作業(ye) 。基本上我班級的家庭作業(ye) 、課堂作業(ye) 都完成得很好,我會(hui) 毫不吝嗇地表揚他們(men) 作業(ye) 寫(xie) 得好,也會(hui) 讓學生分享自己寫(xie) 作業(ye) 的方法,讓其他同學來表揚一下。”


圖為(wei) 學生的書(shu) 法作品裝點校園 攝影:張宇

  行至教室間,有的教室裏空蕩蕩的,隻有一兩(liang) 位學生伏在桌上休息,措姆老師解釋道,這是孩子們(men) 去上體(ti) 育課了。五年級四班,學生們(men) 正在上數學課。五年級數學正在學質數,斯塔巴措老師在黑板上寫(xie) 下十到二十之間的質數,學生一麵跟著老師讀,一麵記在自己的課本上。


圖為(wei) 斯塔巴措老師講數學課 攝影:張宇

  旁邊教室的讀書(shu) 聲震耳欲聾,吸引著我走過去一探究竟,原來是在上藏文課,次久卓瑪老師正領著學生們(men) 讀課文,學生們(men) 的聲音洪亮卻不混亂(luan) ,小家夥(huo) 們(men) 一個(ge) 個(ge) 鉚足了勁兒(er) ,仿佛要比比誰的讀書(shu) 聲大。轉身看向教室後方的黑板報,除了粉筆畫,還貼著班級獲得過的獎狀和學生寫(xie) 給母親(qin) 的話,我猜是婦女節時送給母親(qin) 的祝福或悄悄話吧。


圖為(wei) 次久卓瑪老師領著學生讀課文 攝影:張宇


圖為(wei) 學生正在拚讀藏語課文 攝影:張宇


圖為(wei) 學生寫(xie) 給母親(qin) 的話 攝影:張宇

  隨後,措姆老師又陪我來到操場。操場上,王春雲(yun) 老師正在上綜合課。學生們(men) 席地而坐,王春雲(yun) 老師在檢查學生背誦風速歌。接著,王春雲(yun) 老師拿出風速儀(yi) ,向學生們(men) 講解起風速的定義(yi) 和風速儀(yi) 的使用方法。等到了實驗環節,學生們(men) 都踴躍舉(ju) 手,想親(qin) 自體(ti) 驗使用風速儀(yi) 測速。操場的另一邊,洛鬆切仁老師正在上體(ti) 育課,教學生們(men) 做廣播體(ti) 操。


圖為(wei) 學生們(men) 席地而坐上綜合課 攝影:張宇


圖為(wei) 王春雲(yun) 老師正在指導學生使用風速儀(yi) 攝影:張宇


圖為(wei) 洛鬆切仁老師糾正學生動作 攝影:張宇

  逛完操場,我和措姆老師來到學生宿舍,學校負責人趙純花老師介紹道:“學校在校學生有1238人,共有約700名學生選擇住宿。學校建有5棟宿舍樓,一間宿舍裏麵住8個(ge) 孩子,每間宿舍都配備了生活老師來安排學生洗漱。宿舍有閱讀區,生活老師會(hui) 每天晚上陪著學生閱讀,因為(wei) 我們(men) 本地的孩子很多來自農(nong) 牧民家庭,他們(men) 的父母可能沒有那麽(me) 多的時間和精力給他們(men) 做輔導。”


圖為(wei) 學生宿舍內(nei) 部情況 攝影:張宇

  趙純花老師講道:“星期五下午,班主任會(hui) 一個(ge) 班一個(ge) 班地將學生送到家長身邊。星期天下午家長把學生送到學校,學校會(hui) 準備晚餐。孩子們(men) 吃完飯後,生活老師會(hui) 到宿舍裏陪著學生學習(xi) ,指導學生按時洗漱、就寢,養(yang) 成良好的生活習(xi) 慣。”


圖為(wei) 學生的洗漱用品 攝影:張宇

  緊接著,趙純花老師又介紹起學校的食堂:“學校食堂一共有兩(liang) 層,每層可以容納500多名學生。學校每天都會(hui) 提供不同花樣的早、中、晚餐,我們(men) 會(hui) 調查學生們(men) 愛吃什麽(me) ,參考學生的口味偏好來製定食譜。午餐是兩(liang) 葷一素一湯,晚餐是一葷一素一湯。”


圖為(wei) 學校食堂一樓內(nei) 部 攝影:張宇

  學校宿舍和食堂之間有一處花壇,措姆老師告訴我說:“其實夏天的時候這邊很好看的,我們(men) 自己動手,在花壇裏種了些樹,夏天是綠油油的一片。現在校園環境越來越好了,有些家住得近的家長也願意讓孩子住宿。”趙純花老師講道:“福建中遠海運集團對我們(men) 的援建資金達到2600餘(yu) 萬(wan) 元。”學校的操場和文化長廊都是整潔又氣派的。


圖為(wei) 初春時節的花壇 攝影:張宇

  的確,不論是老師們(men) 親(qin) 手植下的樹,還是教室和辦公室門口充滿民族風情的門簾,還是文化長廊懸掛的手抄報和書(shu) 法作品,都能讓人感受到洛隆縣第一小學師生和社會(hui) 各界對這所知識殿堂的愛護。在山風凜冽的青藏高原,這間學堂為(wei) 稚嫩的心靈搭建起一座花園,讓孩子們(men) 能做出更豐(feng) 富的夢,長出更堅實的臂膀,更能將未來把握在自己手中。


圖為(wei) 趙純花老師正在介紹學校情況 攝影:張宇

  趙純花老師告訴我:“學校每年都會(hui) 邀請一些優(you) 秀學生回來演講,帶動低年級的孩子去努力讀書(shu) 。這些孩子不僅(jin) 改變了自己的人生,更是托起了很多家庭的希望。”

  據悉,洛隆縣現有教職工1218人,各級各類學校60所,其中,初級中學1所,小學19所,幼兒(er) 園40所。全縣在校學生11176人,其中,初中2234人,小學6640人,幼兒(er) 園2302人。學前毛入園率86.02%,小學適齡兒(er) 童淨入學率99.9%,初中毛入學率99.2%。


圖為(wei) 學生們(men) 在操場鍛煉 攝影:張宇


圖為(wei) 學生們(men) 在餐後散步 攝影:張宇

  如果說此次洛隆縣第一小學之行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麽(me) ,那應該是流淌在全校師生之間難以名狀的溫暖力量。或許就像趙純花老師講的那樣:“我們(men) 學校有一個(ge) 辦學理念叫做太陽每天都會(hui) 升起,取這樣一句話是因為(wei) 我們(men) 的孩子們(men) 就像新生的太陽,希望孩子每天都有一個(ge) 新的麵貌,我們(men) 的老師們(men) 也以新的麵貌來麵對每一天的孩子。”(新利平台 記者/張宇 陳浩力 登真巴珍)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