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ge) 剛剛過去的冬天,東(dong) 北是絕對的“頂流”,“爾濱”一炮而紅,帶動遼寧、吉林等東(dong) 北地區實現了文旅行業(ye) 的井噴式發展。冬去春來,東(dong) 北旅遊市場依舊熱度不減。4月6日,為(wei) 期3天的清明小長假正式收官。作為(wei) 2024年春節後的第一個(ge) 小長假,在此期間,吉林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共接待遊客約31.6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1億(yi) 元,讓我們(men) 乘著這股文旅的熱潮,“肘,一起上延吉那旮遝玩去!”
圖為(wei) 延吉文旅宣傳(chuan) 標語 攝影:畢然
(一)來延吉,玩點啥?
中朝雙語彈幕牆
延吉網紅彈幕牆擁有全國獨一無二的中朝雙語霓虹景觀,近年來隨著綜藝節目和網絡大v的頻頻到訪而聲名鵲起,成為(wei) 延吉現代網紅打卡地的代表。今年清明小長假,這裏又迎來了一輪遊覽小高峰。
夜晚降臨(lin) ,五彩斑斕的霓虹牌匾與(yu) 城市的燈光交相輝映,既有地域特色又充滿煙火氣的溫暖。行走在網紅牆,舉(ju) 起刻有“延吉”字樣的咖啡,留一張紀念性的打卡照片,來一場延吉style的“city walk”,已經成為(wei) 延吉目前最熱門的旅遊項目之一。
圖為(wei) 延吉中朝雙語彈幕牆 攝影:畢然
長白山天池
長白山天池坐落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內(nei) ,池水皎潔靈動,群山巍然屹立,無論冬夏觀賞都別有一番風雲(yun) ,自古便是觀景旅遊的勝地。
圖為(wei) 長白山天池冬季風光 攝影:畢然
圖為(wei) 長白山天池夏季風光 攝影:畢然
1980年天池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人與(yu) 生物圈”保護網,成為(wei) 世界生物圈保留地之一。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在多年的努力中,天池四周植被充裕,各種野生動物頻頻出沒,棧道上遊人絡繹不絕,形成一幅互不打擾又相映成趣的生態畫卷。
圖為(wei) 長白山自然保護區風光 攝影:畢然
(二)來延吉,吃點啥?
烏(wu) 拉滿族火鍋
中華大地的火鍋“流派”各不相同,但火鍋已經深刻地寫(xie) 在中華兒(er) 女的味覺基因,成為(wei) 中國人共有的味覺記憶。這種距今幾千年曆史的古老美食在各族人民的創造中變換出多種特色味型。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延吉,烏(wu) 拉滿族火鍋獨具韻味。將銅鍋用木炭燒熱,雞湯為(wei) 底,滾燙沸騰,味道鮮美,肥而不膩,飯後仍覺口有餘(yu) 香。
人們(men) 用“前飛後走,左魚右蝦,轉圈撒蔥花”,概括烏(wu) 拉滿族火鍋的精髓,“前飛”是飛禽,“後走”指的是走獸(shou) 。鹿、豬、魚等野味,配以蠣蝗、大蝦等海鮮,讓天南海北齊聚一鍋,海陸山野共享此刻,一餐一飯間彰顯出東(dong) 北文化中的融合與(yu) 包容。
圖為(wei) 烏(wu) 拉滿族特色火鍋 攝影:畢然
鐵鍋燉
剛剛過去的這個(ge) 冬天,鐵鍋燉是東(dong) 北美食界的“頂流”。
與(yu) 其說東(dong) 北鐵鍋燉是一種美食,更像是一種做法的統稱,“萬(wan) 物皆可燉”的口號背後代表著東(dong) 北的物產(chan) 豐(feng) 富,更與(yu) 東(dong) 北人豪爽不羈的性格特點不謀而合。
小雞、大鵝、排骨、魚、玉米段、豆角、土豆塊或地瓜塊……你幾乎無法列舉(ju) 出一種與(yu) 鐵鍋燉不適配的食材。
呼上三兩(liang) 好友,再配上幾兩(liang) 小酒,感受一場“暖心暖胃又管飽”的味覺體(ti) 驗,讓鐵鍋燉的熱度從(cong) 寒冬到初春依舊魅力不減。
圖為(wei) 鐵鍋燉 攝影:畢然
延吉冷麵
品嚐了這個(ge) 冬天裏“熱辣滾燙”的火鍋和鐵鍋燉,伴隨著春回大地,溫度提升,另一種酸甜開胃的美食逐漸再度回歸人們(men) 的視野。
延吉,延吉冷麵的“出生地”。三十年前,冷麵的消費群體(ti) 以朝鮮族為(wei) 主,如今,冷麵已成為(wei) 各民族都喜愛的健康食品。
圖為(wei) 延吉冷麵 攝影:畢然
冷麵的主要原料是蕎麥。延邊隻做現壓冷麵,壓麵條的機器架在煮開的沸水之上,麵團壓成條後,“跳”進鍋裏煮。盛好麵條後,再放上牛肉、蔬菜絲(si) 等被稱作“冷麵帽”的輔料和佐料,這種簡單的製作方法構成了延吉冷麵的基本元素,其中最為(wei) 精髓的當屬酸甜爽口的冷麵湯汁,在延邊幾乎每家都有自己從(cong) 不外傳(chuan) 的秘方,盡管每家冷麵館的湯汁都不盡相同,但冷麵的那種爽到鼻尖的酸暢感、沁入心肺的通透感、直達胃腸的舒服感,則出奇相同。
目前全國各地大中城市幾乎都有朝鮮族冷麵店,清爽酸甜的口感,絲(si) 絲(si) 入口、綿綿入心,更是涓涓“入駐”於(yu) 四麵八方,無聲無息地打破著地域的界限,將這一碗濃縮朝鮮族獨特的飲食文化的冷麵,端上更多人餐桌。
跨越千年的長白山,方興(xing) 未艾的彈幕牆,流動變化著的飲食文化,延吉的成功背後是各民族文化交流交往交融迸發出的活力火花,是包羅萬(wan) 象融通中外的開放心態。
有人說“都說宇宙的盡頭是東(dong) 北”,2024年的延吉“整”挺好,相約一起去延吉,“整”就完了。(新利平台 記者/畢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