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紀念毛澤東(dong) 同誌誕辰130周年座談會(hui) 上講道:“毛澤東(dong) 同誌是偉(wei) 大的馬克思主義(yi) 者,偉(wei) 大的無產(chan) 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是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偉(wei) 大開拓者、中國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事業(ye) 的偉(wei) 大奠基者,是近代以來中國偉(wei) 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是黨(dang) 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ti) 的核心,是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麵貌的一代偉(wei) 人,是為(wei) 世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和人類進步事業(ye) 作出重大貢獻的偉(wei) 大國際主義(yi) 者。”對於(yu) 西藏人民而言,毛澤東(dong) 主席又是解放西藏、建設西藏的主要決(jue) 策者。
1949年,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領導同誌在西柏坡與(yu) 斯大林特使米高揚會(hui) 談時,第一次談到西藏的解放問題,到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guan) 於(yu) 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簽訂,毛主席一係列高瞻遠矚的“進軍(jun) 西藏、經營西藏”決(jue) 策部署,為(wei) 西藏實現和平解放和後期實行民主改革、民族區域自治指明了方向。重溫毛主席對西藏工作的一係列指示精神,解讀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解放西藏、經營西藏、建設西藏的厚重曆史,感受毛主席作為(wei) 第一代領導核心浸潤於(yu) 西藏大地長留人民心中的深恩厚澤。
關(guan) 心人民疾苦,重視協議的維護和執行,為(wei)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傾(qing) 注了大量心血
《十七條協議》簽訂後,黨(dang) 中央和毛主席確定了黨(dang) 在西藏的主要任務,即:積極開展上層統一戰線工作,同時做好影響群眾(zhong) 的工作,為(wei) 全麵執行《十七條協議》而努力,並首先從(cong) 保護人民的利益、做符合民心的事著手。針對西藏經濟、文化、教育落後,人民生活極端貧困的狀況,毛主席指示進藏部隊,一麵進軍(jun) ,一麵生產(chan) 建設,一麵修路。
當時,西藏根本沒有現代意義(yi) 上的公路,進藏物資需要人背馬馱,物資供應十分困難,許多戰士因凍餓而長眠在高山深穀、雪窩草灘之中,盡管如此,進藏部隊還是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嚴(yan) 格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不拿群眾(zhong) 一針一線。
在進軍(jun) 西藏開始,毛主席就指示西南局“進軍(jun) 西藏、不吃地方”。根據毛主席的指示,西藏工委和進藏部隊迅即做出節衣縮食、開荒生產(chan) 的決(jue) 定。1951年11月開始,進藏部隊還未洗掉征塵,便開展大規模開荒生產(chan) 運動,先後建立了七一農(nong) 場和八一農(nong) 場。
1952年4月,毛主席針對西藏工作作出了詳細的指示:“我們(men) 唯靠兩(liang) 條基本政策,爭(zheng) 取群眾(zhong) ,使自己立於(yu) 不敗。第一條是精打細算,生產(chan) 自給,並以此影響群眾(zhong) ,這是最基本的環節……第二條可以做和必須做的,是同印度和內(nei) 地打通貿易關(guan) 係,使西藏出入口趨於(yu) 平衡,不因我軍(jun) 入藏而使藏民生活水平稍有下降,並爭(zheng) 取使他們(men) 在生活上有所改善。”這一指示意義(yi) 極為(wei) 深遠,著眼於(yu) 發展西藏經濟,改善人民群眾(zhong) 生活。
在“進軍(jun) 西藏,不吃地方”和“生產(chan) 與(yu) 築路並重”方針的指導下,進藏部隊開荒生產(chan) 取得了明顯成績。從(cong) 1952年到1954年,進藏部隊開墾荒地61000畝(mu) ,修築水渠20000多米,收獲糧食85萬(wan) 多公斤,收獲蔬菜和土豆近700萬(wan) 公斤。進藏部隊還幫助藏族群眾(zhong) 抗災救災,醫治疫病。進藏部隊走到哪裏,就把毛主席和黨(dang) 中央的關(guan) 懷帶到哪裏,使人民解放軍(jun) 贏得了毛主席派來的“菩薩兵”的讚譽。
毛主席十分同情處於(yu) 悲慘生活困境中的農(nong) 奴和奴隸,改變這種困境隻有通過改革才能實現。但西藏現行製度的改革又不能太急,要征得上層人士的同意。1955年10月23日,毛主席在接見西藏地區參觀團、西藏青年參觀團負責人時講到:“有人怕改革,其實內(nei) 地經過改革以後,也並沒有怎樣不好。”他對噶雪·曲吉尼瑪、拉魯·次旺多吉說:“你們(men) 信佛教,釋迦牟尼原來也是貴族,是個(ge) 王子,但他和人民一起搞改革,得到人民的擁護,因而人民就紀念他。你們(men) 可以學釋迦牟尼的辦法,生活還會(hui) 比釋迦牟尼過得好一些,因為(wei) 釋迦牟尼那時候沒有共產(chan) 黨(dang) ,沒有人民政府。”“西藏幾年來有進步,每年都有進步。西藏今後是會(hui) 發展的,人口要發展,財產(chan) 要發展,文化教育也會(hui) 發展……你們(men) 要學釋迦牟尼的樣子,為(wei) 廣大群眾(zhong) 著想,為(wei) 全西藏人民謀利益。”
當時,參加談話的代表團成員都很激動,表示一定按照毛主席的教導去辦。噶雪當即就說:“隻要跟著毛主席走,生活是會(hui) 比過去好的,後代比我們(men) 更要好。”
為(wei) 加強黨(dang) 在西藏的組織建設和貫徹執行協議,1951年底,毛主席指示盡快建立健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西藏工作機構。1952年3月,包括各方麵進藏部隊和地方工作人員在內(nei) 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西藏工作委員會(hui) 正式成立,張經武為(wei) 書(shu) 記,張國華、譚冠三、範明為(wei) 副書(shu) 記。
按照《十七條協議》規定:“驅逐帝國主義(yi) 侵略勢力出西藏”“中央人民政府統一處理西藏地區的一切涉外事宜,並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的基礎上,與(yu) 鄰邦和平相處,建立和發展通商貿易關(guan) 係”,中央收回了西藏地方的外交權,通過商談取消了印度、尼泊爾在西藏的特權,維護了國家的主權,發展了中印、中尼友好關(guan) 係。
《十七條協議》簽訂後,西藏上層反動分子極力反對《十七條協議》。趁進藏部隊立足未穩之際,一麵拒絕按照《十七條協議》規定為(wei) 解放軍(jun) 采購部分糧食,企圖餓走進藏部隊;一麵組織人員包圍中央人民政府代表的駐地和解放軍(jun) 營地,威脅和襲擊愛國人士,不斷製造事端。
毛主席高度關(guan) 注西藏形勢,連續以中央名義(yi) 多次電告西藏工委,指出:“我們(men) 在目前不僅(jin) 沒有全部實行協議的物質基礎,也沒有全部實行協議的群眾(zhong) 基礎,也沒有全部實行協議的上層基礎,勉強實行,害多利少……我們(men) 則隻做生產(chan) 、貿易、修路、醫藥、統戰等好事,以爭(zheng) 取群眾(zhong) ,等候時機成熟,再談全部實行協定的問題。”
西藏工委根據黨(dang) 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把堅持協議的原則性同執行中的靈活性結合起來,確定了“以爭(zheng) 取達賴集團為(wei) 主要任務,同時堅定地團結班禪集團和壯大左派,爭(zheng) 取中間派,分化和爭(zheng) 取右派”的統戰方針,許多中間人士開始向愛國進步方向靠攏。
通過廣泛接觸上層人士、寺廟喇嘛,發放布施,促進達賴和班禪之間的團結,建立拉薩小學董事會(hui) 以及青年、婦女文化聯誼會(hui) 和學習(xi) 會(hui) 等群眾(zhong) 組織,組織各種團體(ti) 到內(nei) 地參觀訪問,加強同上層人士的廣泛聯係,黨(dang) 在西藏的統戰工作和民族政策不斷取得重大勝利。其中影響較大的是達賴、班禪聯袂赴京參加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1954年9月11日,毛主席接見了達賴和班禪,同他們(men) 進行了親(qin) 切的談話。達賴和班禪當時都很激動,認為(wei) 受到毛主席的接見是終生難忘的事。在1954年的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會(hui) 議上,達賴、班禪分別當選為(wei)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常務委員會(hui) 副委員長和全國政協副主席。會(hui) 後,達賴、班禪還赴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和東(dong) 北等城市參觀。達賴、班禪近一年的內(nei) 地之行,密切了西藏地方同中央的關(guan) 係,增強了漢藏之間的團結和藏族內(nei) 部的團結。
1954年12月25日,康藏和青藏兩(liang) 條公路同時通車到拉薩,毛主席親(qin) 筆題寫(xie) 了“慶賀康藏、青藏兩(liang) 公路的通車,鞏固各民族的團結,建設祖國”的祝詞。康藏、青藏公路的通車,初步改變了西藏長期封閉的現狀,對於(yu) 發展西藏的政治經濟文化,緩解西藏物資供應困難,改變人民生存艱難狀況,鞏固國防,保衛邊疆,有著極為(wei) 重要的意義(yi) 。
為(wei) 鞏固維護和執行協議的成果,建立包括西藏各族各界人士在內(nei) 的政權機構。1955年3月,國務院研究通過了《關(guan) 於(yu) 成立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hui) 的決(jue) 定》,1956年4月,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hui) 正式成立。毛主席致電達賴、班禪和籌委會(hui) :“我愉快地祝賀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hui) 的成立,熱忱地希望西藏各階層人民在你們(men) 指導之下更加團結和進步,在發展西藏政治、經濟和文化事業(ye) 上獲得更大的成就。”
為(wei) 慶祝自治區籌委會(hui) 成立,中央派出了以國務院副總理陳毅為(wei) 團長,由中央各部委負責幹部,各民主黨(dang) 派代表、17個(ge) 民族的代表,以及翻譯組、新聞記者組、電影攝製組、衛生組、電影放映隊、歌舞團、京劇團、雜技團等800多人組成的中央代表團到拉薩祝賀。這樣一個(ge) 高規格的龐大代表團入藏,在中央和西藏地方關(guan) 係史上是空前的,充分顯示了黨(dang) 中央、毛主席和全國各族人民對西藏各族同胞的關(guan) 心關(guan) 愛和兄弟般的團結。
早在自治區籌委會(hui) 成立之前,在毛主席等中央領導的關(guan) 心下,國務院先後作出了《關(guan) 於(yu) 幫助西藏地方進行建設事項的決(jue) 定》《關(guan) 於(yu) 西藏交通運輸問題的決(jue) 定》《關(guan) 於(yu) 西藏金融貿易工作幾項措施的批複》,同時邀請了多批西藏赴內(nei) 地參觀團,促進了西藏的建設,增進了西藏社會(hui) 各界對內(nei) 地各省市的了解,體(ti) 現了社會(hui) 主義(yi) 祖國大家庭的溫暖。
這一時期,由於(yu) 鄰近西藏幾個(ge) 省的民族地區相繼進行民主改革。受此影響,西藏工委也產(chan) 生了急於(yu) 改革的想法,並開始嚐試在全區進行民主改革的宣傳(chuan) 和準備。此事引起了西藏部分上層人士的騷動和不安,反動勢力也乘機造謠生事,同時在暗中組織和策動局部叛亂(luan) 。毛主席客觀地分析了西藏的政治形勢,認為(wei) 西藏的改革條件還不成熟,勉強去做就勢必出亂(luan) 子。
1956年9月4日,中央正式發出《關(guan) 於(yu) 西藏民主改革問題的指示》,提出了“六年不改”的方針。西藏工委堅決(jue) 貫徹中央“六年不改”方針及一係列重要指示,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使上層人士中的多數情緒逐步穩定下來,顧慮有所消除,願意繼續同共產(chan) 黨(dang) 合作共事,參加自治區籌委會(hui) 的各項工作。
毛主席始終把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作為(wei) 決(jue) 策西藏工作的重心。他要求進藏部隊和地方工作人員恪守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嚴(yan) 格執行《十七條協議》。遵照毛主席的指示,進藏部隊和地方工作人員在做好統戰工作的同時,還積極做好影響群眾(zhong) 的工作,免費為(wei) 群眾(zhong) 治病,穩定市場物價(jia) ,發放無息農(nong) 牧業(ye) 貸款,進行救災、修路、辦學等。辦了許多好事,讓廣大藏族群眾(zhong) 親(qin) 身感受到共產(chan) 黨(dang) 和解放軍(jun) 給他們(men) 帶來的好處,逐步消除了心裏的疑懼,增強了藏漢民族團結。
執行協議的過程,凝聚著毛主席的心血和智慧,體(ti) 現出黨(dang) 中央、毛主席對西藏人民的親(qin) 切關(guan) 懷。在事務非常繁重的情況下,毛澤東(dong) 親(qin) 自起草有關(guan) 西藏工作的文稿、電報就有一百多件。毛主席要求西藏工委在工作中必須執行“慎重穩進”的方針,切忌急於(yu) 求成。還多次指示西藏工委,西藏相關(guan) 的各項工作,必須事先報告中央,經過批準,然後執行。
正是這些切身的關(guan) 心關(guan) 懷,讓西藏各族人民群眾(zhong) 感受到了溫暖。他們(men) 稱頌共產(chan) 黨(dang) 、毛主席是“大救星”“大恩人”,稱頌解放軍(jun) 是“菩薩兵”,把翻身解放的希望寄托在共產(chan) 黨(dang) 和解放軍(jun) 身上。(新利平台 文/車明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