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ong) 山南市區出發,車程30分鍾,到達乃東(dong) 區頗章鄉(xiang) 布仁溝,這裏是西藏宏農(nong) 農(nong)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的藏雞產(chan) 業(ye) 園。產(chan) 業(ye) 園占地771畝(mu) ,設計產(chan) 能為(wei) 年產(chan) 鮮蛋5億(yi) 枚、有機肥7萬(wan) 噸、出欄老母雞90萬(wan) 隻。產(chan) 業(ye) 園平均海拔3800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蛋雞產(chan) 業(ye) 園。
圖為(wei) 西藏宏農(nong) 農(nong)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的藏雞產(chan) 業(ye) 園飼料倉(cang) 庫 攝影:張曉琪
西藏宏農(nong) 百萬(wan) 藏雞產(chan) 業(ye) 園(以下簡稱宏農(nong) 藏雞產(chan) 業(ye) 園)總投資5億(yi) 元,從(cong) 簽約到開工,17天;從(cong) 開工到首批雞苗進場,201個(ge) 有效施工日;目前已完成固定資產(chan) 投資近2億(yi) 元,創造了山南重大項目建設最快紀錄“宏農(nong) 速度”。
產(chan) 業(ye) 園成品蛋主要銷售到西藏自治區拉薩、山南、日喀則、林芝、昌都等地,極大改善了西藏自治區鮮蛋供應生態。
在宏農(nong) 藏雞產(chan) 業(ye) 園,每天固定的“出蛋時間”是產(chan) 業(ye) 園最熱鬧的時刻之一。雞蛋們(men) 從(cong) 履帶上排隊入場,係統自動識別雞蛋形狀,再依據雞蛋重量不同、顏色深淺不同,進行自動分級。
圖為(wei) 宏農(nong) 藏雞產(chan) 業(ye) 園每日的“出蛋時間” 攝影:畢然
分級後的雞蛋還需“過五關(guan) 斬六將”,依次經過稱重、髒破蛋剔除、紫外線殺菌、噴碼和分級包裝等整個(ge) 流程智能化作業(ye) ,最終出品的每一枚雞蛋上都有對應噴碼,相當於(yu) 雞蛋的“身份證號”,可以追溯生產(chan) 日期和源頭雞舍。
蛋雞養(yang) 殖的全套智能化作業(ye) 設備來自德國進口,生產(chan) 流程和車間布局複製武漢宏農(nong) 農(nong) 牧有限公司的成功經驗,是湖北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2020年5月引進的產(chan) 業(ye) 援藏招商項目。盡管有設備及技術廠方的鼎力支持,但在山南市建設一個(ge) 大型養(yang) 雞場依舊不是易事。
西藏自治區山南市海拔高、空氣氧含量少、冬季氣候漫長、交通運輸不便,對於(yu) 蛋雞產(chan) 業(ye) 而言存在品種雞苗存活率低、成雞產(chan) 蛋高峰期短、雞蛋損耗率大、成品蛋運輸成本高等多方麵問題。
圖為(wei) 宏農(nong) 藏雞產(chan) 業(ye) 園雞舍內(nei) 部 西藏宏農(nong) 農(nong)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供圖
針對山南市特殊環境氣候,西藏宏農(nong) 農(nong)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進行了針對性的科研攻關(guan) ,將雞苗存活率和產(chan) 蛋率兩(liang) 項指標從(cong) 之前的不足60%提升至97%、96%。“宏農(nong) 模式”高原蛋雞的養(yang) 殖成功在同行業(ye) 中刷新了高海拔的世界紀錄。
采訪中我們(men) 與(yu) 工作人員交談得知,他隨工作調動從(cong) 武漢來到山南已經兩(liang) 年,我們(men) 打趣地問他,想不想家,西藏的飯菜怎麽(me) 樣,吃得慣嗎:“我們(men) 會(hui) 輪流做各自的家鄉(xiang) 菜,很多藏族的同事們(men) 都愛上吃湖北菜哩!”見我們(men) 愛聽,他又講道:“2021年我們(men) 漢族小夥(huo) 子小陳娶了一位藏族姑娘噶珍,婚禮上噶珍的媽媽說‘漢族和藏族是一個(ge) 母親(qin) 的女兒(er) ,他們(men) 的結合是親(qin) 上加親(qin)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我們(men) 這裏不分哪裏來的,大家共同工作生活。”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最高境界便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此時這一枚枚光滑的雞蛋,寄托著人們(men)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成為(wei) 藏漢情誼的生動寫(xie) 照。
廣袤的田野上,孕育著無數希望。截至2023年,西藏宏農(nong) 存欄達到82萬(wan) 羽,年產(chan) 量近1億(yi) 枚,是西藏最大的蛋雞養(yang) 殖企業(ye) ,二期項目將於(yu) 2024年7月全部建成投產(chan) 。屆時,將實現存欄蛋雞200萬(wan) 羽,年產(chan) 鮮蛋5億(yi) 多枚,改變西藏自治區鮮蛋85%靠內(nei) 地調運的情況,實現區內(nei) 鮮蛋供應自給自足。
圖為(wei) 正在包裝封箱的成品蛋。攝影:張曉琪
不遠萬(wan) 裏,在祖國邊疆重新紮根,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有到優(you) ,蹚出一條新路,從(cong) 來不是易事,但這世上從(cong) 不缺知難而上的勇氣。西藏宏農(nong) 向我們(men) 講述了一個(ge) 故事,一枚小小的雞蛋,如何跨越千裏,走上自治區人民的餐桌,也向我們(men) 展現了一種以實幹為(wei) 紐帶串聯起的民族胸懷。
一枚產(chan) 自海拔3800米的小小雞蛋,一頭連著農(nong) 民增收、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一頭連著人們(men) 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成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民族融合的鮮活樣本。(新利平台 記者/畢然 張曉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