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老年科的羅斌主任,參加“同心·共鑄中國心”大型公益活動(下文簡稱“同心活動”)已經有十年了,對於(yu) 這個(ge) 平台給予自己的,羅斌主任有著自己的看法。
圖為(wei) 羅斌主任 受訪者供圖
羅斌認為(wei) ,同心搭建了一個(ge) 相互學習(xi) 的平台。讓長期在北京的醫務工作者走更多的路,增長了見識,有了與(yu) 更多人交流和學習(xi) 的機會(hui) ,讓自己的所學有了更多用武之地。
十年間,羅斌去過西藏昌都、青海果洛,也去過甘肅甘南、吉林安圖等地。每次羅斌和其他誌願者們(men) 一樣,都會(hui) 跟當地的幹部、衛生機構和群眾(zhong) 建立起聯係。她希望盡自己所能,利用首都的資源或者同心的資源,盡可能讓老百姓少跑路,把當地的醫療資源利用好,在尋醫問藥或者專(zhuan) 業(ye) 學習(xi) 等方麵提供一定的幫助。同時,在義(yi) 診中所遇到的當地的疑難雜症、特殊的藥品和治療方式等,也會(hui) 給誌願者們(men) 帶來一定啟迪,開拓思路。
圖為(wei) 羅斌參加“同心·共鑄中國心”組織的義(yi) 診活動 受訪者供圖
“我的專(zhuan) 業(ye) 方向是老年病,尤其是失眠、抑鬱方向。我國目前逐漸走入老年化社會(hui) ,老年健康備受關(guan) 注。隨著社會(hui) 經濟的發展,西藏人民生活越來越好,目前其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0多歲,越來越多的人關(guan) 注老年疾病的相關(guan) 知識,如血壓怎麽(me) 調,血糖怎麽(me) 控製,骨關(guan) 節怎麽(me) 去調整等等,在這些方麵,醫生和患者是處在一個(ge) 共同努力的過程中,我們(men) 積極做健康宣教和義(yi) 診,和當地的醫生共同為(wei) 老年人的健康努力,進行一些學習(xi) 交流和探討。”羅斌發現,在義(yi) 診地區,開在群眾(zhong) 身邊的社區衛生中心越來越多,醫院的床位數也越來越多,明顯能感覺到患者對醫療的認識更深入了。
羅斌認為(wei) ,同心搭建了一個(ge) 健康生活的傳(chuan) 播平台。不僅(jin) 讓大家把所擅長的醫療知識帶給義(yi) 診地區的醫務工作者,更多的是引導當地群眾(zhong) 增強防病意識和健康保健意識,並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每到一地,羅斌和其他誌願者都按照程序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各種檢查,耐心詢問他們(men) 的身體(ti) 狀況及既往病史,製定具體(ti) 診治方案。她還會(hui) 重點向老年人詳細講解飲食起居等方麵的注意事項,耐心解答相關(guan) 疑問。同時,也會(hui) 在為(wei) 群眾(zhong) 發藥的過程中,普及通俗易懂的健康常識,引導群眾(zhong) 養(yang) 成良好的生活習(xi) 慣。她說:“公益活動不單要將醫療人員的熱情匯聚起來,也會(hui) 調動義(yi) 診當地群眾(zhong) 的熱情,讓他們(men) 積極參與(yu) 進來。我們(men) 希望能把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更科學的理念帶給老百姓。”
圖為(wei) 羅斌在寺廟義(yi) 診 受訪者供圖
在不同地區,羅斌會(hui) 結合具體(ti) 情況,對一些中醫的治療方式進行現場教學。“中醫文化博大精深,不隻有湯藥、飲食調整,還有針灸、推拿按摩等等。有患者頭痛、肩頸疼痛,麵對這些情況,我們(men) 有絕招,也有妙招,比如針灸。有人說‘我是頭疼,但您紮胳膊紮手,頭疼居然緩解了’,他覺得很神奇。還有人膝關(guan) 節疼痛、胳膊抬不起來,跟我們(men) 做一套動作,做完之後明顯感覺舒適,這些不僅(jin) 用於(yu) 治療,還能貫穿於(yu) 日常生活中,所以他很願意去練習(xi) 。”說起群眾(zhong) 為(wei) 什麽(me) 越來越信任中醫,羅斌自信無比。“中醫不僅(jin) 講究要調形,即糾正患者形態,還要調神、調心。比如失眠,跟焦慮往往混雜一起,伴有情緒低落等狀況,我們(men) 需要找到患病的關(guan) 鍵因素到底是什麽(me) ?雖然可能耗時會(hui) 多一點,但是解決(jue) 了這個(ge) 問題,患者就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這就是調心。”
圖為(wei) 羅斌在查房 攝影:王茜
羅斌還認為(wei) ,同心是一個(ge) 傳(chuan) 遞溫暖和愛的平台。不管天南地北,她發現各地群眾(zhong) 對同心活動的認可度非常高。有很多溫暖的瞬間,讓她在義(yi) 診過程中備受感動,覺得自己的所作所為(wei) 很有價(jia) 值。
初次參加同心活動,來到西藏進行義(yi) 診,羅斌就發現了醫療公益活動的意義(yi) 。“尤其當老百姓對我們(men) 的回饋特別熱情,對我們(men) 的醫療水平也特別認可的時候。”羅斌說,很多偏遠地區的群眾(zhong) ,基於(yu) 健康常識所限,身體(ti) 上出現一些小問題,覺得不值得去跑大醫院,但不知道該去哪裏了解相關(guan) 的情況。“所以當誌願者們(men) 來了之後,他們(men) 很高興(xing) 可以來谘詢。雖然問題很多,方向性也很複雜,我們(men) 盡可能一一做解答。看到很多人的疑問解除後,終於(yu) 露出或輕鬆或恍然大悟的表情,並且拉著我們(men) 的手說歡迎常來。我們(men) 心裏頭覺得很自豪。”
義(yi) 診活動把溫暖送到了群眾(zhong) 心坎裏,群眾(zhong) 也對誌願者們(men) 傳(chuan) 遞著愛和熱情。“某一次義(yi) 診完畢後,我和其他誌願者需要走路回去。但是還沒走出村子,就有村民熱情地向我們(men) 招手,詢問我們(men) 是不是義(yi) 診的醫生?現在要到哪裏去?然後開自己的車把我們(men) 拉回了駐地。”
圖為(wei) 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老年科住院部樓內(nei) 懸掛的錦旗 攝影:王茜
回憶起義(yi) 診過程中的溫馨,有當地幹部、學生自發幫忙翻譯,有腿腳不靈便的老人熱情拉著醫生進屋喝水,還有一臉慈祥的老阿媽端來滿滿一碗奶渣……羅斌說這些點滴小事,卻讓自己一直記憶猶新。“‘同心·共鑄中國心’這個(ge) 平台非常好,希望以後繼續為(wei) 廣大群眾(zhong) 提供多樣化的醫療服務,而我也願意盡自己所能,為(wei) 群眾(zhong) 的健康、幸福保駕護航。”(新利平台 記者/王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