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日,傳(chuan) 承弘揚“兩(liang) 路”精神暨交通變遷與(yu) 青藏高原現代化研討會(hui) 在四川成都舉(ju) 行。研討會(hui) 期間,18新利官网平台入口記者采訪了多位專(zhuan) 家學者,共話“兩(liang) 路”精神。
詹恂,博士,教授,電子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新聞傳(chuan) 播係主任;擔任多項國家和省部級智庫與(yu) 專(zhuan) 家庫顧問專(zhuan) 家;擔任國家社科基金通訊評審專(zhuan) 家、科技部項目評審專(zhuan) 家、“長江學者”通訊評審專(zhuan) 家、國家留學基金委和教育部學位辦等評審專(zhuan) 家。國內(nei) CSSCI來源期刊發表論文近二十篇,國際會(hui) 議發表英文論文三十餘(yu) 篇(全部被ISTP和ISSHP雙檢索);主持和完成2個(ge) 國家級課題和18個(ge) 省部級課題。
圖為(wei) 詹恂教授 受訪者供圖
記者:“兩(liang) 路”素材在涉藏州縣廣泛豐(feng) 富、深入基層,蘊含豐(feng) 厚的傳(chuan) 播價(jia) 值。立足“兩(liang) 路”的國際傳(chuan) 播和跨文化傳(chuan) 播,涉藏融媒體(ti) 與(yu) 民間自媒體(ti) 各有哪些天然優(you) 勢?
詹恂:“兩(liang) 路”是非常好的跨文化傳(chuan) 播和國際傳(chuan) 播題材。延伸到青藏高原的這些道路,不僅(jin) 是在黨(dang) 的領導下新中國取得的重大成就,而且對推動西藏經濟社會(hui) 快速發展、鞏固西南邊疆、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川藏、青藏公路的建成不僅(jin) 成為(wei) 連接祖國其他省份與(yu) 西藏的物理通道,還促進了科技發展,傳(chuan) 承了橋梁文化,也成為(wei) 了聯結沿線各族群眾(zhong) 人心與(yu) 情感的紐帶,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中非常重要的物理載體(ti) 。
涉藏州縣在人們(men) 的生產(chan) 和生活中的諸多故事,天然地成為(wei) 了跨文化傳(chuan) 播的好題材。涉藏州縣融媒體(ti) 的最大優(you) 勢在於(yu) “地域和親(qin) 情”,作為(wei) 連接政府、媒體(ti) 與(yu) 群眾(zhong) 的重要橋梁,在傳(chuan) 遞當地政務信息、引導輿論、服務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服務群眾(zhong) 等多方麵,以及傳(chuan) 播手段的專(zhuan) 業(ye) 化等方麵,具有更大的優(you) 勢。而民間自媒體(ti) 則因其低門檻、自主性和靈活性等特點,致使它們(men) 雖然分散,但也具有賬號眾(zhong) 多、題材豐(feng) 富、即時互動和成本低廉等優(you) 勢,且常常由於(yu) 其口語化、方言化和非專(zhuan) 業(ye) 的傳(chuan) 播特點,反而讓受眾(zhong) 更具有鬆弛感。尤其是抖音等短視頻類平台,涉藏州縣用戶粘性是所有新媒體(ti) 平台使用中居第一位的。
記者:弘揚“兩(liang) 路”精神,講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和新時代民族地區故事,如何提升涉藏州縣具有正能量傳(chuan) 播主體(ti) 的國際傳(chuan) 播和跨文化傳(chuan) 播效果?
詹恂:以“兩(liang) 路”精神為(wei) 主題,講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和新時代民族地區故事,就要鼓勵沿路的所有民族地區參與(yu) 到國際傳(chuan) 播和跨文化傳(chuan) 播的實踐中來。第一,鼓勵民族地區融媒體(ti) 與(yu) 民間自媒體(ti) 共同成為(wei) 傳(chuan) 播主體(ti) 。除省級主流媒體(ti) 的參與(yu) 之外,還要鼓勵西藏和涉藏州縣民族地區融媒體(ti) 參與(yu) 國際傳(chuan) 播和跨文化傳(chuan) 播的實踐,盡快分階段實施和布局,形成多平台多賬號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國際傳(chuan) 播矩陣。第二,多用民間敘事視角,議題上突出現代發展。需要豐(feng) 富講故事的維度,增強其傳(chuan) 播效果,敘事的視角要從(cong) 民俗文化到現代生活,從(cong) 自然景觀到人文景觀。敘事要立意於(yu) 真實展現沿路民族地區的現代化發展進程,敘事話語使用國際化表達,敘事視角善用民間視角進行主體(ti) 言說,敘事結構采用單元敘事和散點透視相結合,同時,也要借助傳(chuan) 播效果較好的“他者敘事”,充分利用“洋網紅”講好中國故事的優(you) 勢。第三,實現分層分群傳(chuan) 播,技術賦能用戶研究。要講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中國故事,還要充分利用不同平台的特色,尤其是社交媒體(ti) 平台,以達到精準傳(chuan) 播和分眾(zhong) 化傳(chuan) 播的效果,要特別注意對年輕一代用戶的培養(yang) 。第四,重視和加快沿路民族地區國際傳(chuan) 播人才的培養(yang) 。
記者:傳(chuan) 播人才是提升國際傳(chuan) 播能力水平的重要基礎。立足涉藏州縣實際,如何打造一支高質量“兩(liang) 路”故事國際傳(chuan) 播隊伍?
詹恂:從(cong) 我經年來對涉藏州縣進行田野調查的情況來看,國際傳(chuan) 播人才較為(wei) 稀缺,而人才恰恰是做好國際傳(chuan) 播的關(guan) 鍵所在。首先,骨幹的國際傳(chuan) 播隊伍還是要由意識形態主管部門來落實,特別是涉藏州縣融媒體(ti) 中心要落實該項工作。其次,主管部門要在日常工作中建立相應的激勵機製和考評機製。再者,也要定期進行科學的人才培訓與(yu) 管理。然後,借鑒海外社交平台成功賬號的經驗,可以對國際傳(chuan) 播團隊進行群組化的運營與(yu) 管理。最後,各地政府也需要發揮資源優(you) 勢和人才優(you) 勢,開展多元化的文化交流,舉(ju) 辦培訓會(hui) 議,在語言符號、傳(chuan) 播者行為(wei) 、傳(chuan) 播內(nei) 容和傳(chuan) 播渠道上進行專(zhuan) 業(ye) 培訓。(新利平台 記者/李一凡 袁星宇 夏炎 陳浩力 張萌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