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同心共鑄 情暖甘孜】魏希發:能為老百姓做點好事,我就高興,就這麽簡單

發布時間: 2024-07-11 21:47:00 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7月10日,2024“同心·共鑄中國心”甘孜行公益活動白玉縣醫療專(zhuan) 家團在河坡鄉(xiang) 中心小學義(yi) 診點開展義(yi) 診活動。 


圖為(wei) 河坡鄉(xiang) 中心小學義(yi) 診現場 攝影:周晴晴 

  當天上午,專(zhuan) 家團成員清華長庚醫院神經中心主任王貴懷和北京天壇醫院原神經外科主任魏希發在義(yi) 診過程中,篩查出一位脖頸處皮下有一塊長度約為(wei) 三厘米不明異物的女童,當即便通過“同心·共鑄中國心”組委會(hui) 與(yu) 當地統戰部門、衛健部門溝通,決(jue) 定在當天下午,在白玉縣人民醫院為(wei) 孩子做手術切除。 

 

  圖為(wei) 清華長庚醫院神經中心主任王貴懷(左一)、北京天壇醫院原神經外科主任魏希發(右一)和白玉縣人民醫院院長李治宏(左二)共同為(wei) 患兒(er) 做手術 攝影:周晴晴 

  王貴懷、魏希發兩(liang) 位專(zhuan) 家於(yu) 下午四點半左右從(cong) 義(yi) 診現場抵達白玉縣人民醫院,會(hui) 同縣人民醫院院長李治宏,一起為(wei) 患兒(er) 做了切除手術,異物成功取出,並在隨後安排了病理檢查。手術完成後,孩子父母為(wei) 醫生們(men) 獻上哈達,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圖為(wei) 手術取出的異物 攝影:周晴晴 


圖為(wei) 手術成功後醫生與(yu) 患兒(er) 及家長的合影 攝影:周晴晴 

  “我就這麽(me) 一點本事,能做就要多做” 

  據了解,魏希發是此次到白玉縣參加公益醫療活動的專(zhuan) 家中年齡最大的一位,今年已經有71歲了。本是已經退休、可以安心在家頤養(yang) 天年的年紀,他卻不辭辛勞地來到川西高原地區,克服高海拔缺氧環境,參加義(yi) 診活動,熱情耐心地為(wei) 當地群眾(zhong) 提供醫療服務、帶教當地醫護人員,隻因為(wei) 他有一顆謙遜善良的心。 

  “從(cong) 2015年開始,每次同心的活動邀請我,我都會(hui) 來。”多年來,魏希發堅持做公益,足跡遍布西藏、四川、雲(yun) 南、廣西、貴州等省區的偏遠地區。2015年,他曾跟隨“同心·共鑄中國心”活動走進四川阿壩,在小金縣兩(liang) 河口會(hui) 議會(hui) 址廣場參加義(yi) 診活動,當天太陽光照很強烈,排隊問診的群眾(zhong) 有很多,原定的午飯時間是12點,可是看到藏族群眾(zhong) 一張張淳樸真誠的臉,不忍他們(men) 在烈日下等待過久,醫療專(zhuan) 家們(men) 集體(ti) 決(jue) 定不吃午飯、繼續義(yi) 診。從(cong) 早上八點半開始的義(yi) 診,直到下午三四點才結束。 


圖為(wei) 魏希發2023年在西藏自治區昌都市拉多鄉(xiang) 為(wei) 兒(er) 童義(yi) 診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被問及堅持做公益的初心和動力,魏希發回答道:“我就這麽(me) 點本事,能為(wei) 老百姓做點好事,我就高興(xing) ,就這麽(me) 簡單。”他的答案很簡單也很謙虛,可對於(yu) 患者來說,救死扶傷(shang) ,那可是天大的本事。 

  “什麽(me) 事情都是這樣,有苦才有樂(le) ” 

  到偏遠地區做公益,免不了要終日奔波,工作環境和條件也不夠完善,可魏希發卻能苦中得樂(le) 。“隻要是有公益活動找到我,即使是抽出時間我也要參加。除了能夠用自己的醫療技術為(wei) 當地老百姓做些實事之外,我還能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在大城市裏麵待久了,換一個(ge) 環境,做的又是對老百姓好的事情,這也是一種心靈的洗滌。既有苦,又有樂(le) ,何樂(le) 而不為(wei) 呢?其實什麽(me) 事情都是這樣,有苦才有樂(le) 。” 


圖為(wei) 魏希發為(wei) 患兒(er) 義(yi) 診 攝影:周晴晴 

  多次到西藏和涉藏州縣參與(yu) 義(yi) 診送藥、科普帶教等公益活動,也讓魏希發親(qin) 身體(ti) 驗到了這些地區的發展變化。“這些年來,當地老百姓各方麵生活條件都有了很大的變化。路修得很好,交通越來越便利了。醫療條件的改善也很明顯,不僅(jin) 體(ti) 現在硬件設施上,醫護人員的專(zhuan) 業(ye) 技能也有提高,老百姓的醫療觀念也有所轉變了。”看到這些可喜的變化,相信每一位醫務工作者都會(hui) 感到很欣慰。“所以我認為(wei) ,‘同心·共鑄中國心’這個(ge) 活動辦得非常有意義(yi) 。我們(men) 到這些地區做義(yi) 診巡診、帶教查房等工作,不僅(jin) 可以直接為(wei) 老百姓看病,還可以將自己的經驗教授給當地的醫務人員,幫助他們(men) 提高自身的醫療技能,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圖為(wei) 魏希發在白玉縣人民醫院義(yi) 診現場 攝影:周晴晴 

  “學習(xi) 不能隻有理論,需要實踐” 

  四郎曲珍今年29歲,是白玉縣人民醫院醫院感染管理科的工作人員。作為(wei) 這次義(yi) 診活動的誌願者,她在義(yi) 診現場為(wei) 魏希發做翻譯工作。“跟著老師雖說隻有兩(liang) 三天,可是我收獲了很多。我了解到很多常見病的預防處理知識,知道了向老百姓做科普宣講時候的注意事項,自己的專(zhuan) 業(ye) 知識和技能也有所提升。” 

  在協助義(yi) 診過程中,四郎曲珍聽到很多老百姓表示醫生們(men) 不遠千裏從(cong) 北京過來,不僅(jin) 辛苦為(wei) 大家問診,還免費送藥,他們(men) 心裏充滿了欣慰和感激。看到醫療專(zhuan) 家們(men) 的盡心竭力和百姓們(men) 滿滿的獲得感,她對於(yu) 這次活動的意義(yi) ,也有很深的感受。“我覺得同心這樣的活動非常好。我們(men) 當地醫療條件有限,又因為(wei) 交通不那麽(me) 方便,老百姓看病很困難。有了這次活動,大家不需要大老遠去找專(zhuan) 家,也減輕了路上交通食宿等經濟負擔。不僅(jin) 如此,老師還可以一對一地指導我們(men) 當地的醫護人員,幫助我們(men) 提升醫療技能,以後可以更好地為(wei) 老百姓服務。” 


圖為(wei) 魏希發帶教四郎曲珍 攝影:周晴晴 

  對此,魏希發語重心長地對四郎曲珍說:“經過這兩(liang) 天不停地分析病例,你對於(yu) 腦癱的發病機理以及後續的治療護理都有了比較係統的認識了對吧?就是這樣,學習(xi) 不能隻依靠理論,需要實踐。不隻是學生,在工作中也一樣。”經過兩(liang) 天的現場帶教,魏希發和四郎曲珍也結下了深厚的緣分,醫務工作者治病救人的技能和善願,不正是這樣代代相傳(chuan) 下來的嗎? 


圖為(wei) 上午義(yi) 診結束後,四郎曲珍為(wei) 魏希發介紹當地的風景 攝影:周晴晴 

  2024“同心·共鑄中國心”甘孜行公益活動在白玉縣的行程即將結束,可魏希發的公益之旅還在繼續。相信每一個(ge) 了解他故事的人,都會(hui) 像他的家人一樣,雖然擔憂他的身體(ti) ,卻不會(hui) 阻攔他前行的腳步,隻會(hui) 在心裏為(wei) 他送上祝福,祝福他健康平安!(新利平台 記者/周晴晴)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