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第二屆“多語種文獻與歐亞古典學研究”青年學者論壇在西寧舉辦

發布時間: 2024-07-15 18:18:00 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7月13日,第二屆“多語種文獻與(yu) 歐亞(ya) 古典學研究”青年學者論壇在青海民族大學舉(ju) 辦。青海民族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黃世和教授、蘭(lan) 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所長鄭炳林教授、《世界宗教研究》編輯部主任李建欣研究員、《西域研究》副主編陳霞編審、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院長黃維忠教授分別致辭。此屆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青海民族大學藏學院、《世界宗教研究》編輯部、《中國藏學》編輯部、蘭(lan) 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西域研究》編輯部主辦。論壇邀請了來自全國各地的20多位專(zhuan) 家和近40位青年學者參加,會(hui) 期2天。 


圖為(wei) 論壇開幕式 攝影:夏炎

  黃世和在致辭中回顧了2022年4月2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所強調的,“要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加強古籍典藏的保護修複和綜合利用,深入挖掘古籍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jia) 值理念、道德規範,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黃世和表示,在青海民族大學建校75周年之際,此次論壇在青海民族大學召開,是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ti) 舉(ju) 措,也是中國人民大學對口支援青海民族大學學科發展的生動實踐。

  鄭炳林表示,敦煌與(yu) 西域文明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服務價(jia) 值。通過對敦煌西域文物的研究,有助於(yu) 我們(men) 複原絲(si) 綢之路曆史畫麵,從(cong) 多角度展現絲(si) 綢之路自古以來的民族融合、文明碰撞、文化交流,從(cong) 根本上發掘絲(si) 綢之路文明的內(nei) 涵以及所體(ti) 現的文化價(jia) 值,為(wei) “一帶一路”合作所提倡的“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精神提供理論依據。 


圖為(wei) 論壇開幕式現場 攝影:夏炎

  李建欣在致辭中表示,伴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提升和文化的繁榮,中華民族的複興(xing) 需要提出一些新的概念。一方麵我們(men) 要尊重西方古典學研究已取得的成就,另一方麵我們(men) 要有所創新和發展,所以我們(men) 在提出“世界中國學”後又提出“世界古典學”。這一概念的提出有兩(liang) 大重要意義(yi) ,一是打破西方中心論;二是打破文明等級論,強調“世界古典學”是對世界各個(ge) 國家和地區諸多古典文明的研究,其中包括西方文明、印度文明、中國文明、拉丁美洲文明、非洲文明等,提倡世界各文明間的交流互鑒,平等對話。

  陳霞表示,在中國人民大學西域曆史語言研究所(簡稱西域所)的召集下,《西域研究》等幾家單位搭建了青年論壇這個(ge) 學術交流平台。青年是人生最美好的一個(ge) 階段,靈感頻頻迸發是青年學者這一階段學術成長之路上的最大特點,抓住火花般的靈感,潛心、持之以衡,多年以後,定會(hui) 學有所成,這是所有學術上有所成就的學者們(men) 共同走過的路。

  黃維忠在致辭中表示,中國人民大學西域所青年學者征文及相關(guan) 論壇,是西域所2022年推出的重要學術活動,其宗旨是聯合學界,搭建國內(nei) 西域研究領域的學術平台,鼓勵青年學者以多語種文獻、跨學科方式研究西域,相互學習(xi) ,取長補短,促進青年學者學術交流,開拓學術視野,從(cong) 而培養(yang) 西域研究人才,壯大西域研究人才隊伍。


圖為(wei) 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合影 攝影:夏炎

  開幕式還設置了頒獎環節,專(zhuan) 家們(men) 為(wei) 獲獎的論文作者頒發獎狀,表達祝賀的同時,勉勵青年學者們(men) 再接再厲,積極投身到相關(guan) 研究領域中來,為(wei) 中華文化的傳(chuan) 承與(yu) 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圖為(wei) 第一分會(hui) 場研討 攝影:夏炎


圖為(wei) 第二分會(hui) 場研討 攝影:夏炎

  本次論壇設置了4個(ge) 分會(hui) 場,分別圍繞“多元文化交流”“多語種佛教文獻、圖像”“藏族曆史、宗教”“蒙古與(yu) 西域曆史”等專(zhuan) 題展開深入研討。來自全國相關(guan) 領域的專(zhuan) 家學者,以“多語種文獻與(yu) 歐亞(ya) 古典學研究”為(wei) 主題,以漢文、梵文、回鶻文、藏文、西夏文、蒙古文、波斯文等古代多語種文獻和考古資料為(wei) 基礎,就西域曆史、語言、宗教、藝術、文化等方麵的研究開展研討交流,發表真知灼見。


圖為(wei) 第三分會(hui) 場研討 攝影:夏炎 


圖為(wei) 第四分會(hui) 場研討 攝影:夏炎

    此次論壇的舉(ju) 辦不僅(jin) 為(wei) 青年學者們(men) 提供了寶貴的學術交流平台,也為(wei) 多語種文獻與(yu) 世界古典學的深入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新利平台 記者/夏炎)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