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傳(chuan) 承弘揚“兩(liang) 路”精神暨交通變遷與(yu) 青藏高原現代化研討會(hui) 期間,18新利官网平台入口記者采訪了多位專(zhuan) 家學者,共憶“兩(liang) 路”傳(chuan) 奇,共話“兩(liang) 路”精神。
“回首過去,公路人已經在風雪青藏線上堅守了70年。”青藏公路築路、養(yang) 護代表,青海省格爾木公路總段黨(dang) 委委員、副總段長馬璽才說。
圖為(wei) 青海省格爾木公路總段黨(dang) 委委員、副總段長馬璽才 攝影:張萌萌
1954年,青藏公路的開拓者慕生忠將軍(jun) 帶領1200餘(yu) 名築路大軍(jun) ,拉著14000餘(yu) 峰駱駝來到青藏高原,麵對“雲(yun) 在山腰飛,山與(yu) 天相接”的情景,發出了“我們(men) 不僅(jin) 要在這裏生存下去,還要在這裏戰鬥下去!”的豪言壯語。直接參與(yu) 青藏公路建設的第一代公路人,為(wei) 公路的建成通車和四季通暢做出了重要貢獻和巨大犧牲。對此,馬璽才深有感觸:“冉世貴、任俊、錢枝盛等一批修築‘天路’的先進人物,留給了我們(men) 永不磨滅的記憶和寶貴的精神財富,激勵著我們(men) 一代代公路人在柴達木戈壁荒漠上續寫(xie) 出公路交通事業(ye) 新的輝煌。”
堅守:青海公路人薪火相傳(chuan) 的精神追求
60年來,格爾木公路總段三代公路人踏著前人的足跡,用心血、汗水、青春乃至生命,和對公路的真摯情感,以“我在路上,路在心上”的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建設公路、養(yang) 護公路,保障了這條“生命線”的安全暢通,用熱血和汗水築就了“高原天路”。
會(hui) 議期間,馬璽才分享了三例青海公路養(yang) 護幹部職工傳(chuan) 承“兩(liang) 路”精神的典型故事。
一是用“一棵樹”精神播種希望的郭長青。1966年5月郭長青出生在父親(qin) 工作的五道梁公路段,成長於(yu) 公路邊,從(cong) 小聽著慕生忠將軍(jun) 築路故事長大的他,從(cong) 此與(yu) 路結緣,自然而然地接過父輩手中的鐵鍬和洋鎬,成為(wei) “路二代”。在小柴旦湖岸邊,有一棵1973年養(yang) 路職工種下的楊樹高大挺拔,被稱為(wei) “一棵樹”。2014年這棵樹因地下堿水上升枯萎,作為(wei) 段長的他帶領職工又在旁邊種下了15棵新樹,繼續見證著柴達木地區公路的變遷。在郭長青的言傳(chuan) 身教下,第三代養(yang) 路人也如一棵樹一樣,為(wei) 一條條生命的通道克服艱難、拚搏奉獻。
二是為(wei) 青藏公路養(yang) 護事業(ye) 奉獻青春的三代公路人。第一代公路人是劉萬(wan) 臣。1955年,劉萬(wan) 臣跟著築路大軍(jun) 來到西北,後來留在花海子公路段。在那時,劉萬(wan) 臣和同事們(men) 住地窩子,以吃雪水、喝雨水、挖野菜解決(jue) 吃飯飲水問題,以人拉肩扛保障道路的暢通。艱苦的環境沒有動搖劉萬(wan) 臣獻身交通事業(ye) 的堅定意誌,他總是迎著旭日出,伴著晚霞歸,一生都為(wei) 公路養(yang) 護事業(ye) 奮鬥著。第二代公路人是劉淑梅。劉萬(wan) 臣去世後,1984年女兒(er) 劉淑梅繼承了父親(qin) 的事業(ye) ,憑著公路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鋪路石精神,她和她的同事們(men) 披星戴月,日曬雨淋,這樣年複一年才拓出了寬敞大道。第三代公路人是馬文強。2007年馬文強退伍後,被分配到公路段工作,扛起了姥爺和媽媽用過的鐵鍁,又開始了一代人的堅守。
三是以堅韌立業(ye) 的勞模趙震。1994年技校畢業(ye) 後,根據為(wei) 青藏公路服務三十多年的老父親(qin) 心願,趙震來到格爾木公路段成為(wei) 一名養(yang) 護工。從(cong) 此,路伴隨著他的人生。他憑著一股子勤勤懇懇、腳踏實地的實幹精神,向人們(men) 昭示了一名青海公路人的情懷,並通過不斷的學習(xi) 成長為(wei) 生產(chan) 骨幹。他在平凡而重要的工作崗位上,發揚高原公路人“五特別”精神,出色地完成了抗震救災保通任務,2010年被共青團海西州委授予“抗震救災先進個(ge) 人”稱號,2012年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目前,趙震正擔任格爾木公路總段養(yang) 護中心副主任,繼續著青藏公路的養(yang) 護。
傳(chuan) 揚:新一代公路人的責任與(yu) 使命
在馬璽才看來,格爾木是“兩(liang) 路”精神的發源地之一,宣傳(chuan) 好、傳(chuan) 承好“兩(liang) 路”精神,是全總段幹部職工義(yi) 不容辭的政治責任。他表示,格爾木公路總段始終謹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兩(liang) 路”精神的重要批示,按照交通運輸部和省交通運輸廳、省公路局有關(guan) 要求,把傳(chuan) 承弘揚“兩(liang) 路”精神作為(wei) 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放在重要位置抓實抓好。
對此,馬璽才提出了兩(liang) 方麵的解讀。一方麵,要著力推動“兩(liang) 路”精神學習(xi) 宣傳(chuan) 常態化係統化,使“兩(liang) 路”精神成為(wei) 推動公路養(yang) 管事業(ye) 科學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另一方麵,要堅持用“兩(liang) 路”精神激發幹勁,凝聚起推動發展的正能量。通過一係列先進典型的宣傳(chuan) 活動,追憶暢談老一輩公路人艱難險阻的修路曆程和無私奉獻的大無畏精神,以此激發新一代公路人幹事創業(ye) 的激情和創新擔當的責任,推動行業(ye) 精神和優(you) 良傳(chuan) 統的繼承和發揚,凝聚推動公路養(yang) 管事業(ye) 發展的強大合力。
60年來,一代又一代的養(yang) 路人深受“兩(liang) 路”精神的激勵鼓舞。馬璽才表示,今後也將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囑托,一如既往珍視幾代公路人共同創造的精神財富,教育引導廣大幹部職工弘揚“頑強拚搏、甘當路石”的奉獻精神,使“兩(liang) 路”精神成為(wei) 促進青海省公路交通事業(ye) 高質量發展的強大精神支柱,為(wei) 民族團結進步、經濟社會(hui) 發展做出青海公路人新的貢獻!(新利平台 編輯/邊子捷 記者/王茜 李一凡 陳浩力 張萌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