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香港青年探祖國:覓美景,識青海,感自豪!

發布時間: 2024-08-09 16:52:00 來源: 新利平台

  【編者按】7月9日至16日,140餘(yu) 名來自香港9所學校的青少年踏上了“港澳青年看祖國”的文化探索征途,不僅(jin) 親(qin) 身感受到了青海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歎為(wei) 觀止的自然生態、綠色發展的前沿實踐,還深切體(ti) 會(hui) 到了中華民族團結一心的精神內(nei) 核。研學活動結束後,部分香港學生記錄下自己此行的見聞與(yu) 感受,向新利平台投稿。本文作者為(wei) 香港仁濟醫院第二中學學生張色耀。

  說起青海,對於(yu) 生活在南方的我而言,一直是個(ge) 遙遠且充滿神秘感的地方。來之前,我對這裏的了解一直停留在廣袤的草原和嚴(yan) 寒的高山上。但在這次的交流團之後,我認識到了一個(ge) 全新的青海,其中有三點讓我感觸最為(wei) 深刻。


圖為(wei) 西寧野生動物園的雪豹 攝影:張色耀

  其一,是青海省獨特的地理環境所孕育的生態。青海平均海拔三千多米,氣候寒冷,境內(nei) 多座高山聳立最適合雪豹的生存。雪豹全球隻有不到7000隻,我國卻有約5000隻,青海的雪豹監測數量更是已超過1200隻,加上諸如荒漠貓和普氏原羚等瀕危動物,可見青海的物種多樣性及其作為(wei) 生物保育基地的重要性。


圖為(wei) 西寧野生動物園的荒漠貓 攝影:張色耀

  其二,是青海得天獨厚的地理優(you) 勢對國家的重要性。例如,在板塊移動的高壓下,柴達木盆地產(chan) 生種類豐(feng) 富且蘊藏量極高的礦物,有著“中國聚寶盆”的美譽;茶卡鹽湖是我國重要的內(nei) 陸食鹽采集場,長年在湖底沉積的鈉鹽方便采集,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開采史。


圖為(wei) 茶卡鹽湖文化館展示的鹽根 攝影:張色耀

  青海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三江之源,被稱作“中華水塔”,每年向下遊輸送600億(yi) 立方米的淡水,是我國重要的淨水供應基地。此外,青海地域遼闊,適合發展各種潔淨能源,更是實現水力、風能、光伏、地熱、儲(chu) 能等新型能源產(chan) 業(ye) 集群發展格局,實行產(chan) 業(ye) 生態化及生態產(chan) 業(ye) 化,切切實實地印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道理。


圖為(wei) 龍羊峽水光互補發電站的光伏電板 攝影:張色耀


圖為(wei) 沿途拍攝的風力發電機 攝影:張色耀

  其三,便是我國先輩不計利益不辭勞苦的奉獻精神。早在行程第二日的青海省自然資源博物館,我們(men) 便了解到,過往的探索者們(men) 在雪山之上,架起微弱的篝火,住著簡陋的帳篷,用著落後的設備,去探查礦物資源供國家使用。這些在擁有先進科技的現代可能隻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在過去,那是多少個(ge) 家庭的生離死別、多少個(ge) 日夜的饑寒交迫、多少位學者的艱辛努力,這些付出僅(jin) 僅(jin) 是為(wei) 了我們(men) 這些平凡大眾(zhong) 能夠生活安逸!


圖為(wei)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模型 攝影:張色耀

  金銀灘,在這個(ge) 地廣人稀而又極為(wei) 隱秘的地方,1958年,麵對國際上的核訛詐和核壟斷,我國建立了第一個(ge) 核武研製基地——221廠。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於(yu) 此地誕生。三年後,我國第一顆氫彈研製成功。這一切的背後,是無數的學者和工人隱姓埋名、離鄉(xiang) 背井來到此處默默地為(wei) 國家貢獻,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錢學森。在美留學多年已大有所成的他拋棄功名利祿,決(jue) 心效忠祖國,但他的回國之路可謂是曆盡艱辛。掌握著高端知識和技術的他想要回國必然會(hui) 受到美方盤查。他先是被暫時拘留,在拒絕美方的利益誘惑之後,他遭受嚴(yan) 刑拷打,但始終不肯屈服,最終在被囚禁五年後,成功回到祖國。即使所有手稿被銷毀,但他仍倚靠著腦中的知識協助國家研發核武器。都說人的正義(yi) 與(yu) 否取決(jue) 於(yu) 利益的多少,但我們(men) 的先輩不計較利益的付出,才換來現在和平的生活,錢學森更是在麵對個(ge) 人生死存亡的時候選擇了民族大義(yi) ,這些偉(wei) 大的先輩讓我倍感自豪!


圖為(wei) 貴德縣內(nei) 的黃河 攝影:張色耀

  在這次的行程中,我們(men) 還到訪了貴德縣,素來聽聞“天下黃河貴德清”,但當我站在黃河少女廣場,卻看見一幅與(yu) 想象中不同的景象——清澈的河水與(yu) 摻雜了黃土泥沙的河水分隔開來,共存在於(yu) 黃河之中。願青港兩(liang) 地同胞的深厚感情像黃河一樣,悠長久遠!(新利平台 文/張色耀)

(責編: 於超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