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我的援藏故事】劉嶸:一場圓夢之旅見證援藏力量

發布時間: 2024-08-22 10:28:00 來源: 新利平台

  2023年11月,作為(wei) 北京市新聯會(hui) 理事、石景山區新聯會(hui) 會(hui) 長、朵雲(yun) 文化藝術服務中心主任,我第二次到西藏,隨公益組織雙閃車隊、援藏博士服務團一起到日喀則市定日縣絨轄鄉(xiang) 完小,為(wei) 這所邊境小學捐贈了價(jia) 值1000元的文具。


圖為(wei) 劉嶸(左二)等為(wei) 定日縣絨轄鄉(xiang) 完小捐贈文具

  我第一次到西藏是在1998年,當時因為(wei) 工作關(guan) 係,雖然停留時間不長,但當地群眾(zhong) 的質樸和熱情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2022年8月,我從(cong) 新聞上得知西藏突發新冠疫情,於(yu) 是通過石景山區委統戰部聯絡西藏自治區駐京相關(guan) 接收機構,捐助了防護服20箱400件,靴套4箱400對,總計價(jia) 值3萬(wan) 元。這批物資輾轉運抵西藏的同時,也讓我重啟了再到西藏的想法。由於(yu) 種種原因,直到2023年11月,才終於(yu) 落實了自己向往已久的第二次西藏之行。

  除了對西藏的掛念,此次圓夢之旅還受到了我在北方工業(ye) 大學師弟、第八批北京市援藏幹部、金隅集團李斌和拉薩雙閃公益的影響,向日喀則定日縣絨轄鄉(xiang) 完全小學獻愛心,也是通過當地援藏幹部、雙閃愛心人士、駐村工作隊對接的。


圖為(wei) 劉嶸與(yu) 定日縣絨轄鄉(xiang) 完小的學生交談

  雖然日常也能從(cong) 新聞上了解西藏各方麵的發展,但時隔25年再到西藏,還是親(qin) 身感受到了不小的變化:之前北京到拉薩要從(cong) 成都轉機,現在早已有了直航航班,公路通行也順暢了很多;那時候最好的酒店裏才有氧氣包,而現在就連普通的民宿都能提供氧氣,車上也可以備上便攜式氧氣;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麵貌和整體(ti) 環境,在此前的基礎上又有了很大的提升,孩子們(men) 都能在學校接受教育……所有的這些,是包括援藏幹部在內(nei) 的所有西藏建設者們(men) 辛勤付出的結果。


圖為(wei) 劉嶸拍攝了解尼木藏香製作過程

  我們(men) 一行在拉薩購置了文具等物資,從(cong) 拉薩開車到定日縣,第二天一早又從(cong) 縣裏趕到學校,600多公裏、曆時近10個(ge) 小時的行程,蜿蜒曲折的山路讓我深感國家對邊境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視,同時也發現,援藏體(ti) 係延伸觸及到了像絨轄鄉(xiang) 這樣邊遠的地方。

  在拉薩市尼木縣,我體(ti) 驗了藏香藏紙的製作流程,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同時也了解了尼木產(chan) 業(ye) 園建設中的援藏力量。

  此次西藏之行,從(cong) 到達到離開,我更近更深地接觸到了援藏幹部這一群體(ti) ,並為(wei) 他們(men) 的精神所感染。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作出“對口援藏、分片負責、定期輪換”重大決(jue) 策。30年來,一批又一批來自全國各地的援藏幹部人才,舍小家為(wei) 大家,短則幾個(ge) 月,長則好幾年,與(yu) 當地的幹部群眾(zhong) 一起投身西藏建設,甚至有的人後來拖家帶口定居在了西藏。

  回到北京後,我一方麵和援藏幹部們(men) 保持著聯係,另一方麵還在找恰當的時機,希望能再為(wei) 西藏做些什麽(me) 。我總覺得,隻要心裏存著念想,與(yu) 西藏的緣分此次既非剛剛開始,更是遠遠沒有結束。(新利平台 口述/劉嶸 記者/楊月雲(yun) 受訪者供圖)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