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汪家雙,是北京市通州區大杜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醫生、“同心共鑄中國心”醫療專(zhuan) 家誌願者。剛剛接到能參加2024“同心·共鑄中國心”甘孜行大型公益活動,前往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龍縣為(wei) 當地群眾(zhong) 義(yi) 診的通知時,我的腦海中立刻浮現出電視裏涉藏州縣的畫麵:壯美的山水,好客淳樸的藏族老百姓,能歌善舞的美麗(li) 藏族姑娘,高大威猛、身著藏袍的藏族小夥(huo) ……憧憬向往的同時,也熱切期盼能為(wei) 當地群眾(zhong)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實事。
當飛機穿行半個(ge) 中國,順利降落在甘孜格薩爾機場後,我被遠處的雪山所吸引,更被當地藏族群眾(zhong) 的真誠歡迎而感動——剛出機場大門,我就收到了藏族群眾(zhong) 熱情獻上的第一條哈達。
在去往新龍縣的路上,盡管頭暈頭痛、心悸胸悶等高原反應如影隨形,但這絲(si) 毫沒有影響我服務的熱情。令我們(men) 深感意外和感動的是,新龍縣委書(shu) 記紮多帶領工作人員驅車幾十公裏前來迎接我們(men) ,我接受了來到甘孜州後的第二條哈達。
經過一夜休息,高原反應緩解了不少,我投入到了緊張忙碌的義(yi) 診工作中。在義(yi) 診第一站——新龍縣婦幼保健院,我接受了此行第三條哈達。
在義(yi) 診中,我感受到了當地老百姓對中醫的認可和需求。從(cong) 80高齡的老人到幾歲的孩子,都會(hui) 認認真真地聽我講的每一句話,生怕錯過任何一個(ge) 建議和叮囑;一些需要服用中藥的患者,因當地買(mai) 不到中藥,他們(men) 就去幾十公裏外的康定買(mai) ;拿到處方的那一刻,他們(men) 都如獲珍寶,整齊地放入衣兜……有一位本院的醫務人員,言語中對中醫頗有了解,仔細詢問才知道她也是學中醫的,但是由於(yu) 本院沒有中醫科,所以荒廢了。我很為(wei) 這個(ge) 小姑娘感到惋惜,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men) 互加了微信,我希望她能夠在新龍把中醫發揚光大,尤其在中醫針灸等適宜技術方麵,“簡便廉驗”的中醫特色,更適合當地百姓的需求。
在義(yi) 診的第二站——新龍縣通宵鎮衛生院,我接受了此行的第四條哈達,這條哈達是患者送來的,令我感到彌足珍貴。
來到義(yi) 診點,剛下車,我就看見隊伍已經排到了衛生院的大門外。為(wei) 了能看更多的病人,為(wei) 他們(men) 提供更多的幫助,中午醫療專(zhuan) 家誌願者迅速解決(jue) 午餐後就立刻投入到了義(yi) 診之中。
這個(ge) 地區不比縣城,大部分來求診的患者都是足不出戶的老人,雖然語言溝通有障礙,但在翻譯的幫助下還是能順利完成診治。由於(yu) 藥物、檢查等條件有限,有很多頭痛、關(guan) 節痛、頸腰椎痛的病人,我發揮出中醫針灸的優(you) 勢。有位大姐,頭痛1年多,經過針灸治療後高興(xing) 地向我豎起了大拇指:“中醫真是太神奇了,我的頭清爽了很多,也不疼了,北京醫生真是太棒了。”就是這位大姐為(wei) 我送上了第四條哈達表示感謝。
義(yi) 診的第三站是新龍縣尤拉西鎮衛生院,在這裏,我接受了第五條哈達的同時,遇到了一個(ge) 2歲的小朋友,讓我很揪心。由於(yu) 家長沒有足夠的健康意識,孩子已經咳嗽了10多天,還沒有進行任何檢查與(yu) 治療。孩子的父母非常推崇中醫,想讓我給孩子開中藥,但限於(yu) 當時孩子的情況,買(mai) 中藥路途遙遠,我擔心會(hui) 耽誤孩子的病情,再加上沒有條件做進一步的醫學檢查,我隻能在給孩子進行仔細查體(ti) 後,憑借經驗為(wei) 孩子開具現有條件下最快捷最有效的治療方案。我想,當地一定還有不少類似患者,希望在相關(guan) 部門的共同努力下,能夠形成符合當地實際的幫扶機製,加強老百姓的健康教育,使更多人具備分辨病情輕重與(yu) 如何選擇就醫的健康常識。
義(yi) 診的第四站是新龍縣武警中隊及消防大隊,在這裏,我接受了此行的第六條哈達。通過問診,我了解到,他們(men) 經常因為(wei) 執行任務不能按時吃飯,有時甚至一天都吃不上一頓飯,或者不管冷熱囫圇吞棗,以至於(yu) 這些20歲左右的小夥(huo) 子們(men) 不少都有胃痛。令人揪心的是,由於(yu) 治療意識不強再加上就醫不便,胃痛的時候他們(men) 就隻是忍著或者喝點熱水。我被這些紮根高原、堅強勇敢、吃苦耐勞,在我的眼裏還是孩子的武警官兵深深感動,除了出具治療方案,我一遍一遍地叮囑他們(men) 如何保養(yang) 脾胃,如何注重健康,如何就醫……
曆時5天的義(yi) 診短暫而充實,盡管每天結束時承受了高原反應與(yu) 高強度工作的身體(ti) 疲憊不已,倒頭就睡,但早起時一想到還有那麽(me) 多病人翹首以盼我們(men) 的到來,立刻又感覺精神煥發。此時,整理著從(cong) 甘孜州新龍縣帶回的這六條哈達,回想著高原上的日日夜夜,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通過與(yu) 偏遠地區患者的深度接觸,作為(wei) 醫務工作者,我越來越深刻地體(ti) 會(hui) 到我所從(cong) 事的是“事業(ye) ”,而不是“工作”。“同心共鑄中國心”,五十六個(ge) 民族一家親(qin) ,願我們(men) 相親(qin) 相愛、守望相助的祖國大家庭裏的每一位成員都健康常在!但願世上無疾苦,寧願架上藥生塵。(新利平台 圖文/汪家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