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訊 近日,“全國對口援藏30周年成就展”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開展。展廳內(nei) ,身著藏族服飾的講解員高寧寧格外引人注目,她語氣親(qin) 切,能歌善舞,將陝西省援藏工作的故事娓娓道來。
高寧寧是一名來自陝西省渭南市臨(lin) 渭區的援藏教師,2023年5月到阿裏地區援藏,先後在阿裏陝西實驗學校和孔繁森小學負責鼓號隊訓練和音樂(le) 課教學。以下是高寧寧老師接受新利平台專(zhuan) 訪,講述她的援藏故事。
圖為(wei) 高寧寧(前左一)在“全國對口援藏30周年成就展”上做講解
我早就聽說西藏的風景特別漂亮,很想來看看。雖然知道援藏是一場身心的雙重考驗,但這也是我成長成熟的重要機遇。我還是決(jue) 定接受挑戰,想在這樣的環境中磨練自己,提升自己的適應能力和綜合素質。後來我說服了父母,來到祖國需要我的地方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實現自己的價(jia) 值,為(wei) 自己的人生增加一點不一樣的色彩。
圖為(wei) 高寧寧(右一)與(yu) 鼓號隊學生
來到孔繁森小學後,我在老師們(men) 的幫助下和孩子們(men) 的共同努力下組建了學校鼓號隊,並帶領鼓號隊參加地區和學校運動會(hui) ,得到了師生們(men) 的一致好評。同時,我也積極推廣國家通用語言的使用,指導學生參加朗誦比賽,在“推廣普通話,奮進新征程”暨民族團結一家親(qin) 朗誦比賽中榮獲一等獎。課餘(yu) 時間裏,我也積極參加地區活動,2023年,我幫助地區財政局排練地區合唱比賽歌曲《走向複興(xing) 》,獲得第三名的好成績。
圖為(wei) 高寧寧參加文藝匯演
在阿裏,我遇到了許多印象深刻的學生,比如五年級的曲尼卓瑪、嘎瑪曲珍等等。每次課前,她們(men) 會(hui) 組織班裏的學生安靜地等著我。課上,她們(men) 充滿激情地跟我互動,甚至會(hui) 給我帶來很多驚喜,教我學藏歌、跳藏舞、說藏語,所以我覺得每次上課我們(men) 都是在互相學習(xi) ,共同進步。課後,她們(men) 更是追著我問內(nei) 地的習(xi) 俗,或者內(nei) 地的孩子們(men) 有什麽(me) 愛好,也會(hui) 告訴我她們(men) 的一些習(xi) 俗。她們(men) 每次見我好像都有問不完的問題,說不完的話一樣。我也特別喜歡她們(men) ,這段跨越地域和年齡的友誼是我援藏生活中最寶貴的財富。
圖為(wei) 高寧寧與(yu) 學生們(men) 包粽子
在阿裏,我遇到一群熱情洋溢的同事,我們(men) 一起組織鼓號隊排練,一起吃藏餐,一起跳民族舞蹈。不論是遇到趣事,還是有當地美食,同事們(men) 都會(hui) 跟我分享,辦公室裏總是充滿歡聲笑語。他們(men) 不僅(jin) 在工作上給予了我極大的支持,讓我充滿信心;還在生活上給予了我無微不至的關(guan) 懷,讓我在遙遠的阿裏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圖為(wei) 課堂上的高寧寧
在阿裏,我也遇到了高原缺氧環境帶來的極大挑戰,頭痛、乏力、感冒、失眠等症狀時常困擾著我。但我積極調整心態,和同事們(men) 一起喝酥油茶,吃糌粑,吃犛牛肉,逐漸克服了這些困難。此外,語言障礙也是我麵臨(lin) 的一大挑戰。許多年齡較小的學生普通話還說得不太好,有些學生家長也隻會(hui) 說藏語。因此我平時會(hui) 學習(xi) 藏語,慢慢融入到老師、家長和孩子們(men) 當中去,現在可以進行簡單的藏語交流。通過長時間的接觸,我們(men) 也可以根據表情、肢體(ti) 語言來理解彼此表達的意思。
圖為(wei) 高寧寧教學生們(men) 寫(xie) “福”字
展望未來,我製定了詳細的工作計劃與(yu) 目標,包括學生全麵發展、教育信息化推廣、民族團結與(yu) 文化交流等方麵。同時,我會(hui) 積極與(yu) 教育部門聯係,為(wei) 學生和老師們(men) 創造更多互相學習(xi) 的機會(hui) 。比如組織學生到內(nei) 地交流研學,拓寬孩子們(men) 的視野,激發他們(men) 樹立自己的理想,並為(wei) 之奮鬥。我堅信,通過不懈的努力,孩子們(men) 一定能在這片雪域高原上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新利平台 記者/張宇 王佳豪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