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4年,北京市率先以成建製方式選派援藏教師,開創了“組團式”教育援藏的先河。1所學校,2.5億(yi) 資金投入,6批206人次援藏教育幹部長達10年的接續奮鬥,拉薩北京實驗中學作為(wei) 北京“組團式”教育援藏的首個(ge) 陣地見證了曆史。十年磨一劍,一代代援藏教育幹部把智慧的種子播撒在雪域高原,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教師的使命與(yu) 職責。
梁新,西藏自治區拉薩北京實驗中學校長,自2018年第一次踏上拉薩的土地起,他已經在高原教育領域深耕足足6個(ge) 年頭了。6年間,梁新兩(liang) 度延續援藏工作期限。他深刻地認識到,教育援藏正以蓬勃之態飛速成長、成熟,這今日的成就,既是自己一代援藏幹部燃燒青春的見證,也鼓勵著一代代後來者和當地幹部接續好偉(wei) 大使命。
圖為(wei) 梁新接受采訪 攝影:趙振宇
回憶援藏生涯的開端,梁新說要感謝自己始終不懈的爭(zheng) 取。自從(cong) 加入工作,一有援藏項目的通知,他總是積極報名卻不得去。直到2018年,時年36歲,已經在北師大實驗中學豐(feng) 台學校任德育主任的梁新再一次看到了選派援藏教師的消息,這一次,他奮力地把握住了機會(hui) 。“我是給領導做了兩(liang) 個(ge) 多小時工作才來的。而且當時我什麽(me) 都不知道,也沒有問說什麽(me) 待遇、什麽(me) 條件,我連去哪個(ge) 學校我都沒問,然後就匆匆忙忙過來了。”
圖為(wei) 拉薩北京實驗中學 圖片由校方提供
來到拉薩北京實驗中學,梁新發揮個(ge) 人優(you) 勢,繼續分管學校的德育工作。第一年作好德育的整體(ti) 規劃,第二年開始落地實施。通過工作實踐,梁新發現,一屆援藏教師任期根本不足夠他完成設想中的德育體(ti) 係構架。一屆不行就幹第二屆,而今已是他在拉薩援藏任教的第三屆、第7年。
圖為(wei) 梁新在拉薩北京實驗中學十周年校慶上講話 圖片由校方提供
過去6年的援藏生活,從(cong) 德育副校長到校長,梁新見證了拉薩北京實驗中學教育麵貌的煥新,同樣的,在拉薩北京實驗中學執教的經曆也完善了他的理念。經過援藏教育幹部一直以來的努力,拉薩北京實驗中學的高中部錄取分數線從(cong) 2014年的380分到2024年的701分,翻了近一倍,本科升學率從(cong) 當年的40%到達今年的96%,重本率從(cong) 不足10%提升至將近80%。比成績更令人振奮的是來自大眾(zhong) 的認可。經過曲折的探索,拉薩北京實驗中學的“組團式”教育援藏辦學方法及辦學效果贏得了當地教育部門、師生及老百姓的好評,真正辦成了人民滿意的教育。
圖為(wei) 十周年校慶上,北京、拉薩兩(liang) 地教師的笑臉 圖片由校方提供
圖為(wei) 十周年校慶上學生表演民族舞蹈 圖片由校方提供
隨著學校辦學的成熟,梁新的援藏工作思想也從(cong) “單打獨鬥”轉向了“眾(zhong) 人拾柴火焰高”。曾經的他著眼工作本身,本位思想比較強,不喜歡別人插手,但現在他會(hui) 更多地思考,如果有一天,援藏教師離開了,學校又該怎樣發展,當地的負責人能不能有足夠的經驗,撐好這一份責任重大的教育事業(ye) 。“當地的這些幹部,他們(men) 是來蓋大樓,我們(men) 隻負責精裝修。”梁新覺得,接下來,要更多給當地幹部實踐曆練的機會(hui) ,讓他們(men) 成為(wei) 能夠獨當一麵的專(zhuan) 門人才。“什麽(me) 叫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隊伍?什麽(me) 叫從(cong) 輸血到造血?我們(men) 現在都在做這個(ge) 事兒(er) 。”
在拉薩北京實驗中學五樓的中廳,展示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2021年7月在西藏考察時的指示。其中,“這個(ge) 事情必須一茬接一茬、一代接一代幹下去”一句對梁新啟發很大。在采訪的最後,他和記者分享了自己對援藏事業(ye) 的理解:“援藏這件事兒(er) 不是每個(ge) 人都能經曆的,但對邊疆地區的建設,包括祖國大的戰略方針,可能在北京你根本就體(ti) 會(hui) 不到。我覺得我也說不出來什麽(me) 太高的意義(yi) ,隻是總書(shu) 記說的這句話就一直刻在我心裏。我們(men) 邊幹邊鍛煉,對整個(ge) 邊疆地區的建設也是非常好的。這就是我們(men) 黨(dang) 的一個(ge) 優(you) 勢,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 (新利平台 記者/王淑 趙振宇 實習(xi) 記者/蔣馨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