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暑期,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峰雲(yun) 社人文科考隊在西藏自治區山南市紮囊縣開展調研、支教等社會(hui) 實踐活動。
木雕和氆氌作為(wei) 紮囊縣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是科考隊調研的重點。藏族紮囊木雕2021年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它還有個(ge) 奇特的名字:虱雕,其作為(wei) 紮囊縣古老的藝術瑰寶,技藝極為(wei) 精湛。
圖為(wei) 虱雕工藝品
在虱雕手工藝園,隊員們(men) 跟隨傳(chuan) 承人白瑪占堆,走進木雕的世界,從(cong) 繪畫、雕刻再到上漆,探尋一件虱雕作品完整的誕生過程。
除了實地研習(xi) ,隊員們(men) 還與(yu) 紮囊縣手工藝代表座談。虱雕傳(chuan) 承人桑傑旺久介紹了紮囊虱雕的發展現狀,以及紮囊當地手工藝進一步發展的規劃。隊員們(men) 通過詳細的訪談和記錄,收集了大量關(guan) 於(yu) 虱雕的第一手資料,後續還計劃編纂虱雕口述史及製作紀錄片。
氆氌也是紮囊縣的重要非遺手工藝,可縫製衣褲、藏袍、藏帽、藏靴等。科考隊另一實踐小分隊以紮囊縣氆氌文化旅遊節為(wei) 例,探究紮囊縣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融合路徑。
圖為(wei) 氆氌做的藏靴
隊員們(men) 走訪了陽光氆氌編織廠、旭日氆氌產(chan)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沙丘藝術公園等地,並通過與(yu) 當地工作人員的訪談,深入了解了氆氌文化旅遊節。“紮囊沒有成群的牛羊,但它是氆氌之鄉(xiang) ;紮囊沒有成片的森林,但它是木雕之邦”。從(cong) 街邊商店到各個(ge) 文旅融合的產(chan) 業(ye) 園區,隊員們(men) 走在紮囊街頭,了解紮囊、了解當地人民的日常生活,在生產(chan) 第一線了解氆氌的基本工藝與(yu) 製作流程。同學們(men) 以自己的所見所聞描摹紮囊麵貌、體(ti) 悟非遺魅力、探尋當地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融合路徑。
在調研任務完成之後,科考隊全體(ti) 隊員們(men) 來到吉汝鄉(xiang) 吾龍村和卓玉村開展支教活動。
語文、數學、英語、地理、生物……在課堂上,科考隊隊員運用自己所學的專(zhuan) 業(ye) 知識和創新的教學方法,根據當地孩子的年齡及課堂互動情況設定教學內(nei) 容,為(wei) 孩子們(men) 帶來豐(feng) 富多彩的課程。
圖為(wei) 吾龍村支教現場
此外,支教同學還為(wei) 孩子們(men) 帶來了各式各樣的科普課程和興(xing) 趣課程。從(cong) “仿生學科技”到“認識星空”,從(cong) “彩虹泡泡龍”到“我與(yu) 京劇動起來”,同學們(men) 帶領孩子們(men) 一起探索自然科學和人文世界。扭扭棒、創意花卉折紙、植物敲拓染和漆扇等手工課,充分發揮了孩子們(men) 的創造力及動手能力。
圖為(wei) 科考隊全體(ti) 隊員與(yu) 孩子們(men) 合影
此次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峰雲(yun) 社人文科考隊在紮囊縣的調研和支教,為(wei) 隊員們(men) 提供了寶貴的社會(hui) 實踐機會(hui) ,他們(men) 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青春的價(jia) 值和責任,為(wei) 促進民族團結和社會(hui) 進步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新利平台 供稿/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峰雲(yun) 社人文科考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