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當傳統遇上創新:犛牛骨變瓷器

發布時間: 2024-09-09 14:23:00 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說起西藏的犛牛,你會(hui) 想到什麽(me) 呢?是“高原之舟”,外形黝黑雄壯的身軀,還是渾身上下都是寶呢?既然渾身是寶,除了牛肉勁道好吃、牛角可以做梳、牛毛可以做氈、牛糞可以用作燃料,犛牛究竟還有哪些寶藏功能呢? 

  犛牛骨“變廢為(wei) 寶” 

  在西藏這片土地上,犛牛不僅(jin) 是高原上的生靈,更是藏族文化的象征。而今,在位於(yu) 拉薩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西藏城發蓮華之寶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裏,吃剩的犛牛骨經過匠心獨運的工藝轉化,搖身一變成為(wei) 了一種全新的藝術載體(ti) ——犛牛骨瓷器。這種瓷器,以其獨特的材質和精湛的工藝,展現了西藏文化的深厚底蘊和藝術的無限可能。 


圖為(wei) 學徒手繪瓷器 攝影:隋藝斐 

  犛牛骨瓷器的藝術價(jia) 值,首先體(ti) 現在其材質的稀有與(yu) 獨特。犛牛骨瓷的質地堅硬而細膩,經過高溫煆燒和精心打磨,轉化為(wei) 瓷器,呈現出一種溫潤如玉的質感。這種瓷器色澤乳白,透光性極佳,仿佛能夠映照出雪域高原的純淨,因而有著“薄如紙、白如玉、明如鏡、聲如磬”的美譽。 


圖為(wei) 學徒手繪瓷片 攝影:隋藝斐 

  此外,其藝術價(jia) 值還體(ti) 現在犛牛骨瓷器的圖案與(yu) 設計上。每一件犛牛骨瓷器,都是藝術家們(men) 對西藏傳(chuan) 統文化的一次深情致敬。從(cong) 唐卡中的佛像到藏式吉祥圖案,從(cong) 高原的岩畫藝術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這些元素被巧妙地繪製在瓷器上,使得每一件作品都成為(wei) 了講述西藏曆史和故事的藝術佳品。 


圖為(wei) 複刻了《步輦圖》的瓷片 攝影:隋藝斐 

  創新文化中的“致富經” 

  犛牛骨質瓷的生產(chan) 原材料是食用後丟(diu) 棄的犛牛骨。這些廢骨本來會(hui) 成為(wei) 生活垃圾,蓮華之寶公司通過把犛牛骨“變廢為(wei) 寶”,不僅(jin) 減少了環境汙染,還為(wei) 農(nong) 牧民帶來了好處,農(nong) 牧民通過收集和變賣廢棄犛牛骨能獲得一定的經濟收入。


圖為(wei) 繪有吉祥八寶的犛牛骨瓷餐具 攝影:隋藝斐 

  這種創新性的廢物利用方式,不僅(jin) 提升了犛牛骨的經濟價(jia) 值,還為(wei) 西藏的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和經濟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蓮華之寶公司發揚了西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還一舉(ju) 兩(liang) 得地實現了對廢棄物的高效利用,同時促進了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圖為(wei) 學徒作品 攝影:隋藝斐 

  據了解,西藏城發蓮華之寶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是目前西藏唯一一家以陶瓷為(wei) 載體(ti) ,以傳(chuan) 承和推廣優(you) 秀中華文化為(wei) 願景,致力於(yu) 為(wei) 國內(nei) 外進藏遊客提供國禮級高端瓷器的文化發展公司。公司總投資額達5.6億(yi) 元,產(chan) 品以銷售歐美及東(dong) 南亞(ya) 市場為(wei) 主,國內(nei) 旅遊市場為(wei) 輔,預計年銷售總額8億(yi) 元。2022年5月經自治區教育廳授牌“產(chan) 教融合教育基地”榮譽牌,目前已培養(yang) 藏族大學生並解決(jue) 本地就業(ye) 151人,2023年5月中旬達產(chan) 後解決(jue) 本地就業(ye) 420人。(新利平台 記者/隋藝斐) 

(責編: 郭爽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