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西藏日喀則:金秋青稞麥飄香 顆粒歸倉“豐”景美

發布時間: 2024-09-18 11:50:00 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金秋時節,西藏自治區各地陸續迎來青稞的成熟與(yu) 收割。世界青稞之鄉(xiang) 日喀則田間地頭到處是麥穗金黃、麥浪起伏,忙碌一年的農(nong) 民們(men) 開鐮收割,確保青稞顆粒歸倉(cang) ,田間一派繁忙的收割景象。


圖為(wei) 日喀則市白朗縣洛江鎮洛江村秋收場麵 攝影:趙振宇

  每年的這個(ge) 時節,對於(yu) 莊稼人來說,都是疲憊又開心的,一季碩果,終於(yu) 豐(feng) 收。在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白朗縣洛江鎮洛江村,歐珠一家正在自家的青稞田裏繁忙收割。“以前我們(men) 收青稞的時候隻能自己彎著腰一刀刀地割,現在物質生活提高了,我們(men) 家也買(mai) 了專(zhuan) 業(ye) 的農(nong) 具,不僅(jin) 人省力了,收割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歐珠不僅(jin) 是熟練的農(nong) 具駕駛員,更是一位極有智慧的“發明家”。為(wei) 了提高收割效率,歐珠在收割機的一側(ce) 加裝了一個(ge) 手動小耙子,機器每收割2—3米,歐珠就將小耙子提起一次,這樣農(nong) 具割下來的青稞就自然成為(wei) 了一小堆。作為(wei) 最接近土地的人,像歐珠一樣的農(nong) 民“發明家”在傳(chuan) 統智慧和經驗的基礎上為(wei) 這片土地注入了更多新時代活力,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發揮更大作用。


圖為(wei) 正在青稞田裏駕駛農(nong) 具的歐珠 攝影:王淑

  同樣的“豐(feng) ”景,在日喀則市江孜縣江熱鄉(xiang) 江熱村,許多村民們(men) 正在村中唯一的“牧民”巴桑的青稞田裏幫忙收割,這與(yu) 大部分以家庭為(wei) 單位的收割場麵完全不同。

  江熱村是純農(nong) 業(ye) 村,但每家每戶也都會(hui) 有幾頭羊或者幾頭牛,平常村民們(men) 都以農(nong) 活為(wei) 主,牲畜們(men) 反而成為(wei) 了甜蜜的“負擔”。為(wei) 了解決(jue) 農(nong) 忙時無法顧及牲畜的情況,江熱村的巴桑成為(wei) 了全村的“牧民”,家家戶戶的牛羊都由巴桑來統一“管理”,巴桑家的農(nong) 活也都由江熱村全村的村民承擔。每到春耕或者秋收時,全村村民都第一個(ge) 集體(ti) 幫助巴桑春播和秋收。正是有這種最質樸的相互幫助,江熱村才會(hui) 收獲一年的快樂(le) 與(yu) 富足。


圖為(wei) 日喀則市江孜縣江熱鄉(xiang) 江熱村正在幫助巴桑幹農(nong) 活的村民 攝影:王淑

  “我家有52畝(mu) 地,留足口糧後光靠地的收入一年是三萬(wan) 元左右,與(yu) 去年相比,今年的產(chan) 量應該不會(hui) 差。”格桑是江熱村村民,站在兒(er) 子給自己新買(mai) 的電動汽車旁,向我們(men) 介紹著近年來青稞的銷售情況。“過去種青稞,大部分是為(wei) 了自給自足留足口糧,現在種出來青稞,能夠製成青稞酒、青稞餅幹、青稞酸奶等產(chan) 品,產(chan) 品和銷售渠道寬了,農(nong) 民們(men) 的收入自然也就高了。”


圖為(wei) 日喀則市江孜縣江熱鄉(xiang) 江熱村正在幫助巴桑幹農(nong) 活的村民 攝影:趙振宇

  飄香的秋日一片金黃,一台台收割機正在青稞田裏往來穿梭。2023年,西藏青稞產(chan) 量達84.36萬(wan) 噸,播種麵積達222.87萬(wan) 畝(mu) ,累計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430萬(wan) 畝(mu) ,青稞良種覆蓋率達到93%,主要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1%以上。

  豐(feng) 收的秋日一片繁忙,一戶戶農(nong) 家正在田間地頭搶抓農(nong) 時。守護好人民群眾(zhong) 的“米袋子”,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日喀則的好“豐(feng) ”景為(wei) 西藏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新利平台 記者/王淑 趙振宇)

(責編: 郭爽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