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處是連綿高聳的山巒,近旁是一望無際的草甸,行車在219國道西藏段,旅行者在感慨天地廣闊的同時,心中不免升起一分寂寥之情。不過,在219國道5000公裏處,有一座小巧的二層驛站正靜靜等候,隨時準備用真摯熱情的服務溫暖每一位旅客的心。它就是瑪不錯遺址服務區紅石榴驛站。
圖為(wei) 驛站旁山嶺、草甸相伴的219國道 攝影:蔣馨悅
圖為(wei) 瑪不錯遺址服務區紅石榴驛站 攝影:蔣馨悅
瑪不錯遺址服務區紅石榴驛站位於(yu)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康馬縣嘎拉鄉(xiang) 境內(nei) ,於(yu) 2023年10月1日建成並投入使用,站內(nei) 各種便利的設施、貼心的服務一應俱全。躺椅、WIFI、氧氣罐、熱水、簡易廚房、洗衣機、急救藥品、公共廁所、信息谘詢……驛站想旅客之所想,急旅客之所急,盡己所能為(wei) 來往的遊客提供便利。
圖為(wei) 旅客在驛站內(nei) 洗衣、做飯 圖片由驛站提供
“僅(jin) 在過去一年,驛站的接待人數已經達到2萬(wan) 餘(yu) 人,旺季時,驛站每天都要接待近百人,各民族旅客都到這裏享受免費的服務,人人都說在驛站像家一樣溫暖。”康馬縣嘎拉鄉(xiang) 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鄉(xiang) 長董昌鑫介紹說。
驛站的服務好不好,被服務的旅客最知道。登上驛站二樓,廣東(dong) 小夥(huo) 小七(化名)和湖南小夥(huo) 小宇(化名)正在休息區歇腳。二人結伴沿219國道滇藏段自駕遊,經曆了一路的顛簸疲憊後,來到驛站,簡直像是發現了“新天地”。“我覺得這種驛站應該多一點”,“特別方便”,“驛站的藏族小夥(huo) 子很害羞,但是介紹設施特別熱情”,當他們(men) 談起驛站的好處,稱讚的話說都說不完。相信,在驛站短暫的停留足以溫暖他們(men) 接下來的旅途。
圖為(wei) 旅客小七(左)和小宇(右) 攝影:西藏自治區網信辦 格桑
為(wei) 了提升驛站的服務水平,更好幫助來往219國道的旅客,驛站還特別招收了嘎拉鄉(xiang) 轄區內(nei) 的2名大學生,專(zhuan) 職負責驛站服務。2024年夏,剛從(cong) 西藏農(nong) 牧學院畢業(ye) 的丹增旺紮來到驛站工作。每天早上,丹增和同事們(men) 將驛站裏裏外外打掃幹淨,用最好的麵貌迎接過路旅客。除了回答旅客的谘詢,丹增還會(hui) 主動為(wei) 他們(men) 介紹康馬縣內(nei) 的特色景點,讓他們(men) 的康馬之旅再添難忘回憶。在幫助他人的同時,這份工作也為(wei) 丹增帶來了快樂(le) ,“在這裏工作很簡單,每天見到不同的人,和他們(men) 聊天,挺不錯的。”
圖為(wei) 在驛站專(zhuan) 職服務的大學畢業(ye) 生白瑪格桑(左)和丹增旺紮(右) 攝影:蔣馨悅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xi) 、相互幫助,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 建設像瑪不錯遺址服務區這樣的紅石榴驛站正是西藏增進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基礎舉(ju) 措。饑寒時的一杯熱水,困乏時的一張躺椅,風雨時一片堅實的屋簷,困惑無助時來自同胞的友善笑臉,民族團結就融在這平凡卻最溫暖的一點一滴之中。(新利平台 實習(xi) 記者/蔣馨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