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訊 天高雲(yun) 淡,秋高氣爽。在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亞(ya) 東(dong) 縣堆納鄉(xiang) 地頭田間,一片片金色的田野構成了高原別樣的畫麵,沉甸甸的稻穗隨風浮動,呈現出一幅美麗(li) 的秋收“豐(feng) ”景。連日來,堆納鄉(xiang) 8個(ge) 行政村全麵展開青稞“喜馬拉23號”收割工作。
圖為(wei) 青稞“喜馬拉23號”在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亞(ya) 東(dong) 縣堆納鄉(xiang) 豐(feng) 收
今年是亞(ya) 東(dong) 縣堆納鄉(xiang) 推廣青稞“喜馬拉23號”品種的第三年。2022年,由日喀則市農(nong) 研中心研發的青稞“喜馬拉23號”在堆納鄉(xiang) 古汝村展開試種。相較於(yu) 本地品種,青稞“喜馬拉23號”有麥穗大、飽滿度高、色澤光亮、產(chan) 量較高等特點。自推廣以來,在日喀則市農(nong) 研中心和亞(ya) 東(dong) 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的全麵指導下,堆納鄉(xiang) 根據前期古汝村試種成果,在全鄉(xiang) 範圍內(nei) 展開推廣宣傳(chuan) 和播種意願調查等工作,並根據群眾(zhong) 意願,推廣範圍逐步實現全鄉(xiang) 覆蓋,播種麵積從(cong) 2023年度80畝(mu) 逐步提高至520餘(yu) 畝(mu) ,在堆納各村得到了較好的推廣。
為(wei) 打牢青稞增產(chan) 組合拳,提高青稞增產(chan) 第二關(guan) ,今年以來,在市農(nong) 研中心技術指導下,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和科學技術局、鄉(xiang) 農(nong) 牧綜合服務中心技術人員多次深入田間地頭,通過實地查看、交叉對比、隨機抽查等方式,對每戶種植麵積、播種時間、種子播量、播種密度、施肥等基本情況展開了全麵監測,並根據每戶不同情況,針對性展開了除草、灌水、施肥、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指導,確保全鄉(xiang) 糧食生產(chan) 從(cong) 種植到田間管理、保苗到灌溉、病蟲防治到除草施肥得到全麵保障。同時,及時抓住青稞作物測產(chan) 最佳時期,通過每個(ge) 田塊選取3-5個(ge) 樣方的隨機采樣方式,對青稞“喜馬拉23號”及當地品種青稞長勢、每平穗數、穗粒數、穗高度等開展抽樣測產(chan) 調查工作。
圖為(wei) 農(nong) 業(ye) 技術人員在田間開展種植監測
為(wei) 確保顆粒及時歸倉(cang) ,確保穩步增收,堆納鄉(xiang) 技術人員在經常性深入田間地頭查看青稞成熟度、測量青稞產(chan) 量等工作基礎上,組織群眾(zhong) 根據天氣變化和青稞成熟度,做到成熟一塊、搶收一塊,確保秋收不受極端天氣影響。同時,以助農(nong) 秋收誌願服務活動為(wei) 抓手,積極助力弱勞力群眾(zhong) 開展助農(nong) 秋收誌願服務活動,解決(jue) 無勞力戶秋收難題,確保每一粒糧食都能按時顆粒歸倉(cang) 。根據9月測產(chan) ,520畝(mu) “喜馬拉23號”品種青稞,預計產(chan) 量達29萬(wan) 斤,單產(chan) 達560斤,相比去年單產(chan) 量提高了80斤左右。(新利平台 記者/趙振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