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是對口援藏30周年。8月27日,第四次對口支援西藏工作會(hui) 議在拉薩召開。新利平台記者采訪了多位全國對口支援西藏先進個(ge) 人,共同聆聽他們(men) 在雪域高原上的奮鬥故事,共同傳(chuan) 揚“革命理想高於(yu) 天”的“援藏精神”。
“九年援藏情,一生西藏情”“我們(men) 沒有理由不留下來援藏”“援藏事業(ye) 需要有人幹,需要一代代幹下去”……來自五湖四海的援藏幹部,心向著同一個(ge) 地方,凝心聚力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西藏。這是他們(men) 持續30年來的熾熱初心,也是他們(men) 接續奮鬥的共同目標。
對口支援西藏,是先富幫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重大舉(ju) 措,是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優(you) 越性的集中體(ti) 現。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以更大力度、更實舉(ju) 措謀劃和推進對口支援西藏工作,開創了對口援藏工作新局麵。期間,湧現出許多援藏先進個(ge) 人,他們(men) 以真心真情真誠真幹,為(wei) 這片雪域高原點染出一抹繽紛的亮色。
高原上的脫貧攻堅戰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guan) 情,援藏幹部們(men) 一片真心獻高原,始終堅持民生為(wei) 上,提升百姓的幸福感。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西藏自治區那曲市,高原風景美輪美奐,但卻不能忽視其空氣含氧量僅(jin) 為(wei) 平原地區的一半,年平均氣溫在零攝氏度以下,暴雨、冰雪頻繁的現實。
2016年7月,作為(wei) 浙江省台州市第八批援藏幹部人才領隊的馬奇華,奔赴那曲市嘉黎縣開啟了為(wei) 期三年的援藏工作。那時正是嘉黎縣脫貧攻堅的關(guan) 鍵三年,馬奇華以產(chan) 業(ye) 援藏為(wei) 突破,將輸血變造血,為(wei) 打贏脫貧攻堅貢獻援藏力量。回憶起那段時光,馬奇華感慨道:“那三年,我跟當地的幹部群眾(zhong) 都打成了一片,我打心底把藏族同胞都當作了我的親(qin) 人。”在他看來,對口支援西藏不僅(jin) 要給予當地項目上的支持,更要加強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要樹立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理念。
圖為(wei) 馬奇華(藍色衣服者)在工作中 供圖:嘉黎縣應急管理局
國家能源集團第九批援藏幹部閆楠回憶起2019至2022年在那曲市聶榮縣的援藏經曆,感歎道:“我們(men) 趕上了一個(ge) 特別榮耀的時刻。”2019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2020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也是脫貧攻堅決(jue) 勝之年;2021是“十四五”規劃開局,更是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之年……作為(wei) 這一任期的援藏幹部,從(cong) 前輩手中接過接力棒的閆楠感覺到了沉甸甸的使命和責任。為(wei) 幫助牧區因地製宜轉變生產(chan) 方式,閆楠和他的同事們(men) 一邊為(wei) 老百姓做工作講道理,為(wei) 他們(men) 的牛草料上保險,一邊積極引導致富帶頭人參與(yu) 到集體(ti) 經濟中 來。經過當地幹部和群眾(zhong) 的共同努力,2019年1月,經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聶榮縣正式脫貧“摘帽”。
圖為(wei) 閆楠(中)在新能源大基地基建現場工作 受訪者供圖
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隊伍
提升西藏發展“造血”動能,變“授之以魚”為(wei) “授之以漁”始終是援藏幹部們(men) 需要攻克的難關(guan) 。河北省對口支援西藏阿裏地區30年來,源源不斷地向祖國邊陲輸送優(you) 秀的醫療人才,作為(wei) 河北省第七批援藏幹部杜輝便是其中一員。援藏期間,杜輝迎接了3000多個(ge) 新生命平安誕生,指導搶救危重患者80餘(yu) 例,完成阿裏地區第一例子宮肌瘤剝除手術;建立三級醫師查房製度,提高診療水平。他和其他援藏幹部們(men) 將新的技術帶上高原,有效助力阿裏地區衛生醫療事業(ye) 的發展,當地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高。
2015年,杜輝(左一)在阿裏地區人民醫院為(wei) 患者做檢查供圖:河北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隊(河北日報資料圖)
距離阿裏地區1100多公裏的日喀則市,同樣迎來了一支“帶不走”的教育隊伍。2018年8月,譚景柱作為(wei) 國家“組團式”教育援藏人才進藏支教,2022年他在三年援藏期滿後又主動申請延期。譚景柱在持續開展和鞏固集備集研、課程開發、課題論文研究等教學科研工作的基礎上,加大了受援學校本地優(you) 質教師的培養(yang) 儲(chu) 備力度,以打造一支能夠長期紮根西藏、服務西藏教育事業(ye) 的“帶不走”的優(you) 秀教師隊伍為(wei) 目標,為(wei) 受援學校教育教學水平持續提高和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如今在西藏日喀則市齊魯高級中學任職的譚景柱斬釘截鐵地說道:“我感受到了西藏的小孩對走出大山的渴望,感受到他們(men) 清澈求知的眼神,我們(men) 沒有理由不留下來援藏,我們(men) 需要留下來幫助他們(men) 實現願望。”
圖為(wei) 譚景柱正在與(yu) 當地學生交流 圖片來源:齊魯晚報
情係高原,援藏精神催奮進
30年來,雪域高原上一幕幕情真意切的援藏畫麵,切實煨暖了雪域兒(er) 女的心。作為(wei) 連續六年堅守在西藏山南開展援藏工作的湖南省援藏幹部,餘(yu) 前廣同其他援藏幹部和當地幹部群眾(zhong) 因地製宜、艱苦奮鬥、齊心協力,共同推動山南市經濟社會(hui) 各項事業(ye) 持續發展。西藏需要援藏幹部,援藏幹部同樣需要西藏。2019年,結束六年援藏的他感慨萬(wan) 千:“從(cong) 向往西藏到支援西藏到愛上西藏到感恩西藏,可以說我和西藏的緣分不淺。愛上西藏,是因為(wei) 和當地幹部群眾(zhong) 結下了很深厚的友誼;感恩西藏,是因為(wei) 在那裏可以錘煉堅強的黨(dang) 性,增長實幹的本領,向西藏人民學習(xi) 很多東(dong) 西。”
圖為(wei) 2013年冬餘(yu) 前廣乘坐拖拉機下鄉(xiang) 駐村 受訪者供圖
援藏精神是薪火相傳(chuan) 的精神,是革命理想高於(yu) 天的精神。同在2019年,天津市第九批援藏幹部董衛軍(jun) 踏上了昌都市貢覺縣這片土地。援貢三年,碩果累累,因無法割舍對貢覺縣的情感,董衛軍(jun) 義(yi) 無反顧向組織申請再援藏三年。如今,在昌都貢覺五年多的他,始終把人民群眾(zhong) 放在心尖,也見證了西藏翻天覆地的變化,“很欣慰,群眾(zhong) 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
圖為(wei) 董衛軍(jun) 正在昌都市貢覺縣工作 圖片來源:網信貢覺
無數援藏幹部紮根雪域,以時間為(wei) 證,一片赤心照高原。作為(wei) 中組部第七批、第八批和第九批援藏幹部,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hui) 援藏幹部程兵峰傾(qing) 注九年光陰,走遍了西藏全部74個(ge) 區縣中的69個(ge) ,身體(ti) 力行地譜寫(xie) 了援藏工作的雪域高歌。他笑稱:“我與(yu) 西藏的感情相當於(yu) 是三生三世的感情了。”水利工作是民生之需,能夠極大解決(jue) 群眾(zhong) 供水、灌溉、防洪、用電等問題。在他看來,隻有把自己的親(qin) 身感受、所有情感和力量投入其中,才能真正體(ti) 現出援藏精神來。
圖為(wei) 程兵峰調研昌都市冰湖災害防治工作圖片來源:中國水利
為(wei) 這片雪域高原的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一批批、一茬茬來自全國各省市、各行業(ye) 的援藏幹部,前赴後繼奔赴西藏各地,以心血和光陰澆築著這片土地,以奉獻無我之姿譜寫(xie) 著動人心弦的奮鬥詩篇,讓雪域高原不斷煥發出新時代榮光。
麵向未來,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擘畫了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wei) 藍圖。新時代對口援藏工作也必將在承擔對口支援任務的有關(guan) 省市、中央和國家機關(guan) 部門、中央企業(ye) 和廣大援藏幹部人才的攜手同心下開創新局。(新利平台 實習(xi) 記者/邊子捷 德吉卓瑪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