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袤的雪域高原上,有一位名叫甘丹平措的普通共產(chan) 黨(dang) 員,他以一顆赤誠之心,將自己的一生無私地奉獻給了這片土地和這裏的人民。他的足跡踏遍西藏林芝的山山水水,他的身影成為(wei) 當地百姓心中最溫暖的記憶。作為(wei) 他的黨(dang) 校同學,我有幸見證了他的點點滴滴。而今,我將這些珍貴的記憶凝結成文字,以此紀念這位高原上的忠誠守望者。
熱愛祖國:赤子之心映照雪山
甘丹平措出生於(yu) 西藏山南紮囊縣一個(ge) 被群山環抱的村莊,自幼在父母的熏陶下,對祖國懷有深厚的感情。家鄉(xiang) 的天空格外的藍,雲(yun) 朵似乎觸手可及,家鄉(xiang) 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信仰的虔誠,深深地烙印在他心中。甘丹平措的成長與(yu) 這片土地緊密相連。在那個(ge) 沒有太多現代化設施的年代,他卻有著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未來的憧憬。他知道,隻有通過學習(xi) 才能走出這片大山,去見識更廣闊的世界。1986年,甘丹平措考入中央民族大學文物與(yu) 博物館學專(zhuan) 業(ye) 。在求學之路上,他如饑似渴,展現出非凡的才華和堅韌的意誌。經過幾年大學生活,他不僅(jin) 在學術上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更在思想上不斷深化,堅定了對祖國的忠誠。他熱愛自己的民族,更熱愛這個(ge) 多民族的國家。他深知,每一個(ge) 民族都是祖國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隻有民族團結,國家才能繁榮昌盛。據甘平校友回憶,他不僅(jin) 學習(xi) 刻苦,為(wei) 人厚道,而且總是樂(le) 於(yu) 幫助別人,並以這種樂(le) 觀向上的人生態度感染著身邊每個(ge) 人。
1990年從(cong) 中央民大畢業(ye) 之後,他沒有選擇留在繁華的內(nei) 地城市,也沒有選擇留在首府拉薩,而是毅然來到林芝,成為(wei) 一名最基層的公務員,開啟了為(wei) 人民服務之路。他總是時刻牢記,作為(wei) 一名共產(chan) 黨(dang) 員,肩負的責任不僅(jin) 僅(jin) 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對人民的承諾。2009年,我和甘丹平措在中央黨(dang) 校西藏班相遇。在那裏,他如饑似渴地汲取養(yang) 分,提升理論素養(yang) ,拓寬國際視野,增強了對國際國內(nei) 大事的敏銳洞察力。他積極參與(yu) 我們(men) 支部的小組討論,勇於(yu) 發表自己的觀點,同時也虛心向他人學習(xi) 。我還記得甘丹平措和同學們(men) 講述當年去墨脫工作的驚險經曆,當時由於(yu) 道路被雨水衝(chong) 垮,他們(men) 不得不在墨脫被困了幾個(ge) 月。而當他講到墨脫終於(yu) 修通公路的時候,我能感受到他發自內(nei) 心深處的喜悅和激動之情。生於(yu) 斯長於(yu) 斯,西藏的每一個(ge) 變化都能讓他感到無比自豪和驕傲。在中央電視台和黨(dang) 校合作拍攝舞蹈節目的過程中,他的表現尤為(wei) 突出,至今我還能回想起當年大家一起跳舞時的歡聲笑語。在黨(dang) 校的學習(xi) 中,甘丹平措更加明確了自己的人生目標:為(wei) 西藏的發展努力貢獻自己的力量。
母校中央民大始終以甘丹平措為(wei) 榮。2021年,在70周年校慶上,民大指出“中央民族大學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累計為(wei) 黨(dang) 和國家培養(yang) 輸送了20萬(wan) 餘(yu) 名各民族優(you) 秀畢業(ye) 生……他們(men) 紮根邊疆、無私奉獻,已成為(wei) 黨(dang) 和國家特別是民族地區各行各業(ye) 的骨幹,為(wei) 維護國家統一、促進民族團結、維護邊疆穩固、服務脫貧攻堅等作出了重要貢獻。”並特別提到:“我校多名學生在國慶70周年、建黨(dang) 100周年等重大活動總結會(hui) 上受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切接見。一批優(you) 秀校友奮力拚搏在脫貧攻堅一線……甘丹平措等2位校友榮獲‘全國優(you) 秀縣委書(shu) 記’榮譽稱號。”在甘丹平措去世不久,民大於(yu) 2023年11月10日發來唁電,指出“甘丹平措同誌始終踐行我校‘美美與(yu) 共,知行合一’的校訓理念,為(wei) 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li) 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西藏做出了突出貢獻”,高度評價(jia) 了這位“傑出的校友代表”。
赤膽忠心:堅定信仰成燈塔
甘丹平措同誌的一生,是對黨(dang) 忠誠、為(wei) 民服務的典範。2023年9月初,我們(men) “www.easyfundingllc.com與(yu) 南亞(ya) 各國關(guan) 係的曆史與(yu) 現狀研究”課題組成員一行來到景色宜人的林芝市巴宜區,在時任巴宜區委書(shu) 記甘丹平措的陪同下,參觀調研了他主持修建的巴宜“紅旗頌”紅色研學主題教育聯展館。甘丹平措對我說,林芝是一個(ge) 旅遊資源豐(feng) 富的地方,但如何把紅色文化和旅遊結合起來,是他一直思考的問題。自2021年9月以來,在他的帶領下,林芝市巴宜區委立足八一鎮巴吉村、林芝鎮嘎拉村及老林芝縣委舊址,電影《雪山淚》取景地、“一麵國旗”故事發生地林芝鎮立定村等紅色資源,圍繞“黨(dang) 建領航、優(you) 勢驅動、先鋒巴宜”的工作思路,突出紅色資源賦能綠色產(chan) 業(ye) ,將全區紅色文化教學點、黨(dang) 建示範點、生態旅遊景區景點串點成線,推出“黨(dang) 性教育精品線、黨(dang) 建引領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線”,形成了4個(ge) 核心展覽館,2條精品線路,23個(ge) 教學點的“4+2+23”黨(dang) 性教育總體(ti) 布局。如今,林芝巴宜區“紅旗頌”已成為(wei) 挖掘紅色故事、開發紅色資源的成功案例。通過一個(ge) 個(ge) 鮮活的曆史故事、一件件熟悉而又珍貴的文物、一個(ge) 個(ge) 平凡而又高大的身邊人物,紅色主題聯展傳(chuan) 遞出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為(wei) 各族人民謀幸福,為(wei) 中華民族謀複興(xing) 的責任擔當,傳(chuan) 遞出各族人民團結友愛、手足相親(qin) ,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努力奮鬥的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這是最生動的黨(dang) 性教育,也是最好的課外學堂。
甘丹平措對黨(dang) 懷著一片赤膽忠心,他不僅(jin) 學理論,更重實踐。他在多個(ge) 崗位上曆練,無論是在教育部門還是在地方政府,都以滿腔的熱情和紮實的工作,贏得當地群眾(zhong) 的信任和尊敬。
心係百姓:俯首甘為(wei) 孺子牛
甘丹平措一年四季大多數時間都在最基層調研,隔三差五就去老百姓家裏拉家常,群眾(zhong) 的急難愁盼問題他總是想辦法高效率解決(jue) 。
如何讓群眾(zhong) 盡快拔掉窮根、過上好日子,是甘丹平措擔任工布江達縣委書(shu) 記期間最牽掛的事。經過廣泛調研,他發現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和高原獨有的農(nong) 牧資源是工布江達縣待開發的“最大寶貝”。通過精心規劃和打造,巴鬆錯成功建成西藏首個(ge) 國家5A級風景區。之後,甘丹平措又積極與(yu) 企業(ye) 對接,帶動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搞起了全域旅遊,全縣1萬(wan) 多名群眾(zhong) 吃上了旅遊飯,年均增收2700餘(yu) 萬(wan) 元。在藏豬產(chan) 業(ye) 發展中,他親(qin) 自統籌,在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養(yang) 殖區搞現代加工業(ye) ,並想方設法引進有資質有水平的企業(ye) ,建設了西藏首個(ge) 現代化藏豬養(yang) 殖園區“巴河藏豬產(chan) 業(ye) 園”。在旅遊業(ye) 、藏豬養(yang) 殖業(ye) 等帶動下,工布江達縣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衝(chong) 上了2萬(wan) 元,走在西藏自治區前列,4363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可以說,在工布江達的8年多時間裏,甘丹平措把心血與(yu) 汗水都撒在了這片土地上。正如他自己在總結工布江達縣的履職實踐時所說,“幹部與(yu) 群眾(zhong) 走得有多近、群眾(zhong) 與(yu) 幹部就有多親(qin) ”“把黨(dang) 支部搬到牧區,讓黨(dang) 的旗幟跟著牛群走”“發展紅利,群眾(zhong) 享受;發展難題,我來破解”“共產(chan) 黨(dang) 員幹事情,一定要對得起群眾(zhong) ”,他始終牢記與(yu) 人民群眾(zhong) 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也是這樣身體(ti) 力行的,因此,他受到人民群眾(zhong) 由衷的信任與(yu) 愛戴。
在和甘丹平措聊天的過程中,你能時刻感受到他對老百姓的關(guan) 懷和熱愛。我還記得,當他帶我們(men) 參觀巴宜區東(dong) 南方向米瑞鄉(xiang) 玉榮增村附近的第穆摩崖石刻時,非常親(qin) 切地和玉榮增村村民聊起家常,詢問他們(men) 的收入情況等細節。我們(men) 發現摩崖石刻周圍的基礎設施建設還很薄弱,交通十分不便,且周圍也沒有相應的小賣部等設施售賣文旅產(chan) 品和飲料食品等,玉榮增村的村民並沒有從(cong) 摩崖石刻這一珍貴的曆史文物中獲得額外的經濟效益。這時村民又帶我們(men) 去石刻附近與(yu) 藏醫藥相關(guan) 的石磨等曆史文物古跡參觀並介紹相關(guan) 情況。隨後甘丹平措在聊天時提到,一定要在保護好文物的前提基礎上,充分開發利用好摩崖石刻這一珍貴文物資源,以此帶動當地旅遊產(chan) 業(ye) 的發展,讓當地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
一天晚上,甘丹平措邀我們(men) 去他家中做客,品嚐巴宜當地老百姓種植的藍莓,他手捧著又大又圓的藍莓,開心地說,因為(wei) 我們(men) 西藏的日照充分,這果子的外形格外飽滿,和內(nei) 地的藍莓一樣好吃啊!甘平介紹說,當時藍莓種植戶雖然獲得了大豐(feng) 收,但卻在銷路問題上遇到困難,眼看藍莓就要爛在地裏,他就發動周圍的黨(dang) 員幹部積極購買(mai) ,還四處往外推銷,最終這一批藍莓全部售完,沒有絲(si) 毫浪費。吸取了這次教訓後,他主動讓種植戶和超市等買(mai) 家建立長效聯係機製,保證當地農(nong) 民的藍莓在獲得大豐(feng) 收之後還能賣個(ge) 好價(jia) 錢。他就是這樣一個(ge) 人,永遠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2023年國慶期間,他的女兒(er) 從(cong) 成都來看爸爸,卻一眼都沒能見得上忙碌在基層調研的爸爸。11月8日,甘丹平措突然永遠離開了這個(ge) 世界,離開了深愛他的家人,離開了他的同事和朋友。
甘丹平措的逝世,讓無數人感到悲痛。宛如一顆流星,雖然短暫,卻劃破夜空,留下了不朽的光芒。他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更是光輝的一生。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ge) 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初心和使命。他的名字將被鐫刻在西藏發展的曆史長河中,他的故事將被這片土地上的人們(men) 傳(chuan) 頌,他的精神將激勵著人們(men) 為(wei) 了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努力。在這片他深愛的土地上,讓我們(men) 銘記他的貢獻,繼續他未竟的事業(ye) ,讓這片土地更加繁榮,讓這裏的人民更加幸福。(新利平台 文/梁俊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