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訊 11月28日上午,“在雲(yun) 端·我的援藏故事”涉藏州縣行宣講活動走進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龍縣,來自不同地區和不同崗位的7位援藏幹部結合自己的工作,向九龍縣縣級各部門和各鄉(xiang) 鎮的負責人,政法、教育、衛健、中小學生代表,以及成都市援藏和浙江省杭州市援建工作隊等200餘(yu) 人分享了自己的援藏故事。
圖為(wei) 分享會(hui) 現場 攝影:龍真多吉
據了解,從(cong) 2016年開始,成都市青白江區對九龍縣進行全域結對幫扶,青白江區14家醫療衛生機構、16所學校分別與(yu) 九龍縣19家醫療衛生機構、20所學校簽訂了全域結對幫扶協議,共派出對口支援幹部人才10批次404人,實施幫扶項目208個(ge) ,累計投入幫扶資金1.54億(yi) 元,帶動社會(hui) 投資4500餘(yu) 萬(wan) 元。八年來在教育幫扶、產(chan) 業(ye) 發展、促進就業(ye) 、醫療幫扶等方麵兩(liang) 地合作成果豐(feng) 碩、情誼也更加深厚。
圖為(wei) 援藏幹部 攝影:龍真多吉
九龍縣人大常委會(hui) 副主任確伍澤仁說:“很榮幸聆聽了七位援藏幹部分享的故事,用這樣的形式來宣講援藏故事特別好,一是可以讓老百姓懂得感恩,二是有助於(yu) 讓老百姓了解國家的援藏政策,三是有利於(yu) 促進民族團結,有利於(yu)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
圖為(wei) 與(yu) 會(hui) 人員在認真聆聽 攝影:龍真多吉
湯古鎮黨(dang) 委書(shu) 記邵發富說:“聆聽了七位援藏幹部分享的故事,令人十分感動也讓人心生敬意,自援藏工作啟動以來,許多援藏幹部來到涉藏州縣,充分發揚‘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援藏精神。對於(yu) 湯古鎮來說,先後有兩(liang) 名援藏幹部到鎮掛職,為(wei) 我們(men) 帶來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圖為(wei) 會(hui) 議一隅 攝影:龍真多吉
九龍縣呷爾鎮民族廣場社區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唐小清說:“今天聆聽了這些援藏人員的親(qin) 身經曆,我內(nei) 心久久不能平靜,因為(wei) 他們(men) 的經曆帶來的不僅(jin) 是感動,更是對奉獻、責任與(yu) 擔當的全新認知。尤其是聆聽了袁醫生在石渠時呼吸困難,去鄉(xiang) 下做義(yi) 診時暈倒,踩在地上感覺猶如踩在棉花上等工作經曆時,我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淚,因為(wei) 他們(men) 帶去的不僅(jin) 是先進的技術和理念,更是對這片高原深沉的愛與(yu) 關(guan) 懷,他們(men) 為(wei) 了涉藏州縣的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舍小家顧大家的這種精神和勇氣,讓我深感敬佩。”
圖為(wei) 援藏幹部在九龍縣民族廣場合影留念 攝影:龍真多吉
每一位援藏幹部宣講的每一個(ge) 生動鮮活的故事無不讓人熱淚盈眶,每一件取得的輝煌成績背後都是數以萬(wan) 計援藏幹部辛勤的付出,他們(men) 的真情實意感動著所有被幫扶過的人,也影響著一批又一批的援藏幹部奔赴高原。今天他們(men) 在宣講著昨天的故事,也同時續寫(xie) 著明天的新篇章。(新利平台 記者/龍真多吉 馮(feng) 重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