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訊 12月3日上午,“在雲(yun) 端·我的援藏故事”涉藏州縣行宣講活動走進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七位援藏幹部向當地幹部和群眾(zhong) 生動講述了他們(men) 的援藏故事。
圖為(wei) 分享會(hui) 現場 攝影:龍真多吉
石渠縣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部長土登說:“今天聆聽了我的援藏故事後,我心情很激動,且備受鼓舞。我們(men) 的援藏隊伍不僅(jin) 要承受高寒地區的艱苦環境,又要麵臨(lin) 兩(liang) 地分居和語言不通等諸多不利的環境,做了大量的工作,給涉藏州縣不但帶來了物質上的幫助,而且更帶來了精神上的鼓勵。作為(wei) 我們(men) 雲(yun) 端的幹部,下一步應該堅守自己的的崗位,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圖為(wei) 石渠縣縣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部長土登在接受記者采訪 攝影:龍真多吉
四川廣播電視台全媒體(ti) 技術中心主任助理、四川廣播電視台定點幫扶石渠縣駐村工作隊隊長李強說:“今天來到石渠縣作宣講的這七位援藏幹部是眾(zhong) 多援藏幹部中的典型代表,他們(men) 用最樸素的語言,傳(chuan) 達了最真摯的情感,他們(men) 講的這些點滴故事使我們(men) 在情感上引起了共鳴和共情,具體(ti) 的這種事例也給了我們(men) 很多的動力,以及工作上的思路。另外,我們(men) 四川廣播電視台和石渠縣結緣已有十年,我們(men) 先後有5批18名的隊員定點幫扶石渠縣,期間我們(men) 充分發揮省級媒體(ti) 的優(you) 勢,在宣傳(chuan) 領域打開突破口,以文化育人大力宣傳(chuan)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同時,把這種新時代石渠人的精神麵貌宣傳(chuan) 出去。”
石渠縣網絡安全和輿情中心主任雷闖說:“聆聽了援藏幹部的宣講故事,感受非常深刻,也比較激動,受到了很大鼓舞,下一步我將繼續紮根基層,為(wei) 石渠的發展添磚加瓦。”
圖為(wei) 宣講團成員袁莉 攝影:龍真多吉
宣講團成員袁莉說:“能夠回到石渠做這次宣講,非常激動,當要前往石渠的時候,我發現自己除了激動之外,更多的是一種回家的感覺。到石渠縣看一看當年自己住過的宿舍、見一見當年的同事,今天站在宣講台上看見台下那些熟悉的麵孔,感覺時間仿佛又回到了對口支援的那些年。能為(wei) 石渠縣醫療建設做一些事,我感到非常高興(xing) 。”
圖為(wei) 宣講團援藏幹部代表在石渠縣金犛牛雕塑前合影留念 攝影:龍真多吉
據了解,自2001年起,成都市金牛區與(yu) 石渠縣建立對口支援關(guan) 係;2012年起金牛區結對幫扶石渠縣,累計選派7批次191名工作人員駐點援助,十多年來,金牛區共投入財政資金4億(yi) 元,吸納社會(hui) 資金8190元,完成項目286個(ge) 。在石渠縣,處處能看到與(yu) 金牛區有關(guan) 的事物,在石渠有一首歌叫《金石一家親(qin) 》、有一條街叫金牛街、有一座雕塑叫金犛牛雕塑等等。在這一茬接一茬,一批接一批的金牛區工作隊的支援幫扶下,現如今石渠縣的經濟社會(hui) 正邁向高質量發展,也譜寫(xie) 著一個(ge) 個(ge) 的感人故事。(新利平台 記者/龍真多吉 馮(feng) 重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