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共同見證:“兩路”精神育人園正式開園

發布時間: 2024-12-21 09:58:00 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12月20日,“兩(liang) 路”精神育人園在重慶交通大學南岸校區正式開園,來自有關(guan) 單位、兄弟院校、“兩(liang) 路”築路英雄後代、新聞媒體(ti) 、企業(ye) 、校友代表等80餘(yu) 名嘉賓,共同見證了“兩(liang) 路”精神育人園開園。


圖為(wei) 重慶交通大學“兩(liang) 路”精神育人園開園揭幕儀(yi) 式現場

  因修築川藏公路需要,1951年,在毛澤東(dong) 、朱德、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chan) 階級革命家關(guan) 心關(guan) 懷下,經西南軍(jun) 政委員會(hui) 批準,創立西南交通專(zhuan) 科學校即重慶交通大學的前身。這是新中國第一批交通類高校,川藏公路修建司令部政委穰明德任首任校長。

  2024年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作出“兩(liang) 路”精神重要批示10周年,也是川藏、青藏公路通車70周年。重慶交通大學作為(wei) “兩(liang) 路”精神的傳(chuan) 承者、弘揚者和踐行者,肩負著重要使命。開園儀(yi) 式上,重慶交通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宮輝說,彌足珍貴的“兩(liang) 路”精神是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生動實踐,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精神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宮輝回顧了學校因“兩(liang) 路”而生、因“兩(liang) 路”而興(xing) ,築路和辦學先輩們(men) 堅持“邊幹邊學、邊學邊幹”的奮鬥故事,各個(ge) 年代的重慶交大人不怕困難、克服艱險,服務國之重器、彰顯使命擔當的勵誌故事,以及重慶交大傳(chuan) 承弘揚“兩(liang) 路”精神“七個(ge) 一”工程的生動實踐及在教學、科研和育人領域取得的成效。


圖為(wei) 產(chan) 學研合作單位捐贈鳴謝儀(yi) 式

  史料實物捐贈環節,川藏公路建設者、十八軍(jun) 老戰士降邊嘉措向學校捐贈了他親(qin) 自撰寫(xie) 的關(guan) 於(yu) “兩(liang) 路”精神的書(shu) 籍。學校首任校長穰明德之子穰玉武向學校捐贈了參加川藏公路修建的蘇聯專(zhuan) 家、工程師別路·包羅多夫給老校長的書(shu) 信及照片。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將軍(jun) 之女慕曉峰、慕翠峰向學校捐贈了傳(chuan) 記圖書(shu) 《天路·慕生忠》。高原凍土專(zhuan) 家武憼民之子武小勇向學校捐贈了武憼民先生的珍貴照片。


圖為(wei) 開園儀(yi) 式現場

  產(chan) 學研合作單位捐贈鳴謝儀(yi) 式上,學校收到了來自運管88級、路橋90級、路2000級校友為(wei) 支持“傳(chuan) 承紅色基因 弘揚‘兩(liang) 路’精神”銀發宣講團的慷慨捐款,交大安科院、中國銀行南岸支行、湖南校友會(hui) 為(wei) “兩(liang) 路”精神專(zhuan) 項基金捐贈的愛心善款,以及中國華西設計、親(qin) 禾投資、中交智高、光影傳(chuan) 奇、海南校友會(hui) 、信息校友會(hui) 為(wei) “兩(liang) 路”精神育人園提供的冠名座席支持。

  “兩(liang) 路”精神育人園規劃建設麵積約1萬(wan) 平方米,分為(wei) 室外體(ti) 驗區與(yu) 室內(nei) 展館兩(liang) 大部分,集曆史、文化、藝術、科技於(yu) 一體(ti) ,通過曆史場景複原、珍貴實物展示,充分運用AI、VR、AR智慧導覽係統,將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感官結合,全方位、沉浸式、互動式展示“兩(liang) 路”建設場景、“兩(liang) 路”人物故事、新時代“兩(liang) 路”精神實踐場景等,讓參觀者身臨(lin) 其境感受“兩(liang) 路”建設的艱辛曆程和偉(wei) 大成就。

  儀(yi) 式現場,與(yu) 會(hui) 人員還參觀了育人園景觀石、上世紀50年代老校門、慕生忠紀念台、天下第一道班、通車典禮浮雕牆、兩(liang) 路通車紀念碑、開路先鋒牆、“三不倒”精神展陳牆、尋跡川藏線、天路72道拐以及室內(nei) 展廳等景觀場所。

  未來,育人園將作為(wei) 學校思政課實踐的教學基地、幹部師生教育培訓的重要場所、社會(hui) 各界學習(xi) 調研“兩(liang) 路”精神的重要陣地,力爭(zheng) 打造成為(wei) 具有交通行業(ye) 特質、重慶交通大學特色的思政工作品牌和全國有影響力的“兩(liang) 路”精神育人文化名片。(新利平台 記者/楊加才讓)

(責編: 於超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