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參與(yu) 家鄉(xiang) 抗震救災工作,能多盡一份力就多盡一份力。”西藏定日6.8級地震發生以來,在黨(dang) 和政府的領導下,各級各地救援力量迅速馳援西藏地震災區,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shang) 亡,有力保障了受災群眾(zhong) 的日常生活。與(yu) 此同時,受災群眾(zhong) 也在積極開展自助互助,為(wei) 扶危濟困、重建家園而努力。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定日縣措果鄉(xiang) 吉翁村在這次地震中受災較重,村裏300多戶房屋無一幸免,全部坍塌。該村村民桑吉尼瑪妹妹的一對雙胞胎孩子被壓在廢墟下,在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幫助下成功救出。桑吉尼瑪全家七口人劫後逃生。
今年39歲的桑吉尼瑪是青藏集團公司的一名職工,負責拉林鐵路的養(yang) 護工作,他是村裏走出來的第一位鐵路工人。熱心、善良是同事們(men) 對他的評價(jia) 。
地震發生時,他遠在距離家鄉(xiang) 800多公裏之外。得知發生地震消息後,他十分焦急,立即撥打了家人電話,好在20分鍾後,短暫中斷的通信得以恢複,他與(yu) 家人取得了聯係,當即作出了回家的決(jue) 定。
桑吉尼瑪在拉薩購買(mai) 了軍(jun) 大衣、棉鞋、棉帽、掛麵、罐頭、壓縮幹糧、消毒液、止血藥等物品裝滿汽車,淩晨三點到達村裏,看著麵目全非的村子,他顧不上休息,第一時間把購買(mai) 的物資分發給了有需要的鄉(xiang) 親(qin) 們(men) 。
“靠著黨(dang) 的好政策,我有了工作拿著國家的工資,在家鄉(xiang) 受難之時,應該做出貢獻。”桑吉尼瑪說。地震發生後,他還陸續收到了所在單位同事以及好友的愛心捐款,他把這些善款挨家挨戶送給了地震中失去親(qin) 人的7戶家庭。
“我知道全國各地的人們(men) 都很關(guan) 心我們(men) 災區,大家通過不同方式表達自己的心意,作為(wei) 村裏不多的年輕人我要發揮自己的作用。”桑吉尼瑪回村後,幫著村裏的老人搭帳篷;開車去50多公裏外的縣城幫助罹難鄉(xiang) 親(qin) 的家人們(men) 購買(mai) 酥油供品、藏香;為(wei) 慢性病鄉(xiang) 親(qin) 尋找藥品……桑吉尼瑪竭盡所能地忙前忙後,從(cong) 早上8點一直要忙到淩晨1點。他說,我相信我的家鄉(xiang) 一定會(hui) 好起來的。
距離桑吉尼瑪所在村子55公裏處的協格爾鎮林嘎薩巴村,同樣忙碌的巴桑次仁隻有26歲,是一名工作兩(liang) 年的鐵路線路工。地震發生當天,巴桑剛好調休在家。
林嘎薩巴村距離震中較遠,但300多戶房屋也不同程度出現裂紋。村民全部入住帳篷。
“隻要大家齊心協力一起努力,沒有跨不過去的坎。”年輕的巴桑成了村裏卸物資、修路、搭建帳篷的主要力量。
“地震後3個(ge) 小時左右,救援隊員就陸續到達了。”巴桑說村裏老人熱淚縱橫,嘴裏念叨,房屋倒塌人不能倒,有共產(chan) 黨(dang) 在,我們(men) 的家就還在。
巴桑在卸物資的過程中,見到了來自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以及西藏本地的個(ge) 人、企業(ye) 捐贈的物資。巴桑動情地說,雖然我們(men) 這裏發生了的災害,但那一刻我感到特別幸福,很溫暖,天災無情人有情這句話我讀懂了,人間真的是有真情。
巴桑如此動情,還緣於(yu) 他在現場見證了很多感動:他看到各方力量徒手救出被埋壓的群眾(zhong) ,看到茶館老板為(wei) 附近醫院的病人免費送藏麵、甜茶,看到縣裏開餐館的個(ge) 體(ti) 戶自發到重災區為(wei) 受災群眾(zhong) 做飯,看到受到驚嚇的鄉(xiang) 親(qin) 們(men) 互相鼓勵,看到村裏的男女老少自覺承擔起相應的工作……一幕幕溫暖的場景都令他潸然淚下。
巴桑已經向村裏遞交了前往鄰村重災區支援的申請書(shu) ,和他一樣遞交申請書(shu) 的青年還有20多個(ge) 。
高原的寒冬,寒風如刀割般凜冽,吹在身上冰冷刺骨。然而,如同巴桑和桑吉尼瑪所在的村子一樣,西藏地震災區的村子裏都洋溢著陣陣暖意……(新利平台 通訊員/袁昌玲 記者/王淑 劉莉 陳浩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