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是少數民族聚集區,這裏有豐(feng) 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神奇美麗(li) 的自然風光。新時代的春風吹綠了甘南大地,生活在甘南大草原的各族人民用勤勞的雙手播撒幸福生活的種子。
自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創建工作啟動以來,迭部縣委、縣政府高位謀劃、高端引領,各級各部門整體(ti) 聯動,全麵落實《甘肅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規劃綱要》《甘南州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州實施意見》《迭部縣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實施方案》部署要求,以實施“九大工程”為(wei) 引領,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機關(guan) 、進企業(ye) 、進鄉(xiang) 鎮、進社區、進學校、進寺廟、進軍(jun) (警)營、進醫院”活動。在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活動中,緊緊圍繞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主題,以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為(wei) 主線,推動長足發展和長治久安,與(yu) 全國、全省、全州同步實現小康社會(hui) 。
充分發揮迭部紅色文化、生態資源和民俗文化等多元化發展優(you) 勢,以“文化引領”為(wei) 抓手,全麵調動各部門、各行各業(ye) 挖掘特色文化資源,出版了《白龍江流域藏族文化叢(cong) 書(shu) 》《十世班禪大師在迭部》《紅色記憶——紅軍(jun) 長征在迭部史料選集》《紅色信仰記憶紀念郵冊(ce) 》《迭部老紅軍(jun) 紀念冊(ce) 》等書(shu) 籍,編排了《開倉(cang) 放糧》《鐵吾尕巴》《洛大姑娘》等具有地域特色、民族團結及軍(jun) 民魚水的文藝節目,為(wei) 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e) 注入特色。
投入50萬(wan) 元專(zhuan) 項經費,為(wei) 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e) 營造氛圍。益哇溝口至臘子口二級沿線設立了藏漢雙語永久性宣傳(chuan) 牌7個(ge) ;五場至臘子口沿路的渡槽上張貼了雙語宣傳(chuan) 標語20餘(yu) 處;縣城街道兩(liang) 側(ce) 的燈箱廣告上張貼了雙語宣傳(chuan) 標語150餘(yu) 處;電尕至五場沿路的固定宣傳(chuan) 碑上張貼雙語宣傳(chuan) 噴繪20餘(yu) 處。向廣大群眾(zhong) 發放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甘南州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知識手冊(ce) 》等宣傳(chuan) 讀本8千餘(yu) 冊(ce) ,向全縣各級幹部及僧俗群眾(zhong) 發送了“中華民族一家親(qin) 、同心共築中國夢”等內(nei) 容的手機短信5萬(wan) 餘(yu) 條。以喜聞樂(le) 見的方式將“愛我中華”和中華民族“一家親(qin) ”向青少年進行了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引導他們(men) 帶頭促進民族團結,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各中小學開展了“民族團結”主題班會(hui) 、知識競賽、藏漢文書(shu) 畫展等活動。2017年底,臘子口戰役紀念館成功授牌為(wei) “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基地”,集中展示了紅軍(jun) 在迭部境內(nei) 留下的珍貴史料、軍(jun) 民佳話等體(ti) 現民族團結的書(shu) 籍和圖片,向全縣人民和廣大遊客傳(chuan) 遞民族團結進步的重要性。電尕鎮城東(dong) 社區作為(wei) 全州民族團結進步示範集體(ti) ,打造了“民族團結進步街”和“民族團結文化廣場”,集中體(ti) 現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e) 的良好成績和濃厚氛圍。企業(ye) 、賓館、超市等LED顯示屏上滾動播放民族團結宣傳(chuan) 標語,提升群眾(zhong) 思想意識。弘揚傳(chuan) 統文化,豐(feng) 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內(nei) 容,增強幹群“促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凝心聚力共建美好家園”的共識。
弘揚和諧發展、昂揚向上的正能量,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牢築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ti) 的思想共識。為(wei) 了營造良好的民族團結氛圍,積極引導廣大僧俗群眾(zhong) 擁護和諧互助的社會(hui) 環境,采取樹典型、促和諧的宣傳(chuan) 方式進行全麵教育,以“孝老愛親(qin) 全國道德模範”冷木、“見義(yi) 勇為(wei) ”汪成寶和全國三農(nong) 人物田霞等模範個(ge) 人、“全省優(you) 秀警察”鬧在、“全國優(you) 秀警察”班瑪南加的先進事跡為(wei) 榜樣,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全力打造了縣公安局、縣衛計局、縣藏族中學、縣藏醫院、縣旺藏鎮等8個(ge) 重點示範單位,根據“八個(ge) 一”標準對示範點進行了督查指導。表彰鼓勵“示範單位”和“示範村”“示範家庭”,凝聚團結奮進、奮發有為(wei) 的積極力量,使“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思想觀念更加深入人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