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西藏新聞 > 藏區動態

四川省阿壩州壤塘縣大力推動文化扶貧 牧民子弟成為藏陶師

尹鋼 發布時間:2020-01-02 16:42:00來源: 四川日報


飛轉的泥坯上折射出金色的光芒,學員刻苦學習(xi) 拉坯的技藝。


學員手捧製作完成的新藏陶。


壤巴拉藏陶已發展得很成熟,器皿製作也很精美。


澤郎斯加正在陶器原型上修坯。


藏陶製作傳(chuan) 承的是千年匠心。

  12月的冬日陽光透過壤巴拉藏式陶藝傳(chuan) 習(xi) 所的窗口,在飛轉的泥坯上折射出金色的光芒。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縣上壤塘鄉(xiang) 仁棚村的這間陶藝傳(chuan) 習(xi) 所,澤郎斯加正在陶器原型上修坯。澤郎斯加和傳(chuan) 習(xi) 所的18名學員,都來自於(yu) 壤塘縣貧困牧民家庭,經過六年的學習(xi) 和進修,他們(men) 在陶藝傳(chuan) 習(xi) 所已熟練掌握了藏陶的拉坯、修坯、燒製等綜合技藝,並完成了德育、藏文、漢語、數學、電子商務、藏漢文書(shu) 法、基礎繪畫等課程培訓。

  2019年8月,澤郎斯加和一起學習(xi) 藏陶製作的小夥(huo) 伴們(men) ,成為(wei) 壤塘縣首批年輕的藏陶非遺傳(chuan) 承人,他們(men) 獨立製作的藏陶工藝品在國內(nei) 獲獎並遠銷海內(nei) 外。

  壤塘縣近年來大力推動文化扶貧,按照“非遺+扶貧”思路,采取“政府扶持、傳(chuan) 承人自主創辦”方式,鼓勵扶持傳(chuan) 承人積極創辦傳(chuan) 習(xi) 所,每年投入100萬(wan) 元資金用於(yu) 非遺傳(chuan) 習(xi) 所建設。目前該縣已建立傳(chuan) 習(xi) 所26個(ge) ,涵蓋藏陶、藏香、藏茶、藏藥、唐卡、石刻、陶藝等非遺文化項目。如今,該縣從(cong) 事非遺文化生產(chan) 性保護工作近兩(liang) 千人,很多快被遺忘的民間藝術又重新得到恢複,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