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西藏新聞 > 藏區動態

青藏鐵路“白衣天使”的守護:創世界鐵路史隨車醫療先河

孫睿 史玉萍 發布時間:2020-01-06 09:2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心率93次/分、呼吸24次/分、胎兒(er) 心率148次/分……初步診斷為(wei) 孕37周待產(chan) 。”2019年10月25日18時20分,由拉薩開往西寧的Z918次列車運行在唐古拉山至沱沱河區間時,6號車廂20號下鋪的孕婦突發腹痛,列車長立即安排產(chan) 婦在沱沱河站緊急下送至沱沱河醫療急救站。18時35分,產(chan) 婦順利分娩一男嬰,母子平安。

  “每當想起這一幕,我們(men) 就特別欣慰,覺得我們(men) 的所做的一切都值得。”青海省海西州格爾木市第二人民醫院青藏鐵路醫療保障科(以下稱“青藏鐵路醫療保障科”)沱沱河醫療急救站醫生張偉(wei) 芳向記者回憶時,依然記憶猶新,因為(wei) 那是世界第三極的生命禁區——沱沱河醫療急救站13年來首次迎接新生命。

  沱沱河醫療急救站位於(yu) 海拔4533米的長江源頭青海省海西州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站上配備5名醫務人員進行24小時值守,主要任務是把青藏線列車上的突發疾病患者轉運至格爾木,同時還為(wei) 居住在周邊的藏族群眾(zhong) 、鐵路維護工和青藏線司機開展醫療健康服務。

  “由於(yu) 環境條件所限,急救站醫療設備簡單,醫療環境惡劣,救治病人對醫生來說更是一種心理和精神上的考驗,需要具備較強的責任心和專(zhuan) 業(ye) 醫療素養(yang) 。”張偉(wei) 芳說。

  青藏鐵路格(爾木)拉(薩)段全長1142公裏,其中途經海拔4000米以上的路段達960公裏,翻越唐古拉山線路最高處的海拔達5072米,旅客列車在此區段運行期間,由於(yu) 長期缺氧及地理環境因素,會(hui) 給身心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shang) 。為(wei) 此,青海省格爾木市第二人民醫院自2006年7月成立了青藏鐵路醫療保障科,並選派業(ye) 務骨幹開啟了青藏鐵路上的生命“守護”,保障了進藏旅客的生命安全。

  青藏線上所有的進藏旅客列車均配備一名醫生和一名護士。隨車醫生和護士都要拎著十幾斤重的醫用氧氣瓶和裝著50多種藥的藥箱上車服務。

  “在進藏旅客列車上,醫療設備非常有限,意想不到的病情都能遇到,一切全靠醫生自己的臨(lin) 床經驗。”榮四柱是科裏為(wei) 數不多的男醫生,隨車13年,憑借著豐(feng) 富的隨車醫療知識和紮實的臨(lin) 床經驗,他參與(yu) 了多次列車上的“急、難、險、重”急救任務,挽救了很多進藏旅客的生命。

  青藏鐵路醫療保障科主任朱新香說,自青藏鐵路醫療保障科成立以來,這支“天路”上的“白衣天使”隊伍還創立了高原鐵路醫療保障的第一紀錄,使高原病醫學在人體(ti) 試驗性研究中得到了理論認證,積累了抗高原缺氧最珍貴的醫學經驗,在世界鐵路史上創立了隨車醫療的先河。

  截至2019年12月31日,青藏鐵路醫療保障科共完成旅客列車出乘醫療2.7萬(wan) 趟,接診旅客列車患者達144.56萬(wan) 人次,其中沱沱河醫療急救站接診病人5556人次,高原病搶救成功率達100%,且無醫療事故發生。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藏鐵路首批女火車司機李曉惠的“天路”夢

    QQ圖片20191014102840.png
    機車司機這個崗位是特別神聖的,就是比較向往,但是從來沒有想過會招聘女司機,對於這個我覺得挺榮幸的,能趕上第一批女司機的招聘,而且還能夠成為第一批女性機車乘務員。[詳細]
  • 可可西裏青藏鐵路的“守燈人”

    入夏時節,地處可可西裏的青藏鐵路沿線卻剛剛度過一年中最冷的“雪季”。沿著鐵軌望去,身穿黃色馬夾的鐵路信號工依舊頂著寒風對青藏鐵路沿線的信號燈一一做檢查。[詳細]
  • 雪域天路定格奮鬥者群像

    穿關角隧道、跨萬丈鹽橋、越可可西裏、訪藏鄉新貌:鐵軌如龍,見證著開路者的無畏;工區靜立,訴說著守護者的執著;車站川流,寄托著新生活的期許……[詳細]
  • 青藏鐵路線上的“女金牌防護員”

    青藏鐵路線上的“女金牌防護員”
    “調度,德令哈維修工區人員機具已到達作業地點……是否可以上道作業,現場防護員趙海萍。”10月8日中午12時20分,德令哈工務段德令哈線路車間現場防護員趙海萍,手拿對講機向段調度指揮中心匯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