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西藏新聞 > 藏區動態

“生命鳥巢”勾勒“電力天路”和諧畫卷

蔣瑩 發布時間:2020-01-10 09:11:00來源: 人民網-青海頻道

  東(dong) 起青海西寧、西至西藏拉薩,投運於(yu) 2011年,被譽為(wei) “電力天路”的青藏聯網工程,是青藏兩(liang) 省區經濟社會(hui) 持續發展的民生工程、光明工程。電路運行9年來,為(wei) 保護青藏聯網工程柴拉線青海境內(nei) 三江源、可可西裏等生態保護區原生鳥類生命安全,國網青海電力通過在輸電鐵塔上搭建人工鳥窩,讓“生命鳥巢”如跳動的音符般在“電網線譜”中譜寫(xie) 一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之歌。

  人鳥鬥智鬥勇 “遊擊戰”輪番上演

  三層棉線手套、一輛舊皮卡車、四人一路向西。忽而狂風驟起、積雪被卷得像沙漠的風暴一樣,天地蒙蒙。

  “瞧,金雕!”行進於(yu) 青藏聯網工程柴拉線段,常常沉醉於(yu) 邂逅金雕、雄鷹、禿鷲等大型猛禽的喜悅中,可就是這“一路驚喜”卻成為(wei) 青藏聯網工程電力安全運維中最大的隱患。

  “鳥兒(er) 愛往高處跑,線路跳閘真不少。”

  據電網運維班班長王輝回憶,由於(yu) 青藏聯網工程是世界首個(ge) 海拔最高的交直流輸電線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高原電網運維經驗相對欠缺。剛剛建設時,輸電鐵塔上安裝防鳥刺數量不多,且安裝區域的針對性不強,線路投運不足1年,全線就有100多個(ge) 鳥窩,部分鳥類因高壓電擊等受到傷(shang) 害或死亡,輸電線路也因鳥類活動頻繁跳閘,嚴(yan) 重威脅到線路的安全穩定運行。

  遷移鳥巢!運維人員沿用原來的老辦法,徒手替上百個(ge) 鳥窩搬了家!鳥類的“違章建築”屢次被拆除,可它們(men) 卻又以驚人的速度重新把巢築好,運維班的強遷引起了鳥群的強烈“抗議”,防鳥措施補強方案勢在必行。

  補裝防鳥刺和防鳥針板、安裝超聲波驅鳥器或空氣爆炸型驅鳥器,一時間,鐵塔上的鳥巢數量明顯減少。可一段時間後,由於(yu) 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氣象條件,大風天氣容易吹落防鳥刺,一些鳥類在防鳥刺間隙築巢,鳥與(yu) 人打起了“遊擊戰”。

  既巡線又觀鳥 創新為(wei) 鳥安新家

  為(wei) 什麽(me) 內(nei) 地適用的驅鳥方式在高原腹地卻不管用?如何在輸電線路防鳥與(yu) 生態環保之間尋找平衡?

  查資料,找專(zhuan) 家,安裝高清高速紅外攝像機……經過三年觀測,運維班成員們(men) 發現,線路跳閘主要是由於(yu) 鳥類銜鐵絲(si) 銅線等築巢以及在塔頂棲息排泄兩(liang) 個(ge) 原因造成。“因為(wei) 鳥類體(ti) 型龐大,需要的鳥巢也大,所銜的金屬導線最長可達五六米,觸及導線必然會(hui) 引發線路放電跳閘;並且它們(men) 習(xi) 慣在半夜和黎明時分在塔上排泄,排泄物量大衝(chong) 力也大,極易造成線路跳閘。”王輝說。

  找到了原因,也就找到了攻克的方向。2016年5月青藏聯網工程年檢期間,王輝和同事們(men) 在“電力天路”鐵塔上的安全區域安裝了20個(ge) 直徑約一米的圓形碗狀人工鳥窩,裏麵鋪上了一層厚厚的稻草,同時,他們(men) 每次去巡線都要特意撿拾回收沿線廢棄鐵絲(si) 銅線等金屬導線,盡可能減少鳥類築巢的導電材料,實現了由以往的“驅鳥防鳥”向“引鳥護鳥”方式的轉變。

  此外,王輝和同事們(men) 對輸電鐵塔上的鳥刺進行改良優(you) 化,將原有的傳(chuan) 統鳥刺改良為(wei) 平麵的防鳥針板,大密度安裝在鐵塔掛線點橫擔的上方和下方,減小鳥刺之間的縫隙,人為(wei) 改變鳥類習(xi) 慣在塔身中部的休息平台上活動的習(xi) 性,大大降低了鳥類在危險區域築巢的幾率,也杜絕了鳥類在傳(chuan) 統鳥刺間隙中被卡住受傷(shang) 的情況。

  “生命鳥巢”上線 鳥線和諧共生

  從(cong) 2016年5月至今,該線路上共計安裝了人工鳥窩168個(ge) 、鳥窩托架20個(ge) 、棲鳥架46個(ge) 。鳥類入住台賬顯示,“人工鳥窩”內(nei) 鳥類入住率已達到百分之五十以上,巢內(nei) 累計孵化幼鳥150多隻。

  “生命鳥巢”正式上線。

  據王輝回憶,由於(yu) 首次嚐試,經驗不足,第一代人工鳥巢存在明顯的劣勢與(yu) 不足,裏麵的稻草容易被大風刮飛,竹筐材質耐用性低,在長期的風吹日曬下容易風化破損。第二年,大家試著把鳥巢編織材料從(cong) 竹條改為(wei) 柳條,裏麵的稻草也換成了厚重暖和的椰棕墊,用細鐵絲(si) 牢牢和鳥巢綁紮在一起,即使再大的風也刮不跑了。第三年,編織材料換成了藤條。如今,新一代鳥巢再次優(you) 化,藤條提前用防腐藥水浸泡,進一步增強了鳥巢的耐用性。

  引鳥、留鳥,生態護鳥。“生命鳥巢”項目實施以來,不僅(jin) 增強了電網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且鳥類在輸電鐵塔附近活動受傷(shang) 的數量也顯著降低,有效保護了三江源自然生態保護區鳥類的正常活動和種群的良性發展,維護了草原生物鏈的平衡,切實保護了草原生態環境。

  截至2018年底,“電力天路”累計向西藏輸送電量超55億(yi) 千瓦時,同時幫助西藏藏中電網實現電力外送23億(yi) 千瓦時,為(wei) 西藏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能源支撐。這條“電力天路”創造了全年0次故障跳閘的曆史性記錄,工程沿線的這些“人工鳥巢”也正在被一個(ge) 又一個(ge) 的“新主人”接受。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