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春耕記”:讓更多動物“巡山” 河西走廊綠洲永存
驚蟄已過,氣溫回暖,春耕伊始。祁連山腳下,因疫情沉寂數十日的黑河沿岸,挖掘機、運土車等車輛已開始來回往返,工人們(men) 手持工具,將土壤填進深坑,平整著溝壑。
黑河是中國第二大內(nei) 陸河,發源於(yu) 祁連山北麓,流域範圍涉及青海、甘肅、內(nei) 蒙古三省區,是河西走廊的“母親(qin) 河”。近年來,中國官方對祁連山地區全麵整治、保護和修複,黑河生態治理也越發“忙碌”。
截至3月1日24時,甘肅89個(ge) 縣市區全部成為(wei) 低風險區。作為(wei) 祁連山生態環境整治、保護和修複“主戰場”的甘肅張掖,複工複產(chan) 和生態保護均被提上日程,其境內(nei) 黑河治理工程則成為(wei) 重中之重。
日前,中新社記者來到黑河灘生態修複胡楊林營造項目現場看到,作業(ye) 區入口設置監測點,施工人員需完成實名登記、測量體(ti) 溫、消毒等程序才能進入作業(ye) ,各類工程車輛轟鳴聲不斷。
“截至目前,已完成整地覆土70萬(wan) 立方米。”張掖市甘州區林業(ye) 和草原局局長、甘州區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王東(dong) 軍(jun) 介紹說,自2月13日開工以來,已完成配套涵管、防腐鋼管超1千米,蓄水塘壩開挖1.1萬(wan) 平方米,修整林區道路4公裏。
“胡楊林營造項目規劃麵積1728畝(mu) ,計劃總投資7034萬(wan) 元(人民幣,下同)。”王東(dong) 軍(jun) 表示,工程采用管灌和噴灌相結合,用帶狀、泡狀設計模式,栽植胡楊、密胡楊12萬(wan) 株,項目建成後,將有效遏製黑河沿岸土地風蝕沙化程度。
“人搬走了,才看到河灘的滿目瘡痍。”王東(dong) 軍(jun) 坦言,工程所在地是廢棄砂石料坑,數年前還曾是垃圾堆放點,臭氣熏天,嚴(yan) 重影響生態環境。
“植樹造林時間刻不容緩。”王東(dong) 軍(jun) 告訴記者,胡楊林雖耐旱、寒,抗風沙,但無法直接栽種戈壁灘,需“換土”栽種;而植樹造林最佳時間為(wei) 4月至5月,加之疫情影響,複工時間延後,唯有加班加點趕工期,才能保證樹木存活率,提升河流水源涵養(yang) 能力。
“祁連山生態環境的退化,意味著河西走廊綠洲萎縮、沙漠南侵,青藏高原生態安全將受到威脅,西部地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也將不可持續。”張掖市生態環境局官員劉毅曾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該市按照祁連山生態係統的整體(ti) 性、係統性及其內(nei) 在規律,持續對山上山下、地表地下以及流域上下遊、左右岸,進行整體(ti) 保護、係統修複、綜合治理。
官方已累計完成投資24億(yi) 元,在這裏實施河道治理、抗旱防災、農(nong) 村飲水安全、水生態示範等重點工程160多項,還建立了生態監控平台,實現全覆蓋、全天候、實時在線監控。
如今的祁連山區“人去山空”漸歸平靜,各類野生動物複歸,頻繁“巡山”。3月初,在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阿克塞縣境內(nei) 的哈爾騰草原上,首次出現特大群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野犛牛在雪地上奔跑撒歡的景象。
甘肅省科技廳2月底透露,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評估、預警與(yu) 監控關(guan) 鍵技術研究”獲批立項,該省將構建“天-空-地”一體(ti) 化監控體(ti) 係,形成示範區,為(wei) 加快建立祁連山國家公園體(ti) 製提供科學有效的技術支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驚蟄時節雲南藏區別樣春耕圖
5日,鬆建忠正召集人手,準備在驚蟄時節開挖他的“寶藏”——深埋地下的名貴中藥材重樓。為這個春天,鬆建忠已足足等待九年。[詳細] -
雪域高原農事忙
山上積雪還未消融,在海拔超過4000米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濯桑鄉,村民降央起了個大早,和其餘4名拖拉機手一起,通過嚴格防疫程序後開始工作。[詳細] -
防疫春耕兩不誤 四川藏區農產品暢銷網絡
八科村位於四川藏區丹巴縣,是全國首個盒馬村。2019年6月,當地特色農產品在盒馬全國門店上市後,成為了明星產品,為村民實現了數千元的增收。八科村也成為遠近聞名的盒馬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