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浴火重生 玉樹臨風
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曆史災難,不是以曆史的進步為(wei) 補償(chang) 的。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遭受7.1級強烈地震,損失巨大。10年後的今天,一個(ge) 山川秀美、活力四射的新玉樹,巍然挺立在三江源頭。震後廢墟上崛起的奇跡,是“中國之治”的成功實踐,集中體(ti) 現了製度的優(you) 越性。
10年科學重建,玉樹實現跨越式發展:經濟總量比震前翻了一番,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6倍,農(nong) 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4.3倍。災後重建實施1248個(ge) 項目,完成總投資約447.54億(yi) 元,一座現代化新城拔地而起,在三江源頭樹起不朽豐(feng) 碑。
曆經大災大難,匯聚大愛大義(yi) 。地震發生後,黨(dang) 中央、國務院第一時間啟動一級應急響應,第一時間動員全國力量,展開在高寒地區規模最大的救援行動。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傾(qing) 力支援,捐款近百億(yi) 元;援建大軍(jun) 聞令而動、艱苦鏖戰,交出合格答卷。這一切雄辯地證明: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下,人民勠力同心,就能創造人間奇跡。
殷憂啟聖,多難興(xing) 邦。10年來,玉樹人民擦幹眼淚、自強不息,以“感恩、自強、包容、創新、和美”的新玉樹精神,讓冰雪覆蓋的雪域高原透出別樣春意。
這是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薩呼騰鎮拍攝的震後重建的鬧叢(cong) 村格桑小鎮(3月30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綠色感恩,生態報國。玉樹遍布冰川、雪山、河湖、草場,當地幹部群眾(zhong) 緊盯生態優(you) 先,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把三江源生態保護作為(wei) 最大的政治、最大的責任、最大的民生。如今,玉樹走上綠色崛起之路,1.8萬(wan) 人吃上了生態飯,近31萬(wan) 人享受到生態紅利。
白雲(yun) 在高原明淨的天空飄舞,那是一首首回報的情歌。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玉樹兒(er) 女慷慨解囊,頂風冒雪翻山越嶺護送物資,支援四川道孚抗疫,以真情回報大愛,再次詮釋了中華民族一家親(qin) 的深刻內(nei) 涵。
浴火重生,玉樹臨(lin) 風。滄桑巨變,世人銘記。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唐蕃古道重鎮煥發別樣“綠色”生機
2014年,玉樹州完成了39個鄉鎮郵政局所的建設工作,各鄉鎮實現了郵政普遍服務全覆蓋。2018年,全州258個建製村直接通郵。[詳細] -
青海玉樹震後十年再測民生“溫度”
十年前的第一批北京援青幹部住帳篷,第二批住板房,第三批上樓房,第四批開始享受供氧係統,“我們發現一些北京有的東西,玉樹也能買到。我為玉樹的發展感到驕傲。[詳細] -
三江之源見證中國奇跡——寫在玉樹地震10周年之際
轉瞬10年。玉樹鳳凰涅槃,迎來發展新時代。一個綠色、幸福、和諧的現代化高原新城,矗立在三江源頭,見證著災後重建的奇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