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瑪多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雙增長”
“2019年以來,瑪多縣經濟運行持續向穩。其中實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55元,同比增長7.1%;農(nong) 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15元,同比增長16.4%。”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縣長利加16日表示。
當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hui) 第六次會(hui) 議開幕。
瑪多,藏語意思為(wei) “黃河源頭”,位於(yu)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是黃河上遊第一個(ge) 縣城,人口稀少,海拔4000多米。瑪多縣地處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腹地,是中華民族母親(qin) 河——黃河的發源地,是青藏高原重要的生態屏障。
利加介紹,2019年,瑪多縣經濟運行持續向穩,多項指標增幅達到或超過全州平均水平。實現地區生產(chan) 總值3.63億(yi) 元;完成固定資產(chan) 投資4.73億(yi) 元;實現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0.68億(yi) 元,同比增長6.0%;實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55元,同比增長7.1%;農(nong) 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15元,同比增長16.4%;完成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345萬(wan) 元,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共計10.35億(yi) 元。
同時,瑪多全縣上下扛起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責任,國家公園體(ti) 製及國有自然資源資產(chan) 體(ti) 製“雙試點”任務成效顯著,為(wei) 青海省全麵推進國家公園示範省貢獻了“瑪多智慧”“瑪多力量”。在全省41個(ge) 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中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由“基本穩定”轉變為(wei) “輕微變好”。
“一年來,瑪多縣組織實施了總投資3.67億(yi) 元的三江源二期工程、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基礎設施建設、生態恢複治理、濕地保護、封山育林、退牧還草等30項新建、續建項目。完成了2020年三江源二期以及紅金台、楊金溝環境綜合整治等2020年建設項目的前期工作。”利加說,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三期規劃編製工作有序進行。
利加表示,2020年,瑪多縣將繼續發揮生態大縣的積極作用,努力實現經濟社會(hui) 發展與(yu) 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實現生態美好、經濟發展、百姓富裕的有機統一,使國家重大生態工程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hui) 效益得到全麵提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黃金套餐”助力青海省瑪多縣民族地區教育健康發展
瑪多縣通過加強控輟保學工作、教師隊伍建設,改善學前教育辦學、實施教育扶貧等一係列“黃金套餐”,努力推進民族地區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詳細] -
電力扶貧助力瑪多縣脫貧摘帽
國家電網公司認真貫徹中央扶貧開發決策部署,大力支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扶貧開發工作,助力瑪多縣打贏脫貧攻堅戰。[詳細] -
黃河源頭貧困牧民利用“生態公益崗位”加快脫貧進程
2017年,我們共發放生態管護員工資4680萬元,讓牧民群眾在參與生態環保、生態文明製度改革、國家公園園區建設中獲得更多的實惠,進一步加快脫貧致富的進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