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西藏新聞 > 藏區動態

生態畜牧業的“曲麻日傳奇”

張海麟 發布時間:2020-06-12 14:55:00來源: 青海日報


草原返青後,曲麻日合作社的牛群被放出畜棚,散落在廣袤草場上。張海麟 攝

  初夏的澤曲草原剛剛返青,遠山依稀頂著白雪。

  迎著令人窒息的冷風,直到走進曲麻日村生態畜牧業(ye) 合作社,多禾茂鄉(xiang) 副鄉(xiang) 長、聯點幹部青本加才長舒了一口氣。

  環顧四周,畜棚、保鮮庫、貯草棚、機械庫整齊劃一,新建的辦公房也已完成裝潢。草原返青後,合作社2500多頭犛牛被放出畜棚,散落在7000餘(yu) 公頃草場上,至此完成了冬春季的飼養(yang) ,開啟了夏秋兩(liang) 季散養(yang) 模式,因此,合作社院內(nei) 顯得些許冷清。

  曲麻日是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多禾茂鄉(xiang) 唯一一個(ge) 貧困村,所以這個(ge) 村的脫貧摘帽對全鄉(xiang) 有著深遠意義(yi) 。曾經,草場麵積小、過度放牧造成的嚴(yan) 重退化,和牧人的固守成規,讓世代遊牧為(wei) 生的曲麻日因貧困而聞名草原。直到在澤曲草原風生水起的那場畜牧業(ye) “綠色革命”勁風吹進這裏的廣袤牧野,才掀起了村民們(men) 摒棄舊觀念,邁向新生活的致富風暴。

  在曲麻日生態畜牧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貯草棚牆麵上,毫無例外地掛著那熟悉的30個(ge) 紅色大字——“以草定畜入股、牲畜分群飼養(yang) 、草地劃區輪牧、社員分工分業(ye) 、收益按股分紅。”這是“拉格日模式”的核心,也是曲麻日牧民已付諸實現的草原傳(chuan) 奇。

  那是2017年春日裏一個(ge) 寒冷的清晨,當 749名“股東(dong) ”一陣陣掌聲響起,一張張笑臉綻放,這個(ge) 已完成7000多公頃草場和2000多頭犛牛折股入社的合作社便正式開啟了它的使命。“組建合作社,過程很艱難,但效益很明顯,從(cong) 去年底到今年2月底,僅(jin) 在犛牛奶輸出這一塊,利潤就達到了7萬(wan) 多元,看這情況,到今年底,我們(men) 能從(cong) 合作社收益中多拿出一部分錢,給社員們(men) 進行‘雙重分紅’”談起合作社效益,青本加躊躇滿誌。

  2017年10月,合作社整合資金在黃南藏族自治州州府隆務鎮購置了一間542平方米的鋪麵,靠著鋪麵租金,他們(men) 實現了連續3年分紅,每年分紅28萬(wan) 元。雖說合作社已完全步入了正軌,但 “股東(dong) ”們(men) 認為(wei) 還遠不到“坐享其成”的時候。為(wei) 此,他們(men) 將畜牧業(ye) 產(chan) 業(ye) 的收益原封不動全額投入到了合作社的進一步發展壯大中,“去年出欄了200多頭犛牛,接著又重新引進了300多頭良種犛牛。”青本加說道,隻有一步一個(ge) 腳印的改良和發展,才能換來明天的“無憂無慮”。

  高效益是目的,良好的草原生態是前提。而無疑,草地生態有機畜牧業(ye) 發展中的草場、牛羊整合入股和統一管理,正是那條既能守住草原生態,又能實現經濟效益的科學路子。“大片的草場被解放之後,草場上牧草長勢好了很多,灌木叢(cong) 也慢慢多起來了。”自小放牧牛羊,中年當上獸(shou) 醫,在合作社獸(shou) 醫洛布藏的經驗中,牛羊便是草場的“晴雨表”,他說道,草場好與(yu) 壞,從(cong) 牛羊的體(ti) 格就能看出一二,而這幾年來,合作社的犛牛體(ti) 格愈加健壯,品相也越來越好,這離不開畜種改良,更離不開草場生態的持續恢複。

  生態畜牧業(ye) 合作社的組建,在解放草場的同時,也解放了曲麻日村大量的勞動力。在目前已入社的749人中,負責管理、飼養(yang) 、擠奶等事務的社員隻有18人,他們(men) 分成12個(ge) 小組,實行草場劃區輪牧,將合作社經營得風生水起,而解放出來的牧人們(men) ,則走出守了一輩子的牧野,各自謀其他營生。他們(men) 中有的做起了生意,有的打臨(lin) 工,有的學了駕照開起了出租車,村裏的加羊旦增兩(liang) 口子便是其中之一,在將牛羊和草場折股入社後,兩(liang) 口子學了駕照,離開村子到州府隆務鎮當起了出租車司機,幾年下來,徹底改變了窘困的生活。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