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西藏新聞 > 藏區動態

“夢想的力量”:川西高原雪山下的少年足球隊

王鵬 劉忠俊 發布時間:2020-06-23 16:1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6月中旬,川西高原陽光熱辣,冰川覆蓋著海拔6204米的格聶神山主峰。正午,11歲的丁真格絨頂著太陽,在草甸上開始足球訓練。

  山腳下的格聶小學海拔近4000米,是四川甘孜州理塘縣最偏遠的學校之一。學校所在的格聶鎮則巴村,兩(liang) 年前通電信網絡,一年前脫貧。在這裏,一群藏族少年的夢想正在萌芽。

  丁真格絨至今記得他的第一個(ge) 足球。那時他還沒上學,媽媽從(cong) 鄉(xiang) 上帶回一個(ge) “黑白相間的皮球”,他聽大人說“要用腳踢”,從(cong) 此雪山下的草甸上多了一個(ge) 奔跑的影子。

  2017年9月,丁真格絨入學。半年後,校長格絨仁青決(jue) 定建足球隊,速度快的丁真格絨入隊,踢前鋒。學校沒體(ti) 育老師,格絨仁青就從(cong) 網上下載教學視頻,先學後教。沒有足球場,雪山下有的是天然草甸。沒有球門,兩(liang) 塊石頭就行。少年足球隊從(cong) 此一天三練。早晨練體(ti) 能,午後練技術,傍晚踢比賽。除集體(ti) 訓練,丁真格絨還單獨加練,運球、顛球、射門、頭球,一遍又一遍。“丁真刻苦,技術好,學習(xi) 也好,我選他當隊長,做個(ge) 榜樣。”格絨仁青說。

  漸漸地,這支雪山下的少年足球隊踢出了名堂,踢到了縣城理塘、州府康定。2019年5月,3名拔尖隊員還獲得了代表甘孜州到成都參加四川省青少年校園足球最佳陣容選拔賽的機會(hui) 。

  “我知道農(nong) 牧民的孩子要讀書(shu) 有多不容易。”格絨仁青出生在農(nong) 牧民家庭,小學4年級時,父親(qin) 意外去世,母親(qin) 讓他輟學。靠舅舅資助,他才回到學校。2011年中職畢業(ye) 後,他到理塘縣一所小學任教。2014年,聽說格聶神山下的小學沒有專(zhuan) 職教師,他立刻提出申請。當年9月,他來到剛成立一年多的格聶小學,那時50多個(ge) 孩子擠在一間板房,駐村幹部兼職當教師。

  則巴村的曆史很短,村民大多在深山遊牧,後來才在這片山穀定居。2013年以前,最近的小學在鄉(xiang) 上,上學需跋涉20多公裏山路。村裏許多學齡兒(er) 童沒入學,在家長們(men) 看來,“讀書(shu) 不如挖蟲草”。

  格絨仁青想改變這一切。他挨家挨戶宣傳(chuan) ,“最好的蟲草在學校”。2015年9月,學生增至110多個(ge) ,新校舍也開始修建。2017年9月6日,孩子們(men) 搬進新學校,全部寄宿,家長們(men) 從(cong) 此可安心去放牧、挖蟲草。

  教學之餘(yu) ,格絨仁青看到精力旺盛的孩子們(men) 追著足球跑,決(jue) 定建足球隊,“把這所高原小學辦出體(ti) 育特色,幫孩子們(men) 追求夢想,走出大山”。

  兩(liang) 年多來,格聶小學的足球氛圍愈發濃厚。在政府和愛心人士幫助下,還有了水泥足球場。雪山下那片承載汗水與(yu) 夢想的草甸,距學校稍遠,少年們(men) 不常去了。

  “我長大了想進國家隊,當最佳球員,去國外踢球。”結束訓練,丁真格絨抱著足球在野花叢(cong) 中坐下,紅撲撲的臉上滴著汗珠。

  看著少年認真的臉,格絨仁青表情複雜。“草甸凹凸不平,運球更考技術,長期下來,到平整的球場上運球更自如。”這些“優(you) 勢”遠無法彌補專(zhuan) 業(ye) 訓練的缺失。格絨仁青曾帶孩子們(men) 去成都比賽,知道差距所在。“孩子們(men) 在高原長大,體(ti) 能好,但技術粗糙,戰術意識差,缺專(zhuan) 業(ye) 訓練。”

  雖然一年來偶有體(ti) 育專(zhuan) 業(ye) 的誌願者前來支教,但更多時間裏,還是格絨仁青和幾個(ge) “門外漢”教師帶著少年們(men) 訓練。“他們(men) 有天賦,那麽(me) 努力,卻隻能跟著我練……”格絨仁青滿是遺憾。

  目前,理塘縣所有小學實行“3+3”政策,孩子們(men) 在鄉(xiang) 鎮讀完3年級,要去縣城讀4到6年級。格絨仁青擔心以後隊員們(men) 沒了訓練環境,“慢慢就把足球夢放棄了”。格絨仁青希望當地能設立足球培訓班或高原足球培訓基地,“如果可能的話,給中國足球培養(yang) 一批藏族人才”。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